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艺雀艺术史论|元代人物画

1 已有 122 次阅读   2023-06-01 00:19
艺雀艺术史论|元代人物画 

人物画

日渐式微,卷轴让位于佛像人物

卷轴人物

何澄 ,大都(今北京)人,擅画历史人物故事、鞍马及界画,是元初因画艺高超特别受到统治阶层欣赏的画家。

何澄《归庄图》(局部)

取材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逐段反映陶渊明辞官归故里的主要情节,表现隐居时闲适的生活状态。长卷,每段以树石、田园、人马或屋宇等景物隔开;人物白描,线条多用方折笔,山石树木用枯笔焦墨,间以淡墨晕染,劲健中含秀润,苍率中蕴清逸,反映了宋元之间山水画法和笔墨情趣的演变。

刘贯道 ,擅画道释、人物、山水、花竹、鸟兽。世祖时宫廷画家,因画裕宗像得到皇帝赏誉,擢升为御衣局使。

刘贯道《元世祖行猎图》

绢本设色,人物、马骑无论衣着、装备皆刻画精细,表情神态自然生动。取材自元世祖忽必烈与帝后及其侍从狩猎的情景,一片黄沙坡地上,远处一列骆驼驮队横越,近处人骑数众,或张弓射雁,或手架猎鹰,或绳系猎豹,皆为马上行猎之状。其是研究蒙元服饰的重要艺术参考资料。

刘贯道《消夏图》

描绘一文士赤裸半身躺于卧榻,右手持尘,左手拈书卷,目视前方,若有所思。他的身后放一琴,榻后的桌上陈放有书卷、砚台,茶盏等,可见主人是个风雅文士。榻的旁边有一屏风,对面两名侍女,一个手拿蒲扇,另外一名双手抱一包裹似乎主人需要之物。

和礼霍孙 为蒙古族官员,元世祖时曾任翰林待制、翰林学士承旨、中书右丞相等职,作品已不存。

李肖岩 于仁宗至天顺帝时期在秘书监任职,他奉诏画过不少帝后肖像,是当时极负盛誉的画家,无可靠作品流传,但现存元代帝后像可以大略看到当时的肖像画水平。

《元世祖后像》

王绎 ,字思善,号痴绝生,是元代末年活跃于江南杭州地区的肖像画家。著有《写像秘诀》,是研究肖像画创作和色彩学的重要资料:主张画肖像应在对方“叫啸谈话之间”,默默观察体会发现其“真性情”,反对使对方“正襟危坐如泥塑然,方乃传写”的方法;文中的“彩绘法”还细致列举了肖像画设色、调色的方法。

王绎《杨竹西像》

速写性质的人物小像,以简练的线描勾画出诗人神清气朗的形象,布衣筇杖立于松石间,松石由倪瓒补景,全卷为纸本白描形式,可看出这种肖像画融入文人趣味的倾向。

王绎《倪云林像》(仇英摹)

元代有一批画家承续李公麟白描画法,其中张渥较为突出,传世作品有《九歌图卷》;卫九鼎作《洛神图》也是以秀润的白描表现的。

元代遗留至今的卷轴画中尚有一些宗教题材的画。如《搜山图》《揭钵图》等(著名画家王振鹏、朱玉等均有《揭钵图》传世),除描绘热闹场景外,画家还根据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丰富了情节和形象。颜辉所画的水墨仙人像(如刘海蟾、李铁拐)在塑造形象上也有独到之处。

张渥《九歌图卷》

该图笔法流畅工整,秀劲宛转,线条纤细飞扬,体现了元代的白描风格。

卫九鼎《洛神图》

以单一人物为主,意在突出洛神的灵韵。画家以简率的淡墨刻划远景的山丘,使得江面益发显得空旷清新。幅中主要是用纤细绵长而柔韧的白描线条绘就,墨色轻淡,更衬托出主角人物的娴静幽雅,绝尘出世。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

