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原创“母麒麟”方召麐:守寡56年养大8子女,师从张大千名震海外

4 已有 102 次阅读   2024-11-11 20:03
原创 原创“母麒麟”方召麐:守寡56年养大8子女,师从张大千名震海外
今天气温30度 2024-11-10 14:3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千笔只一笔,惊破画人胆”,这是张散之对“麒麟才女”方召麐书画作品的评价。
提到方召麐,她是中国书画名家,方振武的长媳,张大千的得意门生,联合国即时传译部部长方顺生的母亲,同时,她还是一位不输男性分毫的传奇女子。
方召麐
曾经,父亲为得男儿将其取名为“召麟”,她年幼时为了守护自尊擅做主张为自己改名“召麐”,立志成为“母麒麟”。
幼年丧父、中年丧夫,独自抚养八个孩子,晚年名震海外成传奇的方召麐到底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出身富贵与画结缘,成长中却饱受磨难
1914年,方召麐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富商家庭,她的父亲方寿颐是一名实业家,在当地有一家纱厂。
因为出身富贵,方召麐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方召麐年轻时期的照片
她4岁开蒙,6岁就开始跟着家庭教师学习英语接触西方文化,这样的教育在当时来说也算得上是“卷生卷死”了。
但不管出身如何,谁都没办法在时代的洪流中成为例外。
1920年,时局因北洋军阀混战而动荡加剧,方召麐一家不得不离开无锡,过上了四处躲避战乱的生活。
直到1925年3月,他们一家四口打算乘船返回无锡。
但就在他们返回的当天意外发生了,突然出现的三名逃兵将船拦下意欲抢劫,导致船上乱成一片。
方召麐年轻时肖像
方召麐的父亲在混乱中意外被流弹击中,最终不幸身亡。
当时,方召麐年仅11岁,亲眼目睹父亲死亡的她陷入了巨大的恐惧和震惊之中。
但这也只是命运初次向她展露出残忍的一面,接下来等着她的亦是各种难关和变故。
父亲方寿颐去世后,一直以来经营的纱厂落败了,家境变得非常困顿,母亲王淑英还未从悲痛中缓过来就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
但生活再艰难,母亲也没让方召麐姐妹两个放弃学业,方召麐由原来就读的无锡竞志女校转入了天主教会创办的启明女校,后又前往青岛就读于约瑟夫女子学院。
方召麐年轻时照片
除了在学校汲取知识外,母亲也没有放松对方召麐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
在方召麐小时候,母亲就注意到她对书法和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再加上无锡一带画风极盛,曾出过徐悲鸿、顾恺之等名家。
于是方召麐在母亲的安排下,从13岁开始跟着陶柏芳学国画,后又拜师陈旧村学习传统花鸟基本功,拜师钱松喦学习中国画的山水笔墨。
在老师的指导下,方召麐的绘画技术进步神速,还在1933年参加无锡的“白浪画会”时崭露头角获得了一些关注,老师钱松喦更是夸她日后必有大成。
钱松喦
24岁结婚,中年丧夫独自抚养8个孩子
通过老师的教导和自己多年的学习苦练,方召麐的绘画基本功已经非常不错了。
于是,她决定出国留学,1937年,23岁的方召麐只身乘船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欧洲近代史,成为曼彻斯特大学的第一位女留学生。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方召麐遇到了一个她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人——日后抗日名将方振武的长子方心诰。
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在安静的泰晤士河边与爱撞了个满怀,契合的灵魂再加上命运的指引,他们迅速相爱并结为了夫妻。
方召麐和方心诰
