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毛主席借阅王羲之真迹,黄炎培多次催还,主席:你怎么也逼债?

8 已有 107 次阅读   2024-07-11 20:36
小编推荐
原创 毛主席借阅王羲之真迹,黄炎培多次催还,主席:你怎么也逼债?
子苏夕颜 2024-07-10 14:45
毛主席非常喜欢书法,即使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也不忘练习书法。红军长征抵达延安后,毛主席找出一套自己喜欢的晋唐小楷,进行研读和练习。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向黄炎培借阅王羲之的真迹,归还的期限还没到,黄炎培就三番两次的给毛主席打电话催还。一次毛主席终于忍不住了,大声说道:“你怎么也学得逼债了?不是说好一个月吗?”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毛主席又是什么时候归还的呢?
毛主席和书法的不解之缘
毛主席8岁进私塾,对书法有很大的兴趣,从这以后和翰墨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0年毛主席进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后,就作了一篇文章《宋襄公论》。当时国文老师谭咏春看后批示道:“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视全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当时师生们都称赞毛主席的文和字为“两绝”。
1913年,毛主席在湖南第四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留下了一本笔记,前11页都是他手抄的《离骚》和《九歌》,后36页则是冠名的《讲堂录》。
毛主席读书期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
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在已经打下牢固书法基本功的基础上,又喜欢上了草书。在那个时候,毛主席除了练习楷书和魏碑外,其余时间都去临摹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学校附近凤凰寺所珍藏的清代湘乡书法家萧礼容碑。
不管是练习和临摹哪种字体,毛主席都是一丝不苟,字也写得十分有力。其中,毛主席所书写的草书最为精妙,从这里足以看出他对草书的偏爱。
毛主席投身革命后,主要精力全都放在革命活动中,因此很少有多余的时间来学习和练习书法。尽管如此,但毛主席在从事革命活动中并没有放弃书法。
那个时候我国已经有了钢笔、铅笔,大多数新派青年和文化人使用的也都是钢笔和铅笔,但毛主席和他们却不同。毛主席一直坚持用毛笔写字,并把用毛笔起草和抄写文稿作为书法练习的方式,这也是他在繁忙工作中始终没有间断练习书法的重要原因。
在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时期,战争频繁,条件也是非常辛苦的,毛主席在这一时期对书法仍情有独钟。
在江西苏区,毛主席嘱咐红军战士们,每打下一座县城或者是一个“土围子”,除了要完成主要任务外,还要留心为他收集三样东西,一是书籍;二是报纸;三是字帖。
书籍和报纸是毛主席用来学习时局和了解敌情的,而字帖则是用来观摩和练习书法。
当毛主席率领红军战士们攻打到贵州遵义城北娄山关的时候,他看到关前有一个石碑,上面刻有“娄山关”三个大字。毛主席连忙走到碑前仔细观看,频频称赞这三个字写得苍劲,他站在碑前久久不肯离去,还用手顺着碑上的笔画练习运笔。
临走前,毛主席感叹道:“可惜不知道这三个字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这碑又修建于何事?”
