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妈”这个称谓红遍网络。一提起大妈,我眼前就会出现一个又一个慈眉善目、温和可亲、宽容、安详、大度的中老年妇女形象。一见到大妈,就让人感到格外温暖、亲切、可敬。
然而,现在媒体所常议论的大妈,却总被加上了引号:
“大妈”们挤破银行、金店疯狂抢购黄金啦!
“大妈”们在公众场合成群结伙唱歌、跳舞,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啦!
某时某地某广场的“大妈”们与防扰居民大打出手啦!
某市某路一“大妈”自我倒地却讹人诈钱称自己被撞倒啦!
在某某某路车上,某“大妈”让己是半大小伙的孙子坐着,却破口大骂别人不给她让坐啦!
青天白日大庭广众之下,某“大妈”竟然脱衣在街头喷头搓澡啦-----
有人说:如此“大妈”可恶!可气!可憎!
有人说:如此“大妈”可怜!可悲!可笑!
有人说:这些“大妈”被“污名化”了!应当为她们正名!
嘿嘿,这到底是怎么的啦?
其实,按年龄来算,这些带引号的"大妈",不是我印象中的那批只知相夫教子的质朴大妈,也非那些知书达理的贤淑大妈。居多是当年扎两小辫、戴红袖章、身穿旧军装,没有领章帽徽,蹶着小屁股,高喊“打倒”、“万岁”的小将们。那年月,其中的一些人初出茅庐,背语录既是她们的硬铮铮的文凭,也是她们杀敌制胜之利器!于是,走五湖,串四海,热血沸腾,指点江山:“天下者我们的天下”!我们怕谁?谁不听令,就“砸烂他的狗头”!
后来的情况路人皆知。
灰头土脸。破衣烂衫。
艰难返城,无业无房-----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她们有过工作的,下岗的下岗,工龄被买断的买断。没有工作的,以泪洗面,活得很惨。青春完了,理想残了,几多聚散离合?几番酸辣苦甜?如今,有钱花了,美貌蔫了,能不让她们发发脾气、撒撒火气吗?能不让她们大红大绿、扯着嗓子、浓装艳抹、疯狂一回吗?
所以,看不惯,也得看;受些扰,也得受!很可笑,忍着笑!
人是有本能的,真善丑美各显其质。然而,人又是社会的塑像。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现在,冷静地想想,我们谁身上没有当年怪象的反馈?历史留下来的脓疮在谁身上未曾发炎?时代的各种基因是会遗传的。怪象的爆发是必然的。何时爆发,在谁身上爆发,又带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愿每个人都能不给坏基因留存反馈的机会,也但愿每个人能清楚自己发炎的部位和治疗方案。鉴于此,我以为“大妈”的子女们不必为她们汗颜也不必护短;其他的人不必为此大动肝火或抱打不平。我们都生活在规律之中。规律是宿命而又互为因果、不断转换的。今天的规律会转换昨天的规律,未来的规律会替代今天的规律。规律之转换、替代,在于时间。只要有耐心,一切又会归于正常。
“大妈”们,呵呵,你现在有点小钱啦,空闲多啦,虽然,找不到旧军装、红袖章啦,那就把最艳俗的衣裳穿在身上、把最贵重、最亮丽的颜料涂在脸上,唱吧,跳吧,闹吧,想想,还有几天奔头?当年,天王老子都敢拉下马,到了这年头,谁还能把谁咋的?
当然,最好能留下一些您们如今言行的音、像制品,让后辈门听听、瞧瞧,“俺们这一代”“大妈”也曾经叱咤风云,如今依然宝刀不老!多靓!多爽!多有才!多自重!多有脸面!
(2014-07-27)
中国每个时代都对年轻一代持悲观态度,总是指责、抱怨和担忧年青一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国将不国,然而现在,部分老年人的所作所为才真正令人感到了担忧。
最近,广场舞扰民的事件频繁成为舆论热点,而部分老人“理所应当”的态度,也令不少人感到汗颜。
中国人眼里,老人应该是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
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谈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着处事讲规矩,待人有礼貌,把品行看得很重。年长的人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高声喧哗,他们理直气壮地制止小孩子们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灯,更不准打架骂街;他们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喝有喝相,因此也以身作则地说,吃饭不该趴着歪着,吃东西不能出声,夹菜更不要如鸡头啄米,立时挺胸抬头,坐时身板端正。
在农村亦是如此,不少受传统社会环境熏陶过的老人,无论“成分”如何,也不管识不识字,对读书、对文化,从眼神里都透出一股敬仰之意。“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良言三冬暖,恶语六月寒”,这都是很多农村老人直至一生的信条。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蛮不讲理
然而,到了最近两三年,情形又大不相同了。吐痰、吵架、骂街、打赤膊、不排队、高声喧哗、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横道,长者的数量在增多;将救人诬为撞人的,也是一把年纪;在城市里的小区门口,总看见有人白发皤然,却双手抓住树干来回晃悠,自称锻炼。在公交车上遇见经常会的一幕,一排4人的座椅,有一对老夫妇占了2个半,请他们挪动一下,不料被老太太骂了15分钟。
很多中国人在美国和欧洲旅游,多次看到同行的小孩在不断提示爷爷奶奶,过街要走人行横道啊、说话不要那么大声啊、吃自助餐别浪费啊!而这些,原本应该反过来提醒才合乎情理。
于是,很多人把老人变“坏”归咎于社会发展
于是,不少人开始怀念过去,怀念过去的老年人是多么有教养,多么讲道理,怀念过去的社会是多么的“平静与安详”,不似现在这般“赤裸裸”。而老年人不讲道理、“变坏”的原因也被归咎于社会的发展,认为正是因为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复杂甚至浮躁,才造成以前那么纯朴的老年人现在变得如此这般的不讲道理。
可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教化并不差,现在的困境不能赖账到老祖宗;这也不能怪西方文化的传入,不能说改革开放让大家学坏了。随着越来越多人出国,大家都知道了西方社会的道德水准社会风气并不低。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变“坏”呢?