王振鹏《姨母育佛图卷》

王振鹏《揭钵图》

朱玉《揭钵图》

颜辉《铁拐仙人像》

寺观壁画

元代对宗教采取利用和保护政策,喇嘛教受到高度尊崇,道教亦有显赫的地位。寺观及石窟壁画仍有着相当的规模,敦煌及山西一带尚有不少遗存。

永乐宫 原位于山西永济永乐镇,是道教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故乡,唐时建有吕公祠,金代改祠为观,后毁于火,元代重建。当时道教中之全真派受到统治者的宠幸,故建筑极为壮美,现存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皆为元代所建,殿内有规模宏伟的壁画。1958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恰位于淹没区内,为保护这一珍贵历史艺术遗产,乃将永乐宫迁到苪城。

三清殿为永乐宫主殿,供奉道教最高神祗,壁画 《朝元图》 分布于殿堂四壁。

纯阳殿系供奉吕洞宾的殿堂,四壁绘有吕洞宾的神异故事 《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 。

《朝元图》

三清殿壁画绘于泰定二年(1325年),作者为洛阳画工马君祥等。其中八个主像皆作帝王装束,周围排列各种神祗,共计二百九十余身,组成气势磅礴的神仙行列,所绘人物形象极富变化,服饰各有不同,其中如帝王的庄严肃穆,真人的超凡脱俗,玉女的秀丽端庄,神将的威武彪悍,天蓬、天猷等元帅之怪异凶猛等,都画得神完气足,真可谓千变万态无有同者。线描作莼菜条,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也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局部)

吕洞宾名嵓,号纯阳子,唐懿宗时进士及第,后遇钟离权点化成道,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壁画以连环画形式描绘吕洞宾从降生到得道及度化世人的事迹,共52幅。其中山水界画皆工致严谨,各故事画以树石间隔又构成整体。纯阳殿壁画完成于至正十八年(1358年),由晋南名画师朱好古的弟子张遵礼等人完成。

《钟离权度吕洞宾图》

殿中扇面墙后绘有大幅壁画,表现钟离权度吕洞宾的情节,钟离权精神充沛滔滔不绝地对吕洞宾进行启发,吕洞宾拱手笼袖恭听,对人物内心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背景作水墨山水,亦极见功力。

山西洪洞 广胜寺 原分上寺、下寺二部,下寺右侧山麓有水神庙,内有明应王殿,建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下寺原有至大二年(1309年)时所绘壁画,惜早年被盗卖出国,明应王殿壁画幸存至今。

《祈雨图》

该殿四壁均布满壁画,两壁画水神受诸神朝贺,并配以当地霍山景色。其他壁面还绘有侍女烹茶侍奉等情景,富有生活气息。

戏剧壁画

面对神像的殿门旁壁上绘有戏曲表演场景,前排列有演员五人,作生、末、净等角色,装扮各有特点,后排有乐师伴奏,上端横额有“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字样。宋元时晋南一带是戏曲活跃地区,这幅壁画为研究戏曲史及演出状况提供了生动而形象的资料。横额上有“泰定元年”字样,可知壁画当绘于此时。

敦煌莫高窟元代壁画 是现存元代喇嘛教壁画的重要作品。 第3窟 是元代晚期最重要的代表窟,也是莫高窟现存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俗称“观音洞”。 465窟 画曼荼罗,形象怪异,色彩浓厚,是典型的密宗绘画。

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全窟共画观音十二身,均为精品杰作。西壁龛内南北两侧各画观音二身,龛外南北两侧各画观音二身,南北两壁各绘《千手千眼观音经变》一幅,东壁门上两侧各画观音一身。所画千手千眼观音及吉祥天、婆罗天等,运用了流畅而富有顿挫节奏感的线描,赋色简淡,技巧画风异于其他诸元窟。

