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淳 意 幽 韵 出 尘
——孔宪华的花鸟画
刘丽芳:《中国画观察》资深评论人
初次见到孔宪华的花鸟画,顿觉如花落纸上的真切生动。画中恣意舒展的花朵,分明是花在风中的摇曳、起舞。虽已褪去颜色,但洗尽铅华的素姿更显清新幽淡,意味悠长。这时,他的画笔仿佛采到了自然生命的灵气,将花鸟的艺术之美活脱脱地展现在笔墨之间,遂成墨迹与花魂的交响。那里激荡着画家的诗之豪情、墨之灵感,随性而发,不落尘俗。当走进这个奇逸清幽的花鸟世界,便立刻感受到画家笔墨的纵横淋漓,朴茂清丽,真可谓疏放中含静穆,浑厚内见洒脱。
作为孔子第七十二代裔孙,孔宪华的文化学养是深厚的,不仅受到正宗儒家文化的熏陶,而且也深得前代大师的笔墨滋养。他的作品洋溢着明代大家徐渭的潇洒之风,八大山人的脱俗之气,苍劲中现姿媚,淋漓处聚精神,奔放之间透着古朴淡雅的清隽超逸。除此之外,画家还吸收了吴昌硕、陈大章等近现代名家的笔意精髓,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笔墨蕴积于传统根基之上,又游离在现代和西方之间,用线墨交织的水墨语言,倾诉着对当代写意花鸟的认识和理解。他常在花香鸟语的清晨,静观生命的细微情态,在荷风清徐的塘边,独赏荷的万种风情。当他将这些审美体验付诸笔端时,感觉离自然是那么近,近得可以令笔下的花鸟呼之欲出。这股鲜活的力量始终贯穿在他的笔墨中,既而形成恣意流淌的酣畅气韵。
孔宪华的作品以素墨居多,墨淳而富于变化,豪放而不失温雅,充分体现了画家游刃有余的运墨能力。在创作中,画家通过浓淡干湿、厚薄虚实的不同变化,达到“运墨而五色具”的审美效果,即以单一的墨色道尽了世间五色的本质。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言:“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而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也,五色自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极境。”正因画家领悟了墨的真正内涵,才得以自如游弋在皴擦点染之间,生成鲜活灵动的花鸟墨象。尤其是他笔下的墨荷,更是极尽墨的意蕴之美,氤氲着超越尘俗的清润气息。画中的一枝枝墨荷,在墨的幻化中亭亭玉立,荷叶青莲相契相拥随风婆娑。有的尽情舒展,有的小荷才露,有的略显残败,千姿百态中透出荷的素心雅韵。荷的生命在这一刻被异化了,仿佛成为幽居天外的仙子,清澈了凡间的世俗杂念,静滤了心灵的浮华喧嚣,一切变得沉静如水,空灵中显现的是一个圆满而又静逸的世界。这样的画境不仅是禅意浮动的审美表现,而且也是画家内心的精神关照。在画家的心中,荷花是圣洁美丽的象征,至真至善的典范。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性,是孔子所推崇的君子之德,也是历代文人追求的人格精神。所以,他乐于以荷明志喻心,寄托心中超然物外的脱俗情怀。仅就这一点来看,画家的作品满蕴着文人画的精神特质,在强调墨韵的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抒情性。
在孔宪华的作品中,除了墨的应用之外,还有一个极具表现力的重要元素——线条,画家对它的认识和理解是从书法中得来的。自古以来,我国画界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而这一理论在长期的笔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孔宪华亦不例外。他凭借深厚的书法功底,在线条的表现形式上更多融入了书法的审美趣味。特别是在花朵、叶脉、花茎等部分的刻画上,画家充分运用线的不同形态,极尽书法之神妙,尽显刚柔并济,粗细相间,婉转起伏的墨线轨迹。画中的花朵在细致的勾勒下显出婀娜的姿态。柔韧的花茎则表现为一根长长的墨线,自然地挺立于画面之间,托起硕大的叶子。而叶脉的描绘多用短的粗笔,即可达到形神俱现的审美效果。多变的线条中跳动着节奏和韵律,如走笔龙蛇生动而有气势。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所说:“所以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实,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只不过这种美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而是由多种审美元素共同构建的美感,从整体上体现出画家作品的审美特征和精神意蕴。
孔宪华笔下的花鸟意象,在意的发挥上极尽洒脱之妙,并随着不断的提升化为诗意的想象。许多幽淡清新的画面在飘逸着无尽的余韵以外,往往充满诗化的意蕴,从而实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辉映交融。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一丛墨竹,点染了“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的文人雅意;几枝残荷,氤氲着“凭阑自爱秋容淡,闲数残荷几朵花”的怡情雅趣。这些诗意葱茏的审美意象,在提供了悦目的审美视觉之时,也带来了心性的滋养,令画家在自然生命的诗美意象中,保留几分忘我的沉醉。画面溢出的浓郁诗情,其本源来自哪里呢?确切地说是源于画家的审美情感,只有胸中情思万千,才会笔下蕴结无限诗意。所以,他的画是流动的诗,是从画家心底涌出的澎湃诗行,内容形式上呈现出诗化的美感。
在多年的探索之后,孔宪华已将线、墨、彩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十分融洽,无论是浓墨淡彩的点染,还是精描简写的勾勒,皆在清幽淡雅的画面间流淌着快意淋漓的笔情墨趣,最终导致他的花鸟画走向姿趣盎然、墨韵出尘的新境界。他所塑造的花鸟形象,在满溢写意情韵的同时,跨越了传统和现代的时空经纬,在彼此的交汇中演绎了生命的律动。
刘丽芳个人简历:
《中国画观察》杂志任编辑,资深美术评论人。1986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1988年攻读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双学位,1990年毕业,任职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目前在北京做自由撰稿人。已出版《陶瓷款识与装饰鉴赏》、《中国世界长寿文化》、《中国世界音乐文化》、《中国民居文化》、《收藏的旅程》、《中国画名家作品赏析》、《万古骊风》等多部文化类图书,同时在国内报纸、杂志上发表人物专访、文物鉴赏、美术评论等文章多篇,共计百万余字。其中,撰写当代著名画家作品的评论文章,包括何家英、王明明、袁武、孔宪华等知名画家,并从事与书画交流有关的各项工作。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