延安时期,毛主席偶尔也用铅笔和红蓝铅笔批阅电文,但书写讲话提纲、写文章的时候,他还是用的毛笔。在这一时期,毛主席先后得到一套晋唐小楷和一部《三希堂法帖》,他十分喜欢,一直将这些带在身边。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毛主席经常阅览法帖,练习书法。当延安的老百姓得知毛主席喜欢写字,但却没有砚台的时候,他们便特意找来一块古砖,将其磨成一方砚送给毛主席。
这个土制砚台形状虽然不是很美观,质地也很粗糙,但它代表着当地百姓对毛主席的一片心意。毛主席十分喜爱,一直用这个砚台研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大字就是毛主席用老百姓土制的砚台磨墨,用当地最便宜的毛笔写成的。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方土砚台在后来转战陕北的时候弄丢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阅读法帖的时间更多了。20多年的时间里,毛主席读过的法帖有将近400种,其中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以及《三希堂法帖》是他最喜欢,也是经常翻阅的。
尽管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工作十分忙碌,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书法的热爱。他练习书法坚持不懈,其方法就是把休息和练习书法相结合,工作累了就用观摩字帖和练习书法来调解一下紧张的神经。
建国后,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到琉璃厂为他购买旧书,也会顺便买一些字帖,其中不乏珍贵版本的字帖。在毛主席丰泽园的书房中,至今仍存放着不少毛主席阅读过的字帖和书籍。
毛主席不但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帮自己购买字帖,还会请他们到北京图书馆和故宫借阅字帖。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就曾替他向故宫博物院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牟其中就有《三希堂法帖》。
毛主席在访问苏联的短暂且紧张的日子中,也不忘携带基本《三希堂法帖》。梅花香自苦寒来,毛主席的书法造诣就是在长期刻苦磨砺中得到的结果。
毛主席和黄炎培讨论周期率
曾担任毛主席秘书的李锐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多次提及,毛主席在工作之余经常要练习书法,临摹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帖本。有时候主席还会即兴发挥,在两个小时后就能写出一篇一两千字的古文和报告,而且流利工整、富于丹采。
毛主席十分喜欢王羲之的作品,他还曾因为王羲之的真迹,而和黄炎培发生了一点趣事。我们先来说一说黄炎培和毛主席的关系吧。
1945年7月1日,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人站在延安城郊的简易机场上,抬头看向远处。没过多久,一架国民党飞机缓缓降落在机场上。飞机刚刚停稳,毛主席等人就大步走过去。
机舱门打开后,章伯钧、黄炎培、傅斯年等6名国民参政员从上面下来。周恩来抢先一步把下机者逐个向毛主席引见,毛主席也一一和他们握手寒暄。
当周恩来站在一位年逾花甲、身材魁梧的老人面前,准备将他引见给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突然上前一步,十分高兴地说:“不用介绍了,我们可是老相识!”
毛主席话音刚落就伸出双手,和老人紧紧地握在一起,连声说道:“20多年未见,任之先生还和当初一样硬朗!不胜欢迎之至!还请先生在延安多逗留几日,以便就近聆听教诲!”
这位被毛主席紧紧握住双手的就是黄炎培,他对毛主席的热情感到愕然,疑惑地说:“感谢润之及各位的盛情欢迎,可是我实在记不得咱们之前有见过面啊。”
毛主席听闻笑着说:
“那都是25年前的事情了,不知道先生还记不记得1920年5月的一天,当时在上海举行的江苏省教育会欢迎杜威博士的集会?那次集会是你主持的,你还作了关于中国教育状况的即席演说。
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台下一大堆听众中,还有一个毛泽东,我就是在那次集会上认识先生的!”
黄炎培一听恍然大悟,连连称赞毛主席好记性。而毛主席的这席话也令黄炎培倍感亲切,两人并肩而行,侃侃而谈,看上去十分亲密。
初到延安的几天,黄炎培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通过和中共领导人的几次接触,黄炎培领略到毛主席的雍容大度、领袖风范;看到周恩来的温文尔雅、幽默睿智;观察到朱德的刚正质朴、满腹经纶,这些都给黄炎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黄炎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穷山僻壤之中,竟然聚集着这么多中华民族的精英。经过深思熟虑后,黄炎培决定敞开心扉,将自己思考已久、想说而又无处诉说的肺腑之言,统统对共产党倾吐出来。
几天后,黄炎培虽然已经和毛主席交谈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是多人相聚,他想和毛主席单独深谈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的。7月4日,黄炎培突然收到邀请,要他下午去毛主席家里做客。黄炎培喜出望外,十分激动地向杨家岭毛主席住处赶去。
毛主席对黄炎培以师礼相待,在谈了中国共产党刚刚结束没多久的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后,他虚心向黄炎培请教,想让他谈一谈来延安后的感受和意见。
黄炎培想了想说:“要说感受,那我还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这里的一切都令我大开眼界,获益良多。我也从大家的身上,从延安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黄炎培顿了顿继续说:“我这一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只说自己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过,不少不少单位都没能提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黄炎培以十分热烈的目光望着毛主席,用充满期待的口吻说:“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只略微了解一点,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听了黄炎培的发言,毛主席非常感动,他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后,坚定地对黄炎培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
7月5日,黄炎培一行人离开延安返回重庆。客人虽然走了,但黄炎培所说的“周期率”却紧紧萦绕在毛主席的心头。毛主席清楚知道,随着时局的发展,新中国在中华大地诞生,为时不会太远。
而身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主席也深知一位老爱国民主人士在这种时刻向自己提出的这个话题,意味着什么!
