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个簃先生,当代著名国画家,江苏海门人,二十九岁时拜吴昌硕为师,吴年已八十二岁,越二年病逝。因受名师指授,茅塞大开。王个簃受聘,为缶翁之孙任启蒙教师,继续在吴家七年,得观摩其遗作与学习其家藏,其艺遂大进。当代艺坛认为吴昌硕有三高徒:首称陈师曾,鲁迅对他评价甚高,还是交情很深的朋友!二是潘天寿,称其才华横溢,并题诗以赠之:“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最后,当然是王个簃了。缶翁1927年逝世,吴昌硕画派的影响不断扩大,而王个簃踏着乃师的足迹也不断前进,有发展,有创造。
在刻印方面,王个簃深得吴昌硕刻印精髓,几可以乱真。缶庐印派,是继承了丁敬、陈曼生的浙派,又吸收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的皖派精华,他们比明末文三桥、何雪渔徽派更为生动和奔放,使秦汉印在新的条件下更有发展,使刻印在历史上达到了新的高峰。《西泠印社》能驰誉中外,缶庐一派有卓越的贡献。
清初乾嘉之际,书法有了新的突破。书家多能刻印,以书入印,使印有了新的发展。书家学篆隶成风,使书法有金石气,吴昌硕以《石鼓》籀笔作书,屈伸自如,使书法大变。以籀作画凝炼遒劲,如金蛇腾空;运用泼墨,势如奔马,如鱼得水,生面别开。这是文人画一大发展,不仅花卉使用其法,现在用大写意画人物,使人物突破了陈旧的圈子,与西法写生相结合,将出现新的流派,这是吴昌硕一派的大贡献。
有人把王个簃的画和吴昌硕相比,认为:吴昌硕狠些、辣些,跌宕些,因而磅礴淋漓;王个簃隽些、润些、婀娜些,因而潇洒酣畅,这是有识之见。王个簃作画和吴昌硕作画一样,必须经过长时间酝酿和构思,对整体布局已胸有成竹,然后凝神静气,振笔泼墨,一挥而就。大体告成之后,对于局部收拾,别十分小心,沉着细致,常常举笔欲点,斟酌再三。总的作画原则是:“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注意气魄。”这是矛盾的统一,是符合作画规律的。画成之后,很注意题款和钤印。用印大小,题款长短,都要按照画面的需要。画面和题款应参差错落,不和画面发生冲突。这种认真严肃精神,王个簃始终严守了师法。
王个簃喜作藤本:紫藤、葡萄、葫芦、扁豆之类,最能发挥籀笔草书之长,他喜作松、柏、梅,苍劲雄奇;他喜作荷花、枇杷、玉兰、蔬果和各种花卉,落笔凝重,设色鲜妍;他尤喜作风竹,“个簃”二字,就是是画竹得名。王个移不仅继承师法,还重视实践,对自然洞察之微,如题蝌蚪一诗,便是实例:“闲来泼墨为蝌蚪,却忆儿时嬉水滨。画稿从来随处有,何必点划效前人。”
王个簃一片赤子之心,画《仙桃》赠给人民诗曰:“旧传仙桃大如斗,今日园中寻常有,摘来红实甘且香,酿得万石长生酒,举杯祝贺跃进年,九亿人民同康寿。”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