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原创 王羲之《十七帖》:花14年写成,堪称“草书教科书”,世界级珍宝

1 已有 43 次阅读   2024-11-16 00:43
原创 王羲之《十七帖》:花14年写成,堪称“草书教科书”,世界级珍宝
艺品 2024-11-15 08:07
王羲之的《十七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十七帖》。实际上并非十七个单帖的组合,而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二十九封信札的总汇刻帖。这些信札跨越了十四年(公元347年至361年),记录了王羲之草书笔法的演变和发展。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世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的《十七帖》以其冲和典雅、古质浑然的艺术风格著称。点画合规中矩,结体稳健而有变化,章法生动而又自然,静穆而蕴含情致。整体风格冲和典雅,古质浑然,“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南宋朱熹评曰:“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在笔法上,王羲之吸收了张芝、王献之等人的优点,并融为一体。他通过对方圆、藏锋等技法的运用,展现出了独特的个性特色。同时,他的线条定位在柔润圆浑和有弹性、有质感的高度上,既有抽象艺术之美,又有儒家的中和之美。
作为王羲之草书艺术的代表作,《十七帖》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高超的书法技艺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还为后世学习草书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
据传,《十七帖》的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均为刻本。传世的《十七帖》本子有两个系统:一是帖尾有“敕”字,由唐弘文馆馆臣解无畏勒石、褚遂良校定,简称“馆本”或“敕本”;一是贺知章的临本,即于宋淳化三年(992年)被侍书学士王著摹入《淳化阁法帖》中者,后又于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被常平使施宿刻入《澄清堂帖》中,简称“贺本”。两种本子相比,“敕本”较“贺本”为优。
这些信札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涉及生活起居、交往游历等,虽然都是生活琐事,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王羲之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例如,信中或自述生活起居,或畅想与友人一同登高游赏,或对友人赠予胡桃表示感谢等。
全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些信札也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王羲之的《十七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它,我们可以领略到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感受到他对友情、人生、艺术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这部作品无疑是集大成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