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齐白石的《松鹰图》、吴昌硕的《红梅图》……这些京津、海派名家名作集结展出

3 已有 98 次阅读   2024-02-13 15:32
齐白石的《松鹰图》、吴昌硕的《红梅图》……这些京津、海派名家名作集结展出 

“历史的星光:京津画派和海派绘画研究展”正在中华艺术宫展出。

展览第一部分展出了34位画家的作品35件,分别是活跃于京津画坛的画家姜筠、林纾、齐白石、萧俊贤、陈师曾、姚华、陈半丁、金城、汤定之、周肇祥、叶恭绰、萧愻、余绍宋、俞明、王梦白,以及活跃于海上画坛的画家改琦、费丹旭、张熊、任熊、虚谷、赵之谦、蒲华、钱慧安、任薰、任伯年、吴昌硕、吴友如、曾熙、黄宾虹、李瑞清、王震、赵叔孺、吴待秋、冯超然。

这一阶段,北京、上海两地的画家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打破地域限制,往来频繁。在北京画坛,“新文化运动”促使“美术革命”、“中国画改良论”应时而生,以“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为代表的画家群体开始维护民族审美观并探索中西互用。在上海画坛,多种文化交织并存、相互浸染,江浙往来于沪鬻画的画家数以百计,题材通俗、色彩明丽、雅俗共赏的作品畅行一时,呈现出鲜明的市民化、商品化的特点,海派金石大写意风初露端倪。

展出的齐白石《松鹰图》创作年代不详,1956年又重题。齐白石曾以松鹰图赠知己徐悲鸿,足见他对此题材之钟爱。

齐白石《松鹰图》 主办方提供

陈师曾的《山径归樵》作于1919年,绘山中樵子归去。陈师曾山水画跳出“四王”窠臼,近、中、远景的营构与墨色的干湿浓淡密切结合,笔墨纵肆中见法度。

陈师曾的《山径归樵》 主办方提供

金城提倡以工笔画为画学“常规”,强调摹学宋元传统。展出的《竹石雉鸡》创作于1917年,以兼工带写的笔法绘出竹石与雉鸡,修竹工致,设色淡雅,气息高古。

金城 《竹石雉鸡》 主办方提供

海派绘画先驱赵之谦的《葫芦图》以大写意笔法绘葫芦,叶片阔大如掌,藤蔓缠绕枝干,以草书笔法写出,有绵绵无尽之势。葫芦既为“福禄”之谐音,又有子孙繁盛之意,故这一题材在清末至海派前期尤受欢迎。

赵之谦 《葫芦图》 主办方提供

另一位海派先驱任伯年的《深甫先生肖像》绘于1870年,系任伯年为好友深甫先生所画的肖像图。画面绘山林间一老者持盏品茗,童仆则在扇风,对炉煮茶,旁有涧水流过。画中主人翁面目描绘精细,神态生动,可见真人面目形象特征,而服饰简略,逸笔草草,正是明清以来肖像图的特点。

任伯年 《深甫先生肖像》 主办方提供

吴昌硕的《红梅图》绘于1899年。当年吴昌硕捐银2000两有余,经丁葆元举荐,任江苏安东(今涟水)代理知县一月有余,在饱尝官场冷暖之后,旋即辞官,始以鬻艺为生,成为其艺术道路的重要转折点。此画应作于正在积极谋划官职之时。画作绘两支梅花正侧相倚,虬枝苍劲,梅花是吴昌硕极为钟爱的题材,他早年在浙江安吉的寓所“芜园”植有梅花三十余株,此画中题写的自作咏梅诗云“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技”,极力抒写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吴昌硕 《红梅图》 主办方提供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