老人变“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时期他们的生活、经历已经所接受的教育,而把责任推给他们成年后的社会开放,显然是不公平的。
很多老人在成长时期都经历过数次的政治运动,而这些运动曾经把人性中最恶的部分激发了出来。
成长经历:无论物质还是精神,充斥的只有“匮乏”
众所周知,近几年出现的“新晋老人”大多出生于1949年前后,在他们的成长时期,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匮乏”。在他们长身体的时候,却正好遇到“三年困难时期”,食品短缺和饥饿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物质观念的形成。哪怕到了物资充裕的时期,记忆中的“匮乏恐慌”还是会使他们试图占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源,而为了物质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甚至铤而走险。
与物质相对应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只是物质的匮乏并不代表精神层面的富足,相反精神层面的“匮乏”则更甚。在物质长期匮乏的背景下,人类的活动唯一目的几乎就是生存下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并且伴随着历次的政治运动,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观念又不存在,为了生存下去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就像是曾有文学作者描述苦难时期的生活。“谁不偸谁就活不下去”。
基础教育:狼奶喂养出丛林式价值观
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环境下,这一时期的人们也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他们是喝着狼奶完成启蒙和基础教育,得到的是一种丛林里比划谁的拳头大的价值观。而最要紧的是,没有什么禁忌也没界限。想想看,道德的底线在哪里?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这些就是底线。很不幸,老人家们成长的年代正是恶没有底线的年代。
而狼奶教育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理智和知识的缺陷。老人家们都不适应多种声音的局面,不知道如何理性地辩论,他们习惯一人独语的一言堂。诉诸理性,宽容异己,这种理智和道德上的品质,恰好是洞穴教化无法造就的。而知识上,老人家们当年成长时期的中西经典诵读几乎空白,没有一点诗书礼乐的熏陶,这导致他们的粗野无知。
当初种下的恶果,如今就到了“收获”的季节。于是,他们不觉得广场舞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困扰,不觉得让座是一种关爱而并非理所应当,甚至可以颠倒是非、诬陷他人,成长时期基本公共教育的缺失,使他们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甚至可以不择手段的利己。当然,除了教育之外,还与另一种他们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
政治运动:把人性中最恶的部分激发了出来
很不幸,老人家们成长的年代正是恶没有底线的年代。历次的政治斗争激发出人性中最恶的因素。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师长都可以批斗,连同床共枕的夫妻之间都可以相互揭发,还有什么可以信任?还有什么坏事不可以作?
无论他们之后还经历过什么,在价值观形成期所经历的一切已经足够影响到他们中的很多人了。人,是看着父辈的背影长大的。品行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和周围的长辈言传身教,靠的是耳濡目染。恰恰是这一代人,成长期间有许多空白,也有很多盲点,最该接受道德哺育、情操导引、汲取文明的时候,不是浩劫,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结果,等到当了父母辈或者祖辈,以身作则,也就无从谈起了,而为老不尊,则更成了一景。
毋庸赘言,每个时代都会有为老不尊的老人家,但这个时代尤甚。这不是说这些长者更坏,而是说,他们成长的烙印使他们无法摆脱一些局限。虽然他们后来经历了痛苦的幻灭觉醒和更新知识,但喝狼奶长大的痕迹是根深蒂固,这沉重烙印,不是他们所能去除的。
部分老人的举动可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坏
所以,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其实并不是因为社会多元化和氛围的变化而使得原来淳朴、善良的老人变坏了,恰恰是成长阶段存在着严重缺陷的那一代人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再加上越来越发达的媒体,“老人变坏”也就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大众的眼前。
而现在这些老人的行为,对于未来社会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如前所述,这些老人多是崇尚丛林式的价值观,并且缺少基本公共意识以及辩论的规则和知识,这就导致在纠纷解决时社会的底线会向下拉平。比如,唐山的中学生们用安静站立的方式抗议广场舞对正常教学秩序的骚扰,换来的却是老人们言语的羞辱;而几个月前,北京昌平的一男子用鸣枪和放藏獒的方式驱赶广场舞,效果明显,当然该男子也受到了法律惩处。如果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辩论、协商,而是以暴制暴,那么对于整个社会运行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对于突破底线的行为,社会也该勇于纠偏
在 《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翻译过来就是说: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可见中国传统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老人要象个老人的样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还给痛骂“老而不死”。
所以,当今的中国社会,对于老人所存在的问题,该纠正的还是要纠正,不能因为在“尊老”之下,就近乎无条件的服从。当然,很多时候人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是难以更改的,更何况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所以,有些问题也只能交由时间来解决。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哈哈,这就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中国式大妈”~
哈哈,这就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中国式大妈”~
看不惯,也得看;受些扰,也得受!很可笑,忍着笑!-------看来,也只能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