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友之家,以画会友
任率英:原名敬表,中国现代连环画家、年画家,中国画家,擅工笔重彩人物画,多以民族英雄、古典小说、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为题材,长期从事中国画、新连环画、年画的创作。系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北京市东城区人大代表、北京市农民民主党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连环画研究会顾问、北京东方书画研究社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协会副会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工业大学书画协会顾问。
衣袂飘飘,云髻玉面,秋波流转,脚踏祥云的嫦娥,向着一轮桂枝婆娑、殿阁仙山的明月飞升而去……
任率英创作的《嫦娥奔月》,从历代相关的图画中借鉴了某些造型,但更多地表现了他心目中的幻境。
他在文章《工笔重彩人物画经验点滴》中写道:“《嫦娥奔月》是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嫦娥是受人欢迎和喜爱的善良女性。这个传说在某种意义上也给人科学幻想和启发。
我在创作《嫦娥奔月》这幅画时,首先根据传说资料研究她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和在奔往‘月宫’时的特定情节的思想感情,然后确定她形象的造型特点,以及艺术处理。
嫦娥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是很美丽的形象,所以,我画嫦娥回头看的动态,这样既可表现正面形象,又表现出她对人间仍有留恋的心情。除了注意刻画性格特征外,形象一定要美,这是成败攸关的重要因素,美的标准和性格特征的掌握,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阶级就有不同的要求和欣赏习惯。今天画古代仕女绝不能画成弱不禁风的不健康的所谓病态美。我抛弃了这一旧的审美观点,而是从现实生活中用速写搜集形象素材,结合平日的观察记忆,进行艺术想象和集中概括。经过反复加工,嫦娥的形象初步摆脱了旧仕女人物画的弊病,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劳动妇女的健康的美。群众是比较欢迎的。
我在创作《嫦娥奔月》这件作品时吸收了中国古代壁画的技法,采用具有装饰性的中国工笔技法形式,在各个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夸张和概括。考虑到《嫦娥奔月》是神话传说,因此更可以充分运用想象和虚构。在月亮里画了月宫仙境、庭院宫殿,还画了仙女奏乐歌舞,增加了画面浪漫优美的气氛。嫦娥的风带也增加了长度和曲折,以加强飘荡之势,有助于烘托出嫦娥正飞向月宫这一动态的艺术效果。”(任梦璋主编《任率英诞辰百年纪念集——艺术历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第46页)
任率英先后画过4幅《嫦娥奔月》。
第1幅作于1955年,绢本设色(卷轴),纵90cm,横54cm,中国美术馆藏。此幅作品左下角钤“任率英”印。该幅作品选题、立意、构思、构图、景物设置、设色技巧等方面,吸收、借鉴、综合了我国古代优秀绘画传统,以绚丽的色彩、工谨的线条刻画了嫦娥的形象。嫦娥的长发、衣袖、飘带、珠饰在空中随风飘舞,在祥云的衬托下,人物与月亮相映生辉,非常动人。在表现形式美感的同时,任率英也重视以情来感人。画面里出现了金碧辉煌的月宫,翩翩起舞的月中仙子,但这并没有引起嫦娥的兴趣。她虽然身向月宫飞升,但眉宇间却透着无奈,眼神中流露出对人间的依依不舍,充满惆怅之感。整个画面情景交融,笔法工细而不拘谨,色彩明丽却不艳俗。嫦娥回眸人间的情态,成为作品的点睛之笔,恰当地阐述了这一民间传说的无穷魅力。从技法上讲,此幅作品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人物画的“六法”传统,堪称载入20世纪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经典杰作。该作品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印刷品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总印数逾百万。
第2幅同为1955年作,绢本设色(卷轴),纵96cm,横56cm,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藏。此幅作品对嫦娥头像与脸型塑造作了调整,右臂露手,肩后披发下垂。画幅右下方题跋“嫦娥奔月”“率英”,钤“任”和“率英”印;左侧月下钤“乙未”年号章。
第3幅是1977年(丁巳)初夏作(材质、尺寸不详)人民美术出版社藏。此幅作品对嫦娥头像与脸型又作了调整,右臂露手,肩后披发下垂。画幅左下方题跋“嫦娥奔月,丁已初夏任率英绘”,盖“任率英”印章(园);右侧下角盖“率英画印”章。
第4幅是1981年作(横幅),材质、尺寸不详,荣宝斋藏。此幅作品嫦娥头像造型变动较大,右臂露手,肩后无披发,也舍去了月宫中仙女。画幅右下方题跋“嫦娥奔月,辛酉率英作”,盖“任率英”印章,右侧下角盖“任氏寿”章。画幅左侧月下盖“辛酉”年号章。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