曼荼罗

山水画

中国水墨山水画最后的高峰

元四家

把伤感与孤寂融汇心中逸气,皴法全面进步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当数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及境况不同,但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受赵孟頫影响,以绘画作品鲜明地表现他们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山水根据。王蒙写黄鹤山,倪瓒画太湖,黄公望在虞山、三泖、富春山领略胜概,遇佳山水随笔摹记。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如黄公望之浑厚,倪瓒之幽淡)。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黄公望 ,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

曾受到赵孟頫的指授,艺术思想也得其影响;绘画上主要取法五代北宋荆浩、董源等人的山水画法,加以融化吸收;晚年艺术愈益精进,为明清不少文人画家所师法。

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犷,气清质实,骨苍神腴,不拘泥于外在景物的描绘;南人北相,江南风光吸收全景山水的布局特点,峰峦浑厚,草木华滋。

著有教人掌握山水画法的入门教材《写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文中谈及:“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突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此画家紧要处,山石树木皆用此。”“画石之妙,用藤黄水侵入墨笔,自然润色,不可多用,多则滞笔。间用螺青入墨亦妙。”“画一窠一石,当逸笔撇脱,有士人家风。”又谓:“作画只是个理字最紧要。”提出:“皮带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董源坡脚下多有碎石,乃画建康山势。”“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山中有云气,此皆金陵山景。”在剖析画法中不忽略师法造化,是一篇历来受到重视的画论。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堪称古代山水画的巨作,描绘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山容水貌和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抒发作者主观意趣;笔墨活脱潇洒、苍润精练,技法上湿笔披麻皴,侧锋中锋交互为用,湿披麻与干笔浑然一体,坡峰间近似米点笔法,淡墨山石,浓墨横苔,浓淡交替若淡若疏,画面明净疏朗、秀润清爽,意境简括、优美动人。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

图中所画应是隆冬腊月时的山中景色。画中群峰突起,高耸入云,山上一片苍茫之象,皑皑的白雪覆盖着整个山体,山上的枯树显得萧瑟清冷。画家用细笔勾描山间的小树,山峦用空勾,再用淡墨渍染;浓墨渲染出水和天空,更加衬托出了大雪初霁的山间景色。该画构图新颖别致,风格雄奇。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

本画卷绘冈峦平列,寒林映带,山峰遥对,天空以朱砂点出一轮红日,生动地展现出雪山初晴的景象。通幅皆用水墨,唯太阳用鲜红色,构思颇为奇妙。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描绘了天池山水的景色,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层峦叠嶂,山石相间,陡崖、矾石高坡、岩块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展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今属浙江)人。

作画吸收董源、巨然的画法,笔墨雄秀清润,气象苍茫沉郁。擅作墨竹,自称画竹五十年,曾受到前辈画竹名家文同、苏轼、赵孟頫、李衎等人的影响,用笔若草草不经意而情态生动。他画竹强调竹子坚韧的个性,对竹的结构规律甚至形态细节颇有研究,反对画得枝叶杂乱信手涂鸦,论及画竹程序时强调:“如墨竹干、节、枝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工夫,终不成画,濡墨有浅深,下笔有轻重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浓淡粗细便见荣枯。仍要叶叶着枝,枝枝着节。”他画竹自称戏笔,却常是有感而发,并且总结出丰富的画竹理论,他是元代画竹中的佼佼者。

吴镇《渔父图》

吴镇喜作《渔父图》,画清远的江湖中有一舟悠然,船中人或钓或睡,或鼓楫而歌,并题渔歌词于画上,词语清新,其中如“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极浦遥看两岸斜,碧波微影弄晴霞,孤舟小,去无涯,那个汀州不是家。”“桃花波起五湖春,一叶随风万里身,钓丝细,香饵匀,元来不是取鱼人。”抒发其幽栖超脱、自铭高雅的情怀,应是他生活理想的追求与写照。

吴镇《双桧平远图》

吴镇《松泉图》

吴镇《枯木竹石图》

倪瓒 ,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

在画法上吸取荆关董巨之长而加以融会,擅以干笔淡墨画出明洁清幽的秋景,十分耐人玩味。其画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题,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多采用三段式布局,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是独具特色的。山水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意境清幽深远,荒寒萧索。

