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84年8月23日,叛臣李希烈(时任淮西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派来了自己的宦官,对被软禁了一年零七个月的颜真卿说:“有诏书”。
颜真卿听闻,对着诏书下拜,准备听诏。
宦官说:“赐死”
颜真卿面不改色:“老臣没能完成使命,确实罪该万死,但请问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
宦官:“从大梁(李希烈称帝的京城)来”
颜真卿立即起身痛斥:“原是叛贼!凭你也敢称‘诏’?!”
随即,颜真卿被缢杀。
做为一代名臣的颜真卿,生命结束得如此悲愤壮烈;但做为一代书法家的颜真卿,他的字,却流芳百世。其中人人都知的《祭侄文稿》背后,是一个让这个一代名臣、书法家悲愤交加的故事。
在关乎大唐国运的那场著名的叛乱——安史之乱前,46岁的颜真卿还只是一个平原太守。
他镇守的平原郡,属安禄山的势力范围。安禄山早就让线报留意他了,只是颜真卿假装天天吟诗写字,饮酒宴客,让安禄山以为他只是一介书生,不足为虑。
事实上颜真卿一直在暗暗加强防守,储备粮草。待安禄山一起兵,颜真卿立刻宣布全郡戒严,然后还招募了一万士兵,宣布讨伐安禄山。
当时叛军横扫河北,诸城尽降,唐玄宗原本只能叹息:“河北二十四郡,就没有一个忠臣吗?”
束手无策之际,臣下来报:“平原郡誓死不降,且太守已尽起全郡之兵,效忠勤王。”
唐玄宗闻讯大喜:“我平时不大了解颜真卿,原来他竟如此出色。”
小小一个平原郡“勤王”之力虽微,但在当时,却给其他太守打了一针强心剂。不久,饶阳、济南、清河、邺郡等17个郡在同一天宣布效忠朝廷,起兵勤王,共召集20万兵马,奉颜真卿为总指挥。
而颜真卿也不负众望,在后续与叛军的各场战斗中都表现出非凡的统帅能力,带领士兵屡立战功。
只是在另一个地方——常山,颜真卿堂兄颜杲卿的勤王之路就没这么顺利了。
安禄山叛军暴乱时,颜杲卿是常山太守,跟自己的堂弟一样,颜杲卿也立刻起兵勤王,但在第二年土门之战中,颜杲卿一家30余口全数被俘。
叛军把刀架在颜季明(颜杲卿的儿子)的脖子上,逼其就范,颜杲卿誓死不从,叛军扬起大刀,当即将颜季明斩首。随后颜杲卿在被押送到洛阳时又当面怒斥安禄山叛贼,安禄山大怒,下令将其“节解”——断裂四肢﹑分解骨节的酷刑。
随后,颜杲卿一家30余口全数被斩。
两年后,战事稍缓,颜真卿托人寻找堂兄一家遗骸,30余口,只寻到侄子颜季明的一颗头颅。
面对侄子面目全非的头颅,颜真卿悲愤不已,铺纸研墨,奋笔疾书,写下了这篇流芳千古的《祭侄文稿》
全稿二百三十四字,随处圈点涂改,可见颜真卿彼时情绪难抑,思如泉涌、手不能追,非快速行笔不足以表达其悲愤之情。
甚至连墨都顾不得蘸,第一次蘸墨后连写了53个字,全文也仅蘸墨7次,导致多处枯笔压痕,让人更感无尽悲凉。
如果说王羲之无法复制自己醉酒而写的《兰亭集序》,那么颜真卿也无法再写一篇悲愤而创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被后世誉为“天下行书第二”,与已失传的《兰亭集序》、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不过当时颜真卿并不知道自己这篇文稿会流传百世。他只是在悲愤交加中,继续走在自己的忠臣之路。
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勤王有功,一路升迁,一度做到刑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但由于刚正不阿的性格,得罪了不少当朝大臣,尤其是得罪了宰相卢杞后,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祸根。
公元782年,李希烈起兵造反,卢杞说服了当时的唐德宗李适:派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臣——颜真卿前去劝降。
颜真卿没有丝毫推辞,他的理由只有一个:这是圣旨,圣上要我去,我就去。
李希烈何许人也?官至二品,性格残暴,活埋未能按时完工的民工、上阵前须杀人并对着血肉模糊的尸体大吃大喝以振杀气……
不过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李希烈,并没有立马杀了来劝降的颜真卿,而是把他软禁了起来,希望德高望重的颜真卿能臣服于自己,提高自己的声望:
他让人去劝颜真卿并许以“开国宰相”,被颜真卿怒斥:“我兄长颜常山(即颜杲卿)被俘,都在骂叛贼。我将近八十岁了,官至太师,怎会屈服于你们?”
李希烈决定登基称帝,派人去向颜真卿请教登基仪式,被颜真卿一句呛回:“老夫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李希烈命人挖了个坑,说要活埋他。颜真卿淡然说道:“生死有命”。
又派人烧了一堆火,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他。颜真卿直接起身就要往火堆里跳,被旁人拉住。
卢杞暗藏杀机之荐,估算得一点都没错:倔强不屈的颜真卿与鱼死网破的李希烈,怎可能劝降或者被劝降?对忠臣颜真卿来说,死,只是早晚的事。
随着军队节节败退,李希烈的耐心消耗殆尽,决定处死已被软禁一年多的颜真卿,也就是开头的那一幕。一代忠臣颜真卿,生命在那一天走到了尽头,终年76岁。
一年后,穷途末路的李希烈被部将毒死,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被恭迎回朝,唐德宗宣布废朝五日,并追赠颜真卿为司徒,谥号“文忠”。而当初诡意让颜真卿去劝降的宰相卢杞,早已被贬,客死他乡。
PS:从堂兄颜杲卿到颜真卿,刚正不阿的颜氏一族,让人不得不提一下其深远的家世渊源:颜真卿一脉的始祖是大名鼎鼎的颜回,孔门七十二贤之首;五世祖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有《颜氏家训》流传于世。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