婚后,两人享受着平淡温馨的生活,除了作画、读书,两人还会在日常吃饭时聊聊家常,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但好景不长,二战爆发将他们平静的生活打破了。
这对有情人为躲避战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离开英国后,经挪威、纽约一路辗转回到上海,后又前往香港。
不久后,香港也沦陷了,他们不得不离开香港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逃亡。
一路上颠沛流离、困难重重,夫妻二人都携手挺了过来,还在逃亡途中迎接了一个个孩子的出生。
方召麐、方心诰带孩子定居香港
他们夫妻二人为了能给那段艰苦岁月留下一些纪念,在给孩子取名时结合了当时的处境,他们将出生于天津的孩子取名为“津生”,将出生于桂林的孩子取名为“林生”。
而安稳时期出生的双胞胎则取名为“安生”和“宁生”。
在婚后的9年时间里,他们先后生了8个孩子,虽然孩子们的出生让他们的逃亡生活过得更加艰难,但也增添了很多幸福和慰藉。
后来战争逐渐平息,他们一家终于于1948年在香港定居下来,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而且方心诰颇具商业头脑,他在香港开了一家主营进出口贸易的公司,为家庭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方召麐和丈夫方心诰
但是还没等方召麐细细去享受安稳的生活,老天爷再次跟她开了个玩笑,让她经历了人生中第二次痛彻心扉的离别。
1950年,丈夫方心诰在一次医疗事故中意外去世了。
这是他们定居香港的第二年,此时方召麐36岁,他们最小的孩子津生年仅两岁。
这让方召麐悲痛得近乎崩溃,她久久不能接受丈夫就这样撒手人寰的事实。
明明他们曾相约一起养育孩子长大一起慢慢变老,战乱都没能将他们拆散,怎么就在日子安稳时天人两隔了呢?
方召麐和丈夫方心诰在伦敦
为此,方召麐大病了一场,久久无法从伤痛中抽离出来。
但当她看到八个围在她床前难过哭泣的孩子时,方召麐突然清醒过来,孩子们眼中的担心和恐惧让她明白自己不能就此倒下,她还要扛起家庭的重任,还要将孩子们抚养长大。
于是方召麐迅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经营丈夫的贸易公司。
关闭公司重拾画笔,40岁勇敢追梦
曾经的艰难困苦将她磨砺得愈发坚强,也让她逐渐懂得了生活的意义。
方召麐在繁忙中抽出时间回首过去时突然发现,自己为了生活已经将近10年没再动过画笔了。
方召麐
这个认知让方召麐感到十分难过,她思来想去还是认为自己无法彻底放弃热爱的绘画事业。
于是她决定关闭公司,重拾画笔潜心绘画。
但这个决定遭到了婆婆的坚决反对,她认为画画收入不稳定,家里有8个孩子要养,把卖画作为全家的唯一经济来源风险实在太大。
面对婆婆的反对,方召麐并没有退缩,她向婆婆保证自己的画很快就可以卖钱。
最后,方召麐得偿所愿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绘画事业。
方召麐的8个孩子
她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开始作画,很快就找回了手感并陆续卖出了一些画。
后来方召麐又拜师赵少昂学画,经过差不多一年时间的努力,水平就与老师赵少昂比肩了。
她的岭南派花鸟画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的作品还与赵少昂的作品一起展出在日本的展览会上,成为了二战后第一个在日本开展览的女画家。
1953年,方召麐又拜艺坛泰斗张大千为师,经过张大千的指点,方召麐的画技有了进一步提升,不仅作品受到了更多收藏家的认可,还收获了不小的名气。
张大千
但方召麐并不满足于当时的成绩,她认为自己的能力不止于此,还想去探索更有趣、更丰富的知识。
于是她在1954年决定离开香港,前往伦敦留学深造。
但身边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她的这一决定,大家都觉得方召麐已经40岁了还在折腾什么呢?维持安稳的日子不好吗?
