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徐悲鸿与张伯驹的国画论战之迷

9 已有 5615 次阅读   2012-01-13 10:01   标签国画  徐悲鸿 
   刘海粟为悲鸿之师,后偶生嫌隙,亦颇似梨园程砚秋与梅兰芳之事。叶遐翁(恭绰)劝之,海粟尽释然。余亦曾与悲鸿发生论战,悲鸿谓:京画家只能临摹,不能创作。又谓其美专学生犹胜王石谷。余则谓:临摹为创作之母,王石谷画多法度,仍可为后生借鉴。经友刘天华调解,乃复友如初。此两事为后之画家所不知,因重记之,以为异日艺苑掌故。

         文中所述“余亦曾与悲鸿发生论战”语,系指1947年10月2日因北平艺专国画组秦仲文、李智超、陈缘督三教授对校长徐悲鸿指定国画授课范围及进度等作法不满,认为受到无理之 侮辱,为维持人格及尊严,遂提出罢教,从而引发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有关国画创作方法及理论上不同观点的论争。参与其中的主要是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北平艺专、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及中国美术学院三团体和以张伯驹为代表的中华全国美术协会北平市分会、国民党北平市党部等组织的两大对立阵营,期间经媒体及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的关注及参与,使最初的由教员对校内教学安排不满产生的具体事件,逐渐发展到国画理论观点各异的论争和不同政治背景下团体间的相互对立;言辞之激烈,涉及人物之众多,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这场历时长达数月之久的论战,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史上一段重要的经历。就徐悲鸿个人而言,也是继1929年4月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时与徐志摩“惑”之论战、1932年11月与刘海粟《申报》论战后的又一次,不过此次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强大的团体作后盾,集体参战。事件本身的具体过程和论争结果,从当时的平津乃至国内其他主要报刊相关报导和日后刊布的相关人物著述及研究文献中,读者可以进一步去查阅参考、深入研究,本无需作过多叙述。然而,笔者对于张氏跋语“经友刘天华调解,乃复友如初”一句深感不解,因音乐家刘天华病逝于1932年,即便生前与张伯驹交谊深厚(尚需查考),也不可能时隔十数年之后“人鬼情未了”般地充当调解人。所以笔者谨就掌握资料略作考释,试图解惑。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寿椿,江苏省江阴县人。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采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整理民间音乐,大胆借鉴“西乐”改进国乐,将传统的二胡三把位延伸到五把位,使二胡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将琵琶的四相十品改革成六相十八品半,使琵琶成为世界通用的音律——十二平均律乐器,赋予这两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以新的生命;并将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纳入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他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等大学,教授二胡、琵琶课程。其代表曲作《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脍炙人口,至今流传。1932年6月1日他赴天桥收集锣鼓谱,不幸感染猩红热,罹病仅一星期,即于6月8日晨逝世,享年37岁。而其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刘半农,亦于1934年7月14日因赴绥远一带考察方音民俗时感染“回归热”不治身亡。翌年5月29日,刘氏兄弟同葬于北平西郊香山的玉皇顶。

        既然刘天华不可能成为这场国画论战的调和人,那么是否意味着调和事件本身也存在着疑问?

        据当时《新民报》记者采访徐悲鸿,询及国画论战之调停近况时,徐氏的回答:“连日迭接各方面好友来函,提及此事,其情可感,唯内中有已失去调停人资格,渠等曾均参加反对方面者。同时大多数函件内容,未能着重学术的讨论,而侧重有关说罢教教员复教及增加钟点等问题。”可见,能担当起让对立双方都能认可的人物难得。 终究谁是国画论战的调和人?当是版画家刘铁华。 刘铁华(1915-1997),笔名王军、漆石舞、刘流、铁军等,河北蓟县人。早年就读于(私立)北平美术学院西画系,1932年加入左联、反帝大同盟。1934年因开展进步木刻运动被捕入狱。1937年出狱后赴南京八路军办事处任交通员,抗战后曾在西安主持全国抗敌漫画木刻家协会西北分会的工作,主编《抗敌画报》。1942年到重庆中速文化协会任助理秘书兼艺术干事,并主持中国木刻研究会工作,任常务理事。这一时期曾主编《美术家》杂志,《国民日报》、《新蜀报》木刻副刊,出版了《木刻初步》、《版画艺术》等著作,重庆市曾为其举办个人木刻展览。1947年到北平任私立惠中女子中学校长,兼任国立艺专木刻导师。曾主编北平《益世报·星海》副刊、《经世日报·艺术周刊》。北平美术作家协会成立后任副秘书长。1949年后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为主,先后任教于郑州师专、河南师范大学。作品有《塞外风光》(1937)、《东北健儿》(1938)、《鲁迅先生》(1940)、《抗日挺进敌后》(1944)、《革命圣地延安》(1962)、《雁鸣长空》(1979)等。 有关刘铁华的简历,曾收入诸多人物辞典,较为详细的当属《中国艺术家辞典·第二分册》(北京语言学院《中国艺术家辞典》编委会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之条目,那是作者提供的。不久前,笔者有幸得到新疆石河子师范学院李扬先生提供的刘铁华撰述简历手迹复印件一份,于此获悉有关他在1947年间的一些经历,或许能使读者对他在国画论战期间的特殊地位有所理解,特迻录于此,以存史料: 1947年4月由重庆经过河南省开封,举办中国木刻展,我写一篇《中国木刻奋斗史》登《河南日报》三大版面。 1947年5月间到上海,在《联合画报》上发表我抗日胜利归来,并自己插图,骂伪国民党无耻,接收大员,抢胜利果实。 ①后来出了《八年抗战木刻集》(开明书店出版);②《中国木刻》(上海晨光出版社出版),都有我的作品。 1947年7月间到北平接办惠中女子中学校,当校长 兼北平《益世报》副刊编辑《星海》 兼北平国立艺专木刻课程名誉导师 兼北平《经世日报》“艺术”周刊,我主编 兼《国民新报》“艺术阵地”,每周一次,我主编 兼《美术家》刊物,是重庆《美术家》被查封,到北平出版了。北平出的《美术家》叫副刊,包括音乐、戏剧、电影、绘画等 (一)成立中国木刻作家协会北平分会,主持人是我。 (二)成立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会长徐悲鸿,我是副秘书长。展开对中华美术作家协会作斗争。本来我们也都是中华美术作家协会会员,为反伪国民党驻北平大员李辰冬,故反对他们,才成立此协会,对抗之意。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