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眼中的狂草,大多是网络上面的“鬼画符”,采用拖把或者注射器写字,即便用毛笔,也毫不控制力度和势态,线条丑陋狂怪,大众十分排斥,甚至很多外行,一听见狂草两字,就想到乱如麻团的线条,下意识厌恶狂草,大家千万别被误导,真正的狂草之美,并非自吹自捧的“丑书”。
我们今天用张旭、怀素的狂草举例,看看何为正统“狂草美”,理解一项艺术,首先知其源头,早在东汉时期,张芝初步创立章草,风姿偏为古朴,后来王羲之加以革新,创造出婉转流逸的今草,唐代的张旭和怀素,更是进行“突破性”的创造,运笔结合自然万物、人间情感,写出龙腾虎跃的狂草。
简单来说,草书是楷书和行书的艺术化,而狂草是把草书的线条,更进一步化简和开张,极尽汉字的艺术感,姿态飞动开张、奔放洒脱,达到叶秀山所说的“书法是‘线条的舞蹈’,也是‘看得见的音乐’”,而且早在三国时期,人们对于草书的美感定义,就不再拘泥于外形,进入内层神韵。
比如三国末期的杨泉,曾写道:“美草法之最奇。……乍杨柳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应神灵之变化,像日月之盈亏。……或斂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翦而齐整,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岑而高举,或落箨而自披”,张旭和怀素的狂草,完美继承这些特点,他们的笔画与天地融合,脱离传统汉字的束缚。
行笔收放开合、轻重浓淡的变化,极其自如丰富,有时墨色凝厚,姿态开阔,好像圆融莹丽的满月,极为遒劲雄逸,有时线条虚和轻柔,好像轻微的细丝,彼此之间相互连接,似烟雾弥漫在纸面,行笔的速度也是快如闪电,顺应内心的感受,时而奔腾激越,时而舒缓烂漫,笔笔抒发心志,充分宣泄情感。
可是同样具有“抽象性”,为何张旭怀素写的狂草,胜过现代“鬼画符”,这就要从根基,以及艺术神质分析,张旭和怀素的狂草,具有很扎实的根基,他们继承“二王”笔法,深谙古人楷法,用笔不论如何奔腾,都不会脱离章法和规范,合理进行放纵,神韵自然生动,这种水平和境界,高过比王羲之的行书。
而现代的网络专家们,只要能获得世人瞩目,创作书法随性而写,违背传统理念和气象,只会狂吼鬼叫,没有半分意境,所以当代人学习书法,一定懂得如何分辨,不要被外界混淆双眼,狂草创作并非随意乱写,要以古法为根基,稳住基底和框架之后,再顺应自我情绪创作,这样写出来的法帖,才算是真正的艺术品。
您对狂草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