她的婆婆更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并表示如果方召麐执意出国,就要把孩子全部带到国外抚养。
方召麐明白,婆婆提出这样的条件无疑是在给自己施压,出国后,兼顾生活和学习本就让她自顾不暇了,如果再照顾8个孩子,她的生活将变得更加吃力。
方召麐
但方召麐并不打算就此妥协,她决定尝试着和婆婆谈判,她先是向婆婆表达了自己要去留学的决心,后又言辞恳切地请求婆婆帮忙照顾一段时间的孩子。
最后,婆婆在这件事上做出了让步,答应帮忙照看,让方召麐等孩子长大些再带去伦敦。
随后,方召麐踏上了伦敦求学之路,每天在那里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平日里也只能靠奖学金和一些兼职来养活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她还曾在大街上靠擦车赚钱。
后来方召麐画的玫瑰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她也因此在伦敦变得小有名气,甚至还在不久后因为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专门为她办的个人画展一炮而红,成功在世界各地开起了画展。
方召麐
这时,方召麐终于再次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她决定履行承诺陆续将孩子们接过来生活。
但过上稳定生活并不是方召麐的最终目标,她仍不满意自己的成绩,觉得自己还需要再进行创作上的突破,想要在作品中摆脱赵少昂和张大千两位老师的影子。
打定主意后,方召麐开始通过游历世界的方式确定自己的风格,她在游历过程中开始尝试油画和抽象画,还尝试将这些西方的绘画方式与中国画结合。
最终,她在游历了大半个世界后将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神韵之美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赋予了中国山水画一种全新的美学样貌。
方召麐《磐石图》
这时,她的画已经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伦敦大学还将她的作品《磐石图》当做新婚贺礼送予英国王妃戴安娜和查尔斯王子。
1970年,方召麐收到了老师张大千的来信,这次内容与以往不同,张大千在信中表示方召麐虽已拜在自己门下多年,但跟随自己学画的时间只有月余,希望方召麐前往美国再随自己学习一年。
方召麐收到老师邀请后非常开心,安排好孩子便直接前往美国。
在跟张大千学习的这一年时间里,方召麐接触到了许多顶级的文化和艺术,也时常在一旁观看张大千作画。
与恩师张大千
但张大千却并不希望方召麐受自己影响、与自己相似,于是找出大风堂珍藏的历代名画让她临摹。
于是方召麐又开始进行中西结合的探索,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她通过实践和研究,将传统笔墨、西方精神、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以及深厚的美学基础很好地融合到作品中。
所以我们可以在她这个时期的画中看到唐代山水的造型、汉代墓室壁画的元素和独属于她的天然稚拙。
而这些因素也刚好帮方召麐脱胎换骨,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风格。
左:张大千、右:方召麐
因此,她的全新画作被国学大师饶宗颐给出了震惊画坛的评价“携风雨以震雷霆”。
张大千为表自己的欣慰之情也亲题对联“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底青”,以此称赞方召麐的作品境界。
如今看来,张大千在这一年中对方召麐的教导不可谓不用心。
他帮助方召麐探索艺术风格,使其区别于任何一个画家和派系,让她带着中国山水画的全新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独一无二、完完全全的自己,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东西。
方召麐作品
一生勤于艺术,晚年变法又达新境界
多年来,方召麐从未像一些画家那样变得绘画内容单一,与她同为无锡画家的倪云林就从来不肯在画中画人。
究其原因,这位明代的士大夫附以白眼回复道:“当世安复有人?”