黄炎培为“志愿军”取名
新中国成立前后,在毛主席所交往的民主人士中,黄炎培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待遇和尊重。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周恩来等率领中央机关从西柏坡抵达北平。当天晚上,毛主席设宴招待李济深、黄炎培等20多位民主人士,和他们促膝长谈。
3月26日,毛主席单独邀请黄炎培到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做客,黄炎培也是毛主席在双清别墅所招待的第一位客人。当黄炎培抵达别墅的时候,毛主席亲自来到大门外迎接,并上前搀扶他下车。
进入北平的第二天,毛主席就在自己的住处单独接见黄炎培,这个礼遇可是非常高的。而在众多民主人士中,能够获此礼遇者,有且仅有黄炎培一人。
在当晚的谈话中,毛主席对黄炎培说:“黄老,你是我老师的老师,还请您帮我一个忙好吗?我知道你办了几十年的学校,但我希望你在新中国成立后去搞工商业,去当工商界的牵头人。”
毛主席顿了顿继续说:“我希望你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迅速向外界传递这种精神,以安抚对共产党的政策不了解、彷徨的工商业者。”
黄炎培点点头,表示:“请润之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3月28日,黄炎培按照和毛主席商谈的结果,分别给上海、香港等地的工商界朋友发出电报,向他们解释和传达中共的政策,同时请他们前往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共共商建国大计。
黄炎培为人直率真诚,新中国成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党和人民政府的各项工作。但对于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他也会直言不讳地向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反映。也正是因为如此,黄炎培常常被称作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毛主席谦虚谨慎,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他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对党和政府的监督作用。对于黄炎培所反映的问题和情况,毛主席总是十分重视,并采取欢迎和鼓励的态度。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并很快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面对战争的威胁,中共中央多次研究出兵朝鲜的必要和可能。在正式作出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之前,毛主席和周恩来曾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意见。
经过几次协商后,大家一致拥护“抗美援朝”的决定,并将出兵援朝的队伍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相信很少有人知道,这支队伍的名称是采纳了黄炎培的建议。
原来中共中央最初研究援朝队伍的名称是“支援军”,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支援朝鲜人民的军队。然而当黄炎培得知这个名字后却认为有些不妥,他亲自找到毛主席,坦诚且关切地说:
“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出兵朝鲜虽然是正义之师,但如果名字起不好的话,这个仗就不好打,在国际上是要惹出麻烦的!”
其实当初毛主席也在思索“支援军”这个名字是否合适,于是他继续听黄炎培把话讲下去:
“‘支援军’顾名思义就是派遣出去的军队,那么是谁派遣出去的?只能是国家。‘中国人民支援军’就是我国政府派出去支援朝鲜打美国人的军队,但我们并没有公开向美国宣战!”
