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绘画之父”竟用自己40幅画,外加二十万,“赎回”一幅别人的画

3 已有 335 次阅读   2024-09-03 21:39
原创 “绘画之父”竟用自己40幅画,外加二十万,“赎回”一幅别人的画
谷新光 2024-08-18 11:16
近代虽是战火纷争,群雄并起的乱世,但也出现了不少高峰期,以艺术为例,诸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大师,他们的作品至今无人超越;这里单说徐悲鸿,尤以奔马享名于世,即便不熟悉绘画的朋友对他的作品一样颇为倾心,一幅“八骏图”曾是多少人家厅堂中的必备品;徐悲鸿号称“现代画之父”,由此可证其绘画功底,理论上少有画作能入他的法眼,可他也曾花重金买过别人的画。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徐悲鸿”,其原名徐寿康,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法学西画,归国后提出《中国画改良论》;这里暂且不说别的,国画传承数千年,徐悲鸿居然敢于挑战历史,敢于提出“改良”,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其在画坛的尊崇地位。
也正是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由此成为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前面已经说了,近代曾出现多个领域的高峰期,徐悲鸿就是典型代表,其不仅在国内影响甚大,国际上同样影响深远,经常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1937年5月,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兼教授的徐悲鸿,应邀前往香港举办画展;还要说明一下,这也是徐悲鸿在国际上义卖筹款,宣传抗日之举。
既然是“国际呼吁”,自然吸引来了不少爱画之人,期间有位德国的“马丁夫人”登门拜访;几人相谈甚欢,“马丁夫人”言语间透露出自己对中国画颇为喜欢,家里还有四大箱的中国字画收藏;这可真是个好机会,徐悲鸿就提出想要欣赏藏品的要求,“马丁夫人”慨然应允。这里说明一下,“马丁夫人”也有意出售这些收藏,不过碍于局势混乱,一般的字画难以卖出高价;如果能得到徐悲鸿这样有影响力的人“赞赏”几句,其藏品自然会水涨船高。
简单地说,“马丁夫人”将收藏的四大箱中国字画逐一摆出,唯独一个破旧画轴,且纸面发黄的一幅长卷引起了徐悲鸿的注意;这里还有一定的“文物鉴定”知识,按徐悲鸿的理解,画纸破旧可以造假,但是装裱在一起的画轴同样如此破旧,这样赝品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同时,徐悲鸿的绘画造诣颇深,当他慢慢展开画卷时,双手禁不住微微颤抖;就见画上绘着87位道教神仙出行的场景,均以线条绘制而成,按其画风,很可能是唐代大家“吴道子”的作品。
最后徐悲鸿提出购买意愿,“马丁夫人”自然欣喜若狂,“中国绘画之父”还要购买她的画,那么其他收藏品自然不愁卖了;再说徐悲鸿,带着那幅画匆匆返回内地,并进行了细致鉴定,且邀请当世名家张大千、谢稚柳等人一同鉴赏。这里简单介绍,图中描绘了道教中的东华帝君、南极帝君和扶桑大帝在侍者、仪仗、乐队的陪同下,率领众真人、神仙、金童、玉女、神将等前去朝谒“三清”的情景。
中国传统绘画意在自然而不受限于时空,此画正是吸取了古典绘画构图的精髓,采取“散点透视”的手法,在一个狭长的画面中,八十七位神仙平行排列于同一视平线上;三位主神处于画面的视觉重心,画中人物互相遮挡叠加,每一个人物都安排得错落有致,虽然没有一个完整形象,但整幅画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十足。
值得称道的是,这幅画均以线条构成,作者运用了大量长线条表现出仙人的飘逸之感,巧妙运用长短、疏密等手法,使画中人物与人物之间彼此既联系又区别开来;此画以独特的白描手法(未着色),充分发掘了线条的流动感,立足于东方绘画对线条的精妙把握,采用了“十八描”中的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和钉头鼠尾描等线描技法,整个画面在万千线条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值得说明的是,这幅画应为残卷,画首缺一位“神将”、卷尾人物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缺失,且没有落款和作者名讳。即便如此,这幅画依然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徐悲鸿认为其出自盛唐画家“吴道子”之手;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吴道子号称“画圣”,唐玄宗曾命其在大同殿绘出嘉陵江山水图,他竟“一日而成”,从此玄宗皇帝言“非有诏不得画”。
在民间吴道子又被画工尊为“祖师”,由此足证其崇高地位,他的画竟在千年后现世,自然成了无价之宝;徐悲鸿还将一方“悲鸿生命”的印章盖与画作之上,并取名为《八十七神仙卷》。至此,徐悲鸿将《八十七神仙卷》视作生命,常伴与身边,寸步不离,但意外还是发生了;1942年5月,徐悲鸿带着《八十七神仙卷》抵达西南联大,目的是举办抗日劳军筹款画展。
此时的昆明时常遭受日军飞机的轰炸,画展期间防空警报再次响起,徐悲鸿和其他人一起躲进了防空洞;再等回到办公室,徐悲鸿竟发现藏有字画的铁盒被打开了,30多幅画不翼而飞,其中也包括《八十七神仙卷》。至此徐悲鸿一蹶不振,常有头晕目眩之感,整日沉寂在“失宝”的痛苦中,身体也每况愈下;1944年,徐悲鸿在重庆疗养,《八十七神仙卷》的下落居然再次有了转机。
消息是徐悲鸿的一个学生传来的,说在四川成都发现了失窃已久的《八十七神仙卷》;因为徐悲鸿曾让学生们临摹过《八十七神仙卷》,所以那位学生很肯定见到的就是真迹;最初时,徐悲鸿激动得马上决定亲赴成都,但冷静下来后又不去了。理由很简单,《八十七神仙卷》失窃已久,如果至今依是“赃物”,徐悲鸿亲自出面,贼人很可能会将画再次藏起来,甚至可能毁掉;还有一种可能,既然《八十七神仙卷》能轻易被人看到,说明很可能已被转售,现在的拥有者或许并不知情,如果徐悲鸿亲自出面索要,势必引起不小的麻烦。
考虑再三后,徐悲鸿决定不出面,而是由别人将“画”再买回来;中间还有一段坎坷,这里就不细说了,总而言之,现今的拥有者答应卖画,但其价格却高得吓人,竟要价二十万。或是消息走漏,出售人竟得寸进尺,除了二十万之外,还要追加十幅徐悲鸿的画作;为赎回《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还是答应了这样的非分要求,但这并未结束。总而言之,出售人一再得寸进尺,最后徐悲鸿竟以自己四十幅画作,外加二十万,这才赎回了《八十七神仙卷》;但是,由于徐悲鸿日以继夜的作画,心力交瘁,终于在1953年离世,卒年58岁。
临终时,徐悲鸿百感交集,一再叮嘱妻子“我是为了我的祖国而收藏、保存这些作品的,希望你和我一样把它们保护好”;为了完成丈夫的心愿,廖静文女士在徐悲鸿逝世当天就作出决定,将丈夫的1000余件作品,千余件收藏的历代字画、万余件图书资料等悉数捐给国家,其中也包括《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的临终夙愿,廖静文女士的无私奉献,国家自然不会忘记;不久后,徐悲鸿故居变成了“徐悲鸿纪念馆”,廖静文女士任首位馆长。
国宝《八十七神仙卷》从此再没离开过,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亲自去看一看。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