但在方召麐的画中我们常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可能是妇女、娃娃,也可能是挑夫、行舟的老人、耕地的青年。
在她的笔下似乎总能看到日常的温馨和美好,比如小船上的成堆瓜果、春天里开满花的遮天蔽日的桃花树。
方召麐《桃花源记》
因为方召麐画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来自汉砖上的画像,所以这些人物总像汉代墓葬塑像那样带着无邪、颇具感染力的笑容。
让人从一个个颇具古风的造型中感受到乐观和正能量,并且每每看到都忍俊不禁。
这仿佛是一种能力或是一种“魔力”,她甚至能将热闹与潇洒闲适同时赋予在一位吹箫的隐士身上,不突兀,反而有一种“大隐隐于世”的感觉。
当然,方召麐并不是只画古代人,她的笔下也呈现了不少现代人。
她将雨天身着泳衣泳裤在海里游泳的人们描述为“不怕风雨”,还引入时事将乘风破浪的一船人题为“平稳过渡”。
方召麐《恬静 祥和》
另外,方召麐的画中还存在着一些趣味,一幢幢房子在她的笔下都带着不同的表情。
她将类似黄土高原的守田屋和无锡水乡的寻常居所想象变形后绘于画中,把房子的一个门两个窗户设计成嘴和眼睛,有时候光研究画中房子的表情就足够有趣了。
因为多年的游历和学习,方召麐的画中总有新鲜元素,也总带着她的思考与理想。
比如,她出游陕北喜欢上了窑洞这种居住方式,便用画笔将其画下来,给这个依地势挖出来的窑洞里画上了热闹的人们、满桌的馍馍还有门户上写着的“国泰民安”。
除此之外,方召麐还用画笔为黄土高原引入河流湖泊,为自己画出了梦想中的“桃花源”。
方召麐作品
就如陶渊明笔下写的一般,那是一个没有战争、贫穷、灾难和痛苦,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方召麐在追求艺术的这条路上不断奔波学习,终于在60岁时到了她的艺术巅峰之年。
2000年,她获得了东京富士美术馆最高荣誉,并被称为“中国画的巨匠”。
2003年,方召麐获得了香港紫荆花奖章,当时地铁票上印的都是她的作品。
日本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曾以400行长诗称赞方召麐为“画伯”和“大地的母亲”。
方召麐晚年
方召麐的名气和影响力远不止于此,在香港,她的画颇受上流社会的青睐,引得大家都争相收藏。
甚至有些作品直接被收藏进大英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地方。
方召麐的成就让无数人羡慕,大家了解她的成名史后禁不住感到敬佩。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其中有天分使然,但方召麐的勤奋也极为重要,她为了绘画事业做出的努力用刻苦来描述一点不为过。
但大多数人最崇拜的还是方召麐的不慕名利,在这个略显浮躁的世界上,很多人在出名之后都会很努力地赚钱,有些艺术家甚至最终因此失去灵气口碑崩坏,而方召麐却很少卖画。
方召麐晚年
可能从利益角度来看她的一幅画就是香港的一套房,不过这不在方召麐的考虑范围内,她一直以来视艺术如生命,不愿意为了金钱利益放弃自己的原则、放低自己的标准。
而且在丈夫方心诰离世后她再未结婚,方召麐和人聊起自己的婚姻时说道:“结婚就要买菜做饭,反而没了画画的时间。”
由此可见这位大艺术家在事业上的专注程度,方召麐一生勤于艺术研究,哪怕到了90岁也还在坚持创作,她边画边思考,希望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
于是,她在绘画上一改往日风格,虽然整体的笔墨线条依旧苍劲,但整体画风变得清淡简单,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再那么强烈。
在她晚年的画里,人依然面带笑容但少了曾经的热闹,山依然呈现出雄壮之姿但少了一些强势。
这幅清淡干净的山水画是方召麐晚年风格的体现,也是她留下的最后一幅画作。
2006年,方召麐突发心脏病被送去医院,最终抢救失败离世,享年92岁。
她去世后与丈夫方心诰合葬在一起,这对分别56年的夫妻最后以这种方式“相聚”了。
方召麐的一生都在奔波奋斗,曾经父母希望通过她的名字“招来”一个男孩,后来她巾帼不让须眉活成了“母麒麟”的样子。
方召麐晚年
就像著名书法家启功所说的那样,方召麐是真正的大丈夫!
半生风雨,半生拼搏,她用双脚丈量这个世界,用热爱包容这个世界,用画笔描绘这个世界,最终也立足于世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王方宇《方召麐女史的成就》[ J ]. 雅昌艺术网,2013-08-08
[2] 杨德贤 方津生《方召麐艺术研究文集》[ J ].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014-019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