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齐白石《嘉耦图》的美让人惊叹!绝无仅有!

6 已有 122 次阅读   2024-06-16 11:46
齐白石《嘉耦图》的美让人惊叹!绝无仅有! 

提及《嘉耦图》,很多书画收藏爱好者肯定想到的是张大千的稀世名作。2011年,苏富比春拍“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场拍卖,张大千《嘉耦图》经过多轮叫价,以1.7亿元落槌,成交价1.91亿元,创张大千作品世界排卖纪录。

张大千《嘉耦图》

作品以荷花入画,寓意佳偶天成。画中精工细致的描金朱荷,在墨绿渍染的田田茂叶的衬托下,富丽堂皇而无匠俗之气,浓荫中的双栖鸳鸯色彩斑斓、悠然自得。全画气度宏大、层次井然,堪称张大千泼墨画法的代表作。

如果说有谁能在《嘉耦图》这一题材中与“南张”抗衡,那么此人非“北齐”莫属。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艺术品就是白石老人的《嘉耦图》。

佳作赏析

齐白石 嘉耦图

尺 寸 约18.1平尺

题 识 九十四岁白石老人画

钤 印 白石、人长寿

鉴藏印 旦庐过目、云海阁珍藏印

中国嘉德2022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55,200,000

《嘉耦图》满幅构图,宽逾6尺,纵逾3尺,写一塘秋荷,两抹红艳,累累莲蓬,佳偶一双。

《嘉耦图》的整体风格粗朴厚重,笔力雄健,丝毫不见颓唐态势。构图以“满”夺目,画面主体是秋荷,兼用水墨、浅绛、花青淋漓画出的大片荷叶,清楚交代了尾夏将秋的时节;

齐白石 嘉耦图 局部

水分很少的墨线时断时连,运笔的速度调节,营造出难以言明却又实实在在的体积感,这是丛生的荷梗,它们妖娆的生长在池塘中,支起一个个熟透的莲蓬,让人感受到鲜活的野趣。几乎占据画面八成的荷叶,以泼、勾结合的方法画,墨、色有深浅,笔线有变化。荷花分为对称的两处,出现在画面的右上与左下,这是画面最亮的地方。

画中两抹红

特别的是,两处红色用法也不一样,上方荷花显然开得正盛,所以它们的红既饱满且鲜艳;左下的荷花弯垂,连接它们的荷梗特意用藤黄调入绿色与墨表现,所以这是待归泥土的老荷,当然它们的红色要淡,花瓣也不似上部荷花那样饱满,甚至已经包不住黄色的花蕊。

齐白石 嘉耦图 局部

这种思考的周到,反映在墨、色、笔力的控制上,呈现出一种不违和的自然,让你感受不到一丁点的刻意,实在太有趣味。

齐白石 嘉耦图 款识

这是齐白石经年累月积累下来而形成的经典荷塘图式,根据需求或配水禽,或配水族,或配草虫。《嘉耦图》搭配的是一对水鸭,边游边回顾相望,水鸭全以焦墨画出,强悍而有渴、润的变化,能表现身体的结构与质感。

齐白石 嘉耦图 局部

同时,对水鸭“肖似”的追求已经完全被“神似”取代,这里面“像”并不是主角,笔墨的趣味,或者说画家的趣味,才是需要着力表现的点:你看露出水面的蹼,只以两笔红色画出,却有了“游”的感觉,既可爱又充满了趣味。两只水鸭,只通过点睛便构成了不同的情节:一只看花,一只看向读画的人。

休嫌荷叶太无光,留着年年纸上香——齐白石笔下秋荷

齐白石曾在他的一幅《秋荷》图上题诗道:

不染污泥迈众芳,

休嫌荷叶太无光。

秋来犹有残花艳,

留着年年纸上香。

齐白石 秋荷 欣赏

秋天的荷塘不同于夏天那般繁盛丰盈,到了秋天给人更多的是“线”的感觉,荷叶已瘦,莲蓬又老,徒增了几许“红衣落尽渚莲愁”的慨叹,而画家齐白石的作荷并不附庸文人士大夫们的风雅,他虽从古师,但拒绝“无病呻吟”的虚假。

齐白石 秋荷 欣赏

他笔下的荷图大多拥有乐观健朗的神气,无论是秋荷、残荷、还是缀以虫鸟的荷趣图,荷花的形象皆挺拔而厚重,苍劲而清健。

齐白石 秋荷 欣赏

他主张画家必须以真实的生活为创作依据,不能笔下妄为,要对客观对象加以提炼和概括,以营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在这个提炼与创作的过程中,齐白石则认为“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齐白石 秋荷 欣赏

其笔下的残荷,除了细长的荷茎,残破的荷叶,他以饱满的洋红直接泼写荷花,在红黑、浓淡、干湿、疏密的对比变化中形成鲜明奔放的视觉效果,表现出浓郁的民间审美趣味,同时传达出强烈的生命勃发之感。

齐白石 秋荷 欣赏

所以你看《嘉耦图》,虽然是一池夏末的老荷,虽然有将枯的黄叶,虽然有待归塘泥的花瓣,虽然不是一眼看去粉嫩翠绿的荷田,但你在这近20平尺的画面里仿佛能看到年高身健的齐白石在画案前沉稳又投入的创作,仿佛能嗅的到蓬勃旺盛的生机,仿佛能感知到从腕底自然流出的生命力。

齐白石晚年留影

《嘉耦图》画在齐白石94岁高龄,这是到了该眯着眼睛晒太阳,把“想当年”挂在嘴边的年龄。但齐白石依然在这个阶段保持着向前发展的态势,如此高龄不仅没有在艺术上呈现衰颓,反而时有让人惊叹的作品出来,在美术史上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极罕见的现象。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