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诗书画印——中国画缺一不可的元素!

1 已有 60 次阅读   2023-12-28 10:05
诗书画印——中国画缺一不可的元素! 

郜凌民作品

中国画之所以与其他国家或是民族的绘画艺术不同,有种种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一张完整的中国画必然是将诗、书、画、印四者熔于一炉,这四者如同李生兄弟一般,共生在积淀了数千年的文化精髓的土地上,交相辉映生长在画纸之上形影不离、缺一不可、密不可分。诗与画本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是泾渭分明、截然不同的。

郜凌民作品

诗以语言为媒介,是种语言艺术,或者也可以说成是时间艺术,也是表现艺术而画则是以形象为媒介,属于造型艺术或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通过描绘形象来表现的再现艺术。在其他任何国家或是民族的绘画中,没有诗与画相结合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画中却恰恰相反;然而诗与画在追求体现意境上却是相一致的,所以自古以来,诗与画便有着密切的联系。

郜凌民作品

当然中国画也不是从起始便加入了诗的元素,诗与画的结合也是随着书与画结合而逐渐出现的,也许最初这也只是一个偶然,但是最终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南宋的吴龙翰说:“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由此可见诗与画有结合的必要,而且它们也有结合的可能性。

郜凌民作品

书与画两者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诗与画内部的结合,一种则是外部的结合。诗与画内部的结合就是画面上并没有描写具体的诗句,也没有在画面上题诗,但是画中的构思、章法、意境、笔墨、色彩、形象等诸多方面都“诗化”,富有诗的意境。虽然不可以吟咏,但是却依然让人感觉到诗的节奏、韵律、味道、情调,让人一叹三咏,回味无穷。所以中国画才被称为“有形诗”和“无声诗”。

郜凌民作品

比如宋大文豪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自此,苏轼便遂习称“诗为无形画,画为有形诗”。王维的诗脍炙人口,千古流传,意境深远,语境优美,吟其诗便仿佛身临其境,也仿佛看到幅画一般。但是他的画却大多没有流传至今只有一幅《雪溪图》流传下来,但是诸多人还是认为该作品也非王维亲笔而是临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画面上看到王维所要表达的意境,看到这幅画的人自然而然地便会想到他的《汉江临眺》中的两句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郜凌民作品

而诗与画外部的结合则有两种方式,是“诗意画”式,也便是以诗作画,即用画来描绘出诗句中的意境或是情景。早在后汉时期,刘褒便发明了这种画,而且他成功地再现出了《诗经》中的《北风诗》和《云汉诗》的冷和热的意境。后来依然也有人以诗作画,就连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也常常画嵇康的诗。到了宋代,喜好绘画的皇帝宋徽宗也常采用唐诗作为皇家画院学生入学考试中作画的试题,例如以“深山藏古寺”、“蝴蝶梦中家万里”、“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都是要求画家再现诗句中的意境。

郜凌民作品

另一种方式则是“题画诗”式,也便是为画题诗,即是诗人或是画家本人在欣赏画后,诗兴大发,因而把画作为诗的题材加以题咏。早在六朝之时,有一些诗人就曾经为画扇、屏风等画面题诗。到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题画诗便被后世评为“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但是唐代以及之前的时代的题画诗并没有题在画面上。直到宋代时,宋徽宗赵佶第一个把诗题到了画面上。元、明、清以来,题画诗便大为盛行了,这些时代的名家们几乎是每画必题,诗画合壁,相得益彰。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