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家生平] 楊善深先生簡介一

3 已有 910 次阅读   2020-08-13 11:59
楊善深先生簡介一
近代中國繪畫的革新運動,雖然在北平、上海、杭州各地都有少數人倡導,而形成一個派別,蔚為風氣者,唯廣東的嶺南派而已。
 
而嶺南派在中國近代繪畫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又並非一孤立的事件,它和整個近代中國之命運是互相關聯在一起的。 

這和廣東的地理因素有很大的關係。當中國以陸路交通和世界互通聲氣的時代,中國北方瀕臨西域的長安,以及河西走廊的敦煌,在漢、唐時代,文化藝術就比較發達,而湖廣、閩越則仍為蠻夷之地。到了海禁大開,陸路荒蕪的近代,廣東地處海隅,有香港、廣州白恥色商大港,人文薈粹,較之內地可說開風氣之先。

清末政府腐敗,列強侵凌中國,在危急存亡之秋,廣東人最先以實際行動從事救國連動,康、梁領導維新在前,國父  孫中山領導國民革命在後。康有為 (南海)、梁啟超 (新侖)、孫中山中山 (香山) 先生都是廣東人,時間上雖有先後,立場上也各不相同,但實際上都是受到西洋文化之衝擊,深感中國民族要救亡圖存,非採用西方之長不可。康、梁雖然失敗,但國民革命終抵於成。鼎革以後,梁啟超先生在北平從車學術與教育工作,對近代學術思想之影響極大。 

嶺南畫派之興起,和上述廣東人對政冶、文化上之警覺,應視為為一個整體來看待。 

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 ( 1879 – 1951 ),早年在日本留學時與廖仲愷、何香凝夫婦結識,1950年參加孫逸仙先生的同盟會,曾奉孫先生之命回粵主持廣東地區的同盟會從事革命。可見高氏基本上是一位熱血的革命家。其從事藝術活動也必然的不會墨守成規,以精擅傳統技法為滿足。

在清末民初那個時代,政治上可以把幾千年的專治政體推翻,改行民主政體,但美術和文化上則無法辦到,所以高劍父在絕意仕途,專心致力美術改革之時,在當時也只能作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折衷方式。「嶺南畫派」這一名稱猶未正式使用之前,高劍父這一派繪畫也就被認為是「折衷派」,其原因也在此。

在傳統文化方面,折衷派主張恢復院體花鳥畫的精到功夫和色彩的要素;同時也接受文人化的寫意技法。而對西洋繪畫,則重視寫生精神,偶然也採用水邊的倒影,對遠近透視等技法則並不太重視。因此嶺南畫派以花鳥見長,色彩鮮艷,草蟲動物皆極酷肖,用筆及渲染方法接近寫意。

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因曾留學日本,一切影響自然多是在日本所得到,特別是日本狩野派和竹內栖鳳對嶺南的影響最深,狩野受南宋馬、夏的影響,而竹內栖鳳則是日本畫的西化派。不過竹內栖鳳的畫,用筆比較澹薄,又喜用絹本,筆墨都很難深厚,高劍父則擅用粗豪的筆法,一洗日人小心謹慎的方式。甚至在棧條的飛白技法上,也可看出中日不同的特點,日人筆下的飛白,部份太過精緻而近乎做作,高劍父的飛白則蒼勁自然,意興飛揚恣肆,具大將之風。
 
楊善深先生是嶺南畫派之健者,和高劍父一樣也曾留學日本,對日人兼採東西方繪畫之長的努力,必深受影響。而在嶺南畫風方面,楊氏性格和高劍父極其相近,特別是書法,都走狂怪放誕的路繼,而白成---家,不過楊氏行草書法,形構較喜方形,頗富稚拙之趣。劍父先生寫字喜用顫筆,楊氏書法似未接受此方面的形響,而在寫畫時,反常採用高劍父的顫筆法。無論是皺山、畫樹……皆可見到劍父的書法痕跡。加上楊氏在畫面上乾、濕筆並用,深諳輕垂簡介緩疾之趣,故荒寒恣肆兼而有之,特別是在山水畫上,富有強烈的音樂性效果。

由嶺南畫派一貫的精神,都重視寫生,故嶺南的花鳥畫'(包括動物、草蟲)無疑是復興了宋人花鳥畫的精神,而一洗文人畫淡雅簡率的積習,而在渲染、傅彩方而,由於採用了西方水彩畫注意明暗的方法,使得嶺南派在近代花鳥畫史上,建立它的獨特面貌。在這一-點上,高劍父、高奇峰、楊善深、趙少昂諸先生,是建立嶺南花鳥畫派的四大工程師。他們有共同的風格;也有各出的特殊面貌,從傳統文化的觀點來看,嶺南派的花鳥畫,確實把傳統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在花鳥畫的成就上,嶺南派在畫史上的地位無疑是可以肯定的。 

楊善深先生,是嶺南風格的中堅,能融合古今,兼搏東西方技法之柱。不過楊氏的山水,文人畫氣息較濃,而和習見的嶺南派稍異,在筆法上似受元人影響,渲染則有近代風氣。在人物畫方面,善深先生常採古人筆法作畫,民國五十九年在台北歷史博物館舉行個展時,引起各方注目的陶淵明、蘇東坡兩幅人物畫,和他的嶺南風格大異,他使用的棧條,前者用精緻流動徐緩的細繼,來表現陶淵明清淨出塵的性格;而後者用行雲流水的筆法,來反映蘇東坡放逸不羈的心懷,都可以看出他對傳統人物畫法的精到功力,而用不同的繼條筆法來表達古代人物的性格,尤其令人折服。這一切都可看出楊氏的繪畫與器識至為精湛而廣博,並不完全受嶺南風格所制。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