绘画标榜自娱,自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余之竹聊些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这种逸笔逸气的论点是赵孟頫士人画理论的发挥,对以后文人画有着深远影响。

倪瓒《渔庄秋霁图》

倪瓒晚年之作,画王云浦渔庄,作三段式平远构图:近处坡陀上有秋树数株,落叶枯枝,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远山两叠;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的凄凉静寂气氛。

倪瓒《虞山林壑图》

倪瓒晚期山水画作品,受友人伯琬高士之邀请,赴常熟而作。构图平远,景物极简,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是“淡墨笔画,林亭树石,并远峰一角”的典型体现。取“一河两岸”模式,构图较为繁密。远山近坡,河水横隔其间。画中用笔变中锋为侧锋,用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层峦叠嶂,润泽华滋,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可见倪瓒至暮年仍不断追求“图式结构”的变革。

倪瓒《六君子图》

倪瓒《幽涧寒松图》

倪瓒《容膝斋图》

倪瓒《水竹居图》

系其43岁时所画,是倪云林传世作品中难得的设色山水,表现其友人的居住环境有水竹之胜,是元明文人画中流行的书斋山水样式,画法较为严谨,水墨青绿设色,题诗楷法亦甚工整,与后期画风有别。

倪瓒《古木竹石图轴》

王蒙 ,字叔明,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是赵孟頫的外孙。

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及写景极富层次变化,画法在董源、巨然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解索皴、牛毛皴。用墨厚重,构图繁密,景色郁然深秀,与倪瓒的渴笔枯墨景物空灵形成鲜明对比。他在四家中年纪最幼,但和黄公望、倪瓒等都有交往,在画艺上颇受他们的称赞,倪云林曾赋诗“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赞美其深厚的绘画功力。

王蒙《青卞隐居图》

表现浙江吴兴西北之卞山景色。此图山势险峻、树木茂密,画家采用层层加深的用墨,作解锁、牛毛诸皴,干湿互用,山间林木或勾或点,山间瀑布高悬直泻,一隐士沿山路而行,山坳处有草堂数间,正是隐居的佳所。整幅画气势雄伟,笔精墨妙,虽繁密而无迫塞之感,表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江南气象,并从中寄托着画家隐遁山林的理想和志趣。

王蒙《春山读书图》

王蒙《夏日山居图》

王蒙《夏日高隐图》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王蒙《太白山图》

其他山水诸家

文人士大夫画家从山水画中抒情写意,职业画家也适应社会需要进行创作。沿袭李成、郭熙画风者尚大有人在,米家山水也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欣赏,南宋院体山水画虽趋向式微但传统并未中断,表现楼台殿阁的界画出现振兴之势。

元代后期的盛懋、赵原、陆广、马琬、陈汝言等人,在绘画上都远承董、巨,近法赵孟頫及黄公望等,并直接影响到明代苏州地区兴起的吴门画派。

盛懋《秋林高士图》

盛懋《秋江待渡图》

赵原《树石图》纨扇

赵原《陆羽烹茶图》

陆广《仙山楼观图》

马琬《松壑观泉图》

陈汝言《百丈泉图》

元初高克恭继承米家父子的云山墨戏并参以董、巨画风自立门户,予元明山水画家以重大影响,元代继承其画风者尚有 郭畀、方从义、张彦辅 等人。

郭畀《写高使君意图》

方从义《高高亭图》

笔墨恣肆而意境深远,从题语中可知系“醉后纵笔写之”。所作山水笔墨跌宕挥洒自如,笔下的云遮雾障中的奇峰幽涧景色新奇,反映着他超然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张彦辅《棘竹幽禽图》

