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黄宾虹:看画如看美人,其丰神骨相,有肌体之外者

3 已有 16 次阅读   17小时前
黄宾虹:看画如看美人,其丰神骨相,有肌体之外者
悟空看非遗 2024-12-24 08:28
抢购点击☞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书画鉴赏作为一门独特的学问,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文人墨客对美的无尽追求与深刻理解。黄宾虹先生,作为近现代中国画坛的巨擘,其艺术造诣深厚,对于书画鉴赏亦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曾言:“看画如看美人,其丰神骨相,有肌体之外者。今人看古迹,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实,殊非赏鉴之法。”此言一出,不仅道出了书画鉴赏的真谛,也为我们理解艺术作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首先,让我们从“看画如看美人”这一比喻谈起。在黄宾虹先生的眼中,观赏一幅画作,就如同欣赏一位美人,不应仅仅停留于表面的美貌,而应深入其内在的气质与精神。美人的魅力,往往在于其举手投足间的韵味,以及眼神中流露出的情感,这些均是超越外在形态的存在。同样,一幅优秀的画作,其价值也绝不仅仅在于笔墨技巧的高超或色彩搭配的和谐,更在于其传达的思想情感、文化意蕴以及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追求。这些“肌体之外”的东西,才是画作真正的灵魂所在。
然而,当下许多人在欣赏古代书画作品时,却往往陷入了“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实”的误区。他们首先关注的是画作是否逼真地再现了某一场景或人物,接着是色彩的运用是否巧妙,最后是画作所描绘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以形式和内容为评判标准的鉴赏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画家的技艺水平,但却忽略了艺术作品中更为重要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
黄宾虹先生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批评,是因为他深知,真正的艺术鉴赏,应当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在鉴赏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感知力和创造力,去感知画家的情感世界,去理解他们通过画笔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才能与画家产生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以中国古代山水画为例,这些作品往往以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描绘出山川河流、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在欣赏这些画作时,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对画面元素的解读上,那么很可能只会感受到一种静谧、清新的自然美。但当我们深入其内在,去体会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去感受他们通过笔墨所传达的对于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画作其实蕴含着一种更为深邃、更为广阔的意境之美。这种美,超越了画面的局限,成为了一种永恒的精神追求。
同样,在鉴赏古代人物画时,我们也应超越对人物形象的简单模仿和再现,去关注画家如何通过笔墨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状态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画作的艺术价值。
此外,黄宾虹先生的这一观点还提醒我们,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应保持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因为艺术是多元化的,不同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艺术追求和创作风格。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或偏见去评判一幅画作的好坏,而应尊重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去欣赏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艺术作品的传播和交流也变得越来越便捷。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接触和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众多艺术作品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
在这方面,黄宾虹先生的观点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他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鉴赏,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和升华。在鉴赏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艺术作品的内在美和精神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艺术的知音,才能在与艺术的对话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感悟。
同时,黄宾虹先生的观点也启示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应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因为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外在形式的完美和技巧的精湛,更在于其内在精神的丰富和情感的真挚。只有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的经典。
综上所述,黄宾虹先生的“看画如看美人”之说,不仅是对艺术鉴赏的一种深刻诠释,也是对我们如何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一种重要指导。它提醒我们,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应超越表面的形似和傅染,去关注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才能在与艺术的对话中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让我们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欣赏和创造艺术,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一片净土。(谢潇)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