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开无田图/网络图片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句家喻户晓的千古名诗,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叹来激励学子埋头苦学。
这句诗的主人你知道是谁吗?他就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兼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出身琅琊颜氏,后颜氏先祖迁移到长安京兆,颜真卿的一生可以用“光明磊落,直言不讳”八个字来形容。
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在举家迁到长安城时,写下著名的《颜氏家训》,警示后代子孙严以律己,作为颜氏子孙的颜真卿,骨子里就流着忠君爱国的血。早年丧父的颜真卿,家道逐渐衰落,继承家族文化基因的他对书法情有独钟,在颜真卿的心里,书法第一,读书第二。
734年,26岁的颜真卿考中进士,随后被外放到醴泉做县尉,负责管理地方治安。即使事务繁忙到“星存而出”的地步,颜真卿还是在忙碌之余,挤出时间练字。
尽管周围的人对颜真卿的字赞不绝口,可颜真卿知道自己的书法水平还远不够好。颜真卿决定拜访名师学习,他想到的是名声大噪的“草圣”张旭,令颜真卿没想到的是,放浪不羁的张旭以各种理由婉拒了他。然而颜真卿并没有放弃,为了表示拜师的决心,颜真卿两次辞去了官职,数次登门要拜张旭为师。
张旭被颜真卿的诚心感动,点头收下了他,并传授他“自然万象中领悟神韵”的秘诀,再加上颜真卿的勤学苦练,最终创成属于自己的颜氏字体。练成书法的颜真卿再次出仕,担任监督百官的监察御史,带着艺术家特有的耿直和不通世事的颜真卿,很快得罪了一大片官员。
753年,颜真卿被贬到平原郡,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德州做太守,给他送行的诗人岑参担心那里季风性严重的气候,特意提醒道“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
755年,安禄山起兵谋反,出其不意之下的叛军,一路高歌地攻城拔寨,守城太守要么弃城逃命,要么开城献降。不到半年的时间,叛军就直逼临近长安的潼关,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文武大臣一边仓皇逃窜,一边愤慨地说:“河北24个郡没有一位忠臣吗?”这时候,遭到贬黜的颜真卿挺身而出,还没等诏令下来,他就先斩后奏地发布征集兵勇的告示,很快募集到近万人的军队。颜真卿和族兄颜杲卿约定互为犄角,迎战抗击叛军,平原郡的久攻不下让安禄山寝食难安。
756年,颜真卿被推举为联军盟主,统兵近20万,一时军威大振,在唐王朝这场关乎生死的战斗中,颜氏一门先后有30多人壮烈殉国。颜真卿的族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曾是安禄山的部下,但当安史之乱发生后,颜杲卿没有偏向私情,而是选择站在官府一边。
为此颜杲卿在常山一役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连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都被砍掉脑袋。数年之后,颜真卿满怀悲愤和自豪地写下《祭侄文稿》,带着国仇家恨和悲壮之情一气呵成,颜氏家族恪守祖训,颜氏一门皆忠烈。
安史之乱后,立下战功的颜真卿被调回长安,不同于溜须拍马的奴才文人,颜真卿是一个嫉恶如仇、直言不讳的耿直文人,但也正因为颜真卿的口不择言,导致他后来几次被贬。
颜真卿的直率公正是出了名的,有一年唐代宗设宴款待安史之乱的功将郭子仪,礼法规定宴会上的座位次序按照品衔官阶来排,而排座位的官员为讨好宦官鱼朝恩,将官职地位更高的六部尚书排到了鱼朝恩的后面。刑部尚书颜真卿气愤地说:“鱼朝恩不过是个溜须拍马的小人,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排到前边?”身边同僚劝他不要生气,得罪皇帝身边的红人不值当。
回到家里的颜真卿怨气难平奋笔疾书地写下《争座位帖》,内容多为历数宦官鱼朝恩的罪行和痛斥溜须拍马的官员。颜真卿的耿直也为他的死埋下了祸患,782年,节度使李希烈起兵叛乱,刚刚经历安史之乱的唐王朝惊恐万分。这时宰相卢杞给唐德宗出了主意,称李希烈居功自傲、年少英勇,如果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劝降,说不定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招降他。
这句话让唐德宗十分高兴,他询问卢杞谁最合适,和颜真卿素来不和的卢杞花言巧语,说颜真卿是三朝旧臣,又是忠直刚毅的性子,派他去再合适不过了。
除了唐德宗,满朝文武都看出卢杞是在“借刀杀人”,不少朋友劝颜真卿以年老为由回绝。然而颜真卿却慨然说道:“这是君命,怎么敢逃避不遵呢?”于是他收拾行装,一根拐杖就踏上路程。等到了那里,李希烈果然扣押了颜真卿,身边的手下为讨好李希烈说:“这是上天把丞相送给元帅啊。”颜真卿厉声呵斥:“你们知道痛骂安禄山而死的颜杲卿吗,那便是我的哥哥,我年岁这么大了,只知道恪守臣节而死,又怎会受你们的威逼利诱?”
784年,李希烈派人将颜真卿勒死,享年76岁。欧阳修对颜真卿的评价最为客观,颜真卿是位品德高洁的君子,初见可能会敬畏他,时间久了你会觉得他很是可亲。
花开说: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更有众多的政客武将,但是能将做人,作文,为政,御敌如此全面结合在一人之身,而鲜有瑕疵者,少之又少。而颜真卿则是一个,从其拜师张旭,可见其谦逊好学;从其抵抗安史之乱,誓死不从李希烈,可见其忠贞为国,以国家为己任。他出身于世家,但并不纨绔,好学善学,品行这些不仅仅是高考,更是我们为人处世所要遵从的。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