元代不少山水画家追随北宋李成、郭熙的画法而形成巨大的画派。其中以 朱德润、唐棣、曹知白 等最为知名。

朱德润《秀野轩图》

朱德润《林下鸣琴图》

唐棣《雪港捕鱼》

唐棣《霜浦归渔》

曹知白《东园载酒图》

南宋时,马远、夏圭的山水画曾在浙江杭州地区风靡一时,入元后一些画院成员散落在社会上,如画院画师 宋汝志 就出家做了道士,估计他的绘画活动并未停止。继承马、夏画风成就突出者为 孙君泽 ,画风严谨,笔墨精密,常在山水中点缀高人逸士的游赏活动。元代末年则有 张观、张远 等人,他们的艺术创作成为联系南宋院体和明初浙派山水画的纽带。

孙君泽《山水人物图轴》

张观《山林清趣图》

表现宫殿楼阁的界画在元代特别受到统治者阶级的青睐而得到发展。宋末元初的楼观及其后的 李容瑾、王振鹏 都以此著名。元末的 夏永能 在尺许小幅上画出岳阳楼、滕王阁的壮伟建筑,形象结构悉合法度,笔墨一丝不苟,且用蝇头小楷在画上题写“岳阳楼记”等,可谓是“微型山水”。

李容瑾《汉苑图》

王振鹏《龙池竞渡图卷》

花鸟画

尚水墨而拒丹青,花卉梅竹题材勃然而兴

陈琳 ,字仲美,杭州人,其父陈珏为南宋宫廷画院待诏。陈琳精于花鸟、山水、人物,曾得到赵孟頫指授,故其画带有士气。

陈琳《溪凫图》

系画家访问赵孟頫时在松雪斋中所作,在纸上以水墨淡着色画水岸边一鸭,坡岸、水纹等皆用粗笔写出,和院体殊异。此画曾经赵孟頫加工润色,又在画上题句:“陈仲美戏作此图,近世画人皆不及也。”另有仇远题词:“使崔(白)艾(宣)复生,当让出一头。”可谓推崇备至,正体现此图契合了文人的审美趣味。

陈琳《疏林双雀图》

王渊 ,字若水,号澹轩,杭州人。职业画家,能作花鸟、山水、人物,曾参加绘制集庆龙翔寺的壁画、他也得到过赵孟頫指教。画花鸟师法黄荃,能作富贵艳丽的工笔重彩画,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和水平的则是工笔的墨花墨禽。画作工整而精确地画出花竹禽鸟,以水墨渲染,明净秀雅,自成一格。这种墨花墨禽的表现形式再北宋时即已出现,但王渊的类似白描画法的花鸟画却更鲜明地表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致,被视为他的创新。类似王渊画风者还有 边鲁、赵衷 等人。

王渊《竹石集禽图》

王渊《桃竹锦鸡图》

边鲁《起居平安图》

赵衷《墨花图卷》

张中 ,字子政,松江人。能作山水、花鸟,山水师法黄公望,尤擅长水墨花鸟,有时也施以淡彩,生动而富韵味。

张中《芙蓉鸳鸯图》

张中《枯荷鸳鸯图》

顾安 ,字定之,平江(今江苏苏州)人。擅画新篁风竹,行笔严谨,萧疏挺秀。

顾安《拳石新篁图》

柯九思 ,字敬仲,浙江台州人,元文宗时曾任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审定宫廷所藏法书名画。他画墨竹远绍文同,近师李衎,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可知他十分注重以书法用笔入画。

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

柯九思《晚香高节图》

王冕 ,字元章,浙江诸暨(今浙江绍兴)人。出身农家,勤学苦读。画梅继承扬补之法,一般人画梅多强调枝条细瘦花朵稀疏,王冕则塑造繁花满枝的梅树形象。他又善书法能诗文,兼长治印,常在诗文中流露出对社会现实黑暗腐败的不满。元末时隐居于九里山以卖画为生。

王冕《墨梅图》

作倒挂梅,枝条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白洁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干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勾瓣点蕊简洁洒脱。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