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华(1832年—1911年),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兴人。号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斋名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芙蓉庵等。蒲华是晚清著名书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
蒲华自幼天资聪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最终只得秀才,从此绝念仕途,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他在嘉兴时家境贫寒,曾租居城隍庙,一心致力于绘画。
蒲华22岁与缪氏晓花成亲,妻子亦善丹青,且能诗。夫妻性情相投,感情甚笃。然而,1863年秋,与画家相依十年的妻子病逝,蒲华悲痛万分,从此不再续娶,孑然一身至老。
蒲华携笔砚出游四方,以卖画为生。他先后客居宁波、台州等地,因不善官场应酬和案头楷书,屡遭辞退。晚年寓居上海,声名远扬。
蒲华的书法淳厚多姿,放而凝,拙而趣。他善于运用长锋羊毫笔作中锋的点或长短或粗细的线,运笔速度偏快,点线潇洒恣肆。
蒲华的画作燥润兼施,苍劲妩媚,风韵清健。他善花卉、山水写意画,尤爱画竹,有“蒲竹”之誉。他的山水画以江南水乡为题材,描绘了江南山水的清新自然和优美风景;花鸟画则以写意为主,笔墨简练,形象生动。
蒲华在绘画上师承陈淳、徐渭、郑板桥等前辈大师,同时也借鉴了不少其他画家的笔趣。他善于运用湿笔,水墨淋漓,线条流畅凝练,柔中寓刚。他的写意花卉多作梅、兰、竹、菊、荷花等,笔墨流畅,凝练着色清丽、生气蓬勃。
蒲华的传世作品有《倚篷人影出菰芦图》、《荷花图》、《竹菊石图》、《桐荫高士图》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水平,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晚年蒲华虽居繁华上海,却生活简朴。他生性嗜酒如命,疏懒散漫,有“蒲邋遢”的雅号。1911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蒲华醉归寓所,因假牙落入喉管而气塞身亡。他去世后,好友吴昌硕为其料理了后事。
“富于笔墨”是对蒲华书画艺术的极高赞誉。他的书法淳厚多姿,放而凝,拙而趣,展现了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绘画方面,他更是以写意花卉和山水画见长,尤其擅长画竹,被誉为“蒲竹”。他的画作燥润兼施,苍劲妩媚,风韵清健,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穷于命”则是对蒲华命运的真实写照。尽管他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的生活却充满了艰辛和困苦。他自幼家境贫寒,虽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最终只得秀才,从此绝念仕途。他携笔砚出游四方,以卖画为生,却常常因为不善官场应酬和案头楷书而屡遭辞退。晚年寓居上海,虽然声名远扬,但生活依然简朴,甚至有时连基本的生计都难以维持。他生性嗜酒如命,疏懒散漫,这也加剧了他生活的困顿。
蒲华的“富于笔墨穷于命”不仅是他个人的命运写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艺术家的不公和冷漠。在那个时代,艺术家的才华和成就往往并不能带来相应的物质回报和社会地位。然而,正是这种逆境和困苦,造就了蒲华坚韧不拔的艺术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书画作品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生命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
总的来说,蒲华是一位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的艺术家。他的书画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瑰宝。而他的命运则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和尊重艺术家的劳动和成果,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