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坛出了不少“大师”“奇才”,他们往往追求个性、豪言创新,作品以草书为主,其中狂草居多,主打一个大众欣赏不了也认不出来写的什么,甚至还自信表示“百姓能认出来的字就不是好字”。
这也使得普罗大众对书法的误解越来越深,这一门国粹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谈什么书法传承完全是痴人说梦。其实,我们并不抵触草书,真正优秀的草书作品有着丰富的笔法和精谨细腻的用笔,但当代某些大师的作品究竟是“草书”还是“丑书”,就很难说了。
纵观书法史,那些宗师名家都对古人成法进行过创新,比如钟繇楷书突破汉隶束缚,形成“高古质朴”的风格;“二王”再突破钟繇法度,完成“古质今妍”的转变;张旭、怀素推动魏晋行草向唐代大草的转变等。他们的创新经得起时间考验,对书法传承的贡献远非当代“大师”能比。
古代有些书法家,他们融合古人笔法,以精诚之心书写,也足以让当今书家汗颜,比如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一说起这位才女,人们想到的是她与钱谦益的感情纠葛,是她令人感动的气节,却忽略了她能打动钱氏,靠的是才貌双全。
柳如是,本姓杨,名爱,后改姓柳,名隐,字如是,号河东君,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生于浙江嘉兴,后游于江浙之间,以歌艺高超收到士人追捧。与她有交集的,都是文人才子、高门巨富,她常儒服男装,与众人唱和,书法、绘画、诗文均不逊于他们。
柳如是书法尤其精妙,后人称赞:“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她的字取法于晋唐以来诸多名家,如赵孟頫、米芾、褚遂良、虞世南、二王、钟繇等,其传世作品不多,较为可靠的是《湖上草》和望海楼楹联墨迹,以楷书为主。
柳如是小楷深受《宣示表》《演连珠》《乐毅论》影响,用笔含蓄温婉、不漏锋芒,藏头护尾,收笔、起笔处理细腻扎实,藏锋而入,行笔以中锋为主,笔画饱满、骨肉匀称,勾挑较为含蓄,转折处圆转灵巧。
结字舒展宽绰,略带扁势,布白疏朗但不分散,体势略带倾斜,向右上方聚力,同时撇画伸展,向左下方拉伸,使得整体险而稳,用笔、结字变化多端、独具匠心。有网友评价“当代大师看了她的字,会不会脸红?”
柳如是与钱谦益,一位出身低微但风骨挺拔,另一个饱读诗书但大节有亏,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柳远高于钱,虽曾流落名利场,但仍高洁如“茶花”。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