毛主席听了黄炎培的话恍然大悟,他说:“对对对,我们不是和美国宣战,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宣战,我们是人民志愿的嘛!是中国人民不愿意看到朝鲜人民挨打,他们志愿去帮助朝鲜。”
从此,全世界都知道朝鲜战场上有个“中国人民志愿军”,而不是“中国人民支援军”,这也可以说是黄炎培的功劳。
黄炎培催毛主席还帖,主席:你怎么也催债?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和毛主席经常书信来往。从毛主席给黄炎培的信中能够看出,他们两个既有浓浓的友谊,又有深厚的私交。毛主席和黄炎培除了讨论国家大事,还十分关心他的生活。
黄炎培1878年出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年事已高,身体也不是太好。每当黄炎培身体感到不适的时候,毛主席都会殷切询问,并派医生前去诊治。
除此之外毛主席和黄炎培还都十分喜欢写诗填词,两人的书法艺术也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因此他们还会互相赠诗词墨迹。黄炎培曾多次将自己的诗集,比如说《红桑集》等送给毛主席。
毛主席则在1956年12月4日的信中,将自己于1954年和1956年6月所填的两首词《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抄写曾送给黄炎培。黄炎培得到这两首词的墨迹后,极为珍视。
而毛主席和黄炎培之间,也曾因为王羲之的真迹而发生过一些趣事。
50年代,毛主席辞去国家主席一职后,他练习书法的书法的时间也越来越多。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开始广泛收集古代字帖,曾请秘书把能够找到的历代名人字帖和墨迹都买来,方便研究,这样既可以学习他们的书法,又能阅读诗文,一举两得。
据统计,毛主席收藏的碑帖高达上千种,他尤其喜欢王羲之的书法,还曾说过:“我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他的行笔流畅,看了让人舒服,我对草书产生兴趣就是因为看了此人的书帖。”
一天,毛主席突然得知黄炎培藏有一册王羲之书法真迹,于是让秘书向黄亚培借来看看,借期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毛主席只要一有空就会翻阅王羲之的这本字帖,反复品味,反复临写。
毛主席时而凝视思索,时而点点头,有时候还会将自己的头依着字帖上的笔势晃动,好像下巴就是一支笔。毛主席阅读王羲之字帖的时候格外认真,甚至有人走到他身旁他都不知道,兴头上来时,连吃饭也叫不应。
毛主席认为记住了王羲之的行笔,再看郑板桥的帖,不仅秀美,还有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毛主席看王羲之的书帖很是认真,但却苦了黄炎培。
黄炎培一直将王羲之书法真迹视为家藏至宝,自从借给毛主席后,七天内就打了好几通电话询问情况,有一次直接将电话打给毛主席。毛主席接通电话后,说:“咱们不是说好借一个月的吗?现在还早!”
离归还日期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黄炎培又打来电话。这次接电话的是毛主席的警卫员尹荆山,黄炎培催问道:“不知道主席有没有看完?”尹荆山只好去毛主席的书房汇报。
当时毛主席正在看书,听到尹荆山的汇报后有些生气地说:“怎么也学得逼债了?不是说好一个月的吗?现在还有7天,我给他数着呢!”尹荆山见毛主席有些生气,便说:“主席,他们不是催着要,而是问您还看不看。”
毛主席喝了口茶,语气缓和了一些说:“到一个月不还的话,就算我失信!不到一个月催讨,那就是他们失信了!谁失信都不好。”
没过两天,黄炎培又来电话了,先是向毛主席问一些其他事情,最后又提到王羲之书发帖的事情。毛主席说:“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黄炎培没有说话。
一个月的时间到了,黄炎培再次打来电话,但他这次却不是催毛主席归还,而是说:“如果主席还要看的话,尽管多看几天,没有关系的!”
而毛主席却风趣地说:“说好只借一个月,那就是一个月,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紧接着毛主席用木板小心翼翼地将王羲之的字帖夹好,交给尹荆山后说:“送回去吧,零点之前必须要送达!”
毛主席向黄炎培借字帖这件事,不仅说明毛主席办事严肃认真,也反映出他对王羲之书法的喜爱。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也曾说过:“老人家十分喜欢‘二王’的书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和黄炎培的交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人士和民族资产阶级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也体现出毛主席对黄炎培的尊重、关怀。而我们也正是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才能越走越远。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