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95年,山西一农户家正办白事,一老人却冲上前向道士讨画
上世纪末,一位老人路过山西闻喜的一个村庄,走着走着,突然听见村子里传来了敲锣打鼓的喧闹声音,老者听了甚是好奇便跟随着声音找了过去。
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是这户农家正在搭建白布灵堂,办理白事儿。堂屋的正中间摆着一张大桌子,当作是法坛,桌子上有香烛和黄纸,法印令牌等各种法器,堂前正有一老一少两个道士跟随着锣鼓点作法唱经。
在当时当地的农村,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了,一般都会请道士来家里做做法事,以此来超度亡灵,让逝者得到安息,这也是逝者子孙后代尽孝的一种方式。
这家农户门口围满了来看做法的老老少少,在农村,无论是红白喜事。大家都图个热闹。
老人见后也挤进了人堆,看道士做法看得津津有味。突然,老人注意到了法坛上挂起的一张硕大的元始天尊画像。
这种科仪是由南朝道家的一代宗师陆修静整合而成的,直到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状态,并且流行了很长时间,直到明清时期依然热度很高。
通常情况下,黄箓斋图的内容都是道教的神仙真人、圣贤祖师等人物,最多的就是三清四御和三官大帝。
而老人眼前的这一幅天尊画像的纸张早已暗黄,哪怕远远来看,也能感受到其画工的古朴厚重,实在是不像现在的东西。
老人看后心脏狂跳不止,便忍不住想要走上前去仔细查看。
此时,两位道士正在做法,不适合直接跑上前去查看,于是老人在旁边等着两位道士念完经做完法。
终于他找到了一个空档,来到了老道士身旁,并说出了自己的请求,老道士听完顿时脸色大变,斥责老人不讲道理:神圣庄严的天尊像岂是想看就看的?
老人也意识到自己似乎太过心急,有些失了礼貌,接着他又向道士亮明了身份。
原来老人是县文化站的一名文物专家,这次恰好来乡下搞文物普查,无意间发现了老道士挂着的黄箓斋图,觉得此物看起来有很长的年头,于是便想一看究竟。
老道士看老人穿得板板正正,似乎是个干部的样子,原先生硬的口气也软了不少,之后他便告诉老人可以同他们一起去道观里查看。
老人听后欣喜若狂地答应,之后便与两位道士一同走了10多里的山路,来到了一处偏僻破旧的道观。
老道士将老人领到屋里后,就将画像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在香案上,接着便对着卷轴焚香叩拜,做完这一切才和小道士一起,一人拿着画像的一头,向老人徐徐展开。
这幅元始天尊画像是画在绢布上的,长2米,宽大约有1.5米,如此巨大的三清像在国内非常少见。
画像上的元始天尊面容雍柔华贵,神态极其安详,仿佛是在慈祥地俯视人间。
天尊头上的金色道冠上有着精美的云纹和火焰纹,上面还镶嵌着各种颜色的珠宝,黑色的胡须迎风飘逸,十分灵动。
天尊的右手中指和拇指掐着一颗白色的大宝珠,这幅画乃世间极品。
老人越看心情越激动,只见这天尊穿的是朱色道袍,金色和蓝色纹饰互相点缀,看起来熠熠生辉。
创作这幅三清像的画匠绝对功夫了得,他别具匠心,用退晕法画出了天尊的面部,手部以及顶光,让他看起来更加神圣,更加庄严,令人不由得产生一种深深的敬畏崇拜之情。
元始天尊是道教的神仙之一,最早是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枕中书》之中,到了南朝,陶弘景在梳理道教神仙体系的时候将元始天尊排在了首位,老子位居第四。
直到唐代,老子的地位才超过了元始天尊。
宋代的宋真宗专心于道教,明确了元始天尊为三清中的主神,并且确定他为天界最高的主宰者,所以在通常的道教场所中,三清像中的元始天尊像都是在中间的。
老人通过仔细研究观察,大概可以确定这是来自明代的作品,之后他便开始困惑,这个小破道观里为何会有如此大作。
老道士解释说是自己师傅一代代传下来的,并且一共有三幅,一直都保存得很好,现在流传到了他的手上。
之后老人便劝说老道士将此物上交到博物馆,经过他苦口婆心的劝导,老道也终于同意了。
这三幅画虽然是民间的画师所作,但依然有着重大的价值,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里十分珍贵的作品。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