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华是个充满着好奇心的人,最让他忍受不了的事情就是过重复的生活,无论这种生活的物质回报有多高。他的这种高成就感需求有的时候,甚至让我感觉到似乎已经脱离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模型。从5岁有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蚯蚓商人的目标开始,这位童鞋就开始了他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各式各样的创业。他创业不是为了金钱,而仅仅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
他是个喜欢参加Party、组织Party的人,也是个经常沉浸于各种夜店的人。当然,他的这种沉浸,或者说是痴迷,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玩物丧志”,而是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谛(高手,果然非常人也,也非常人可效仿也)。
按照他的书中的话来说,开始参加类似活动的时候,仅仅是好奇,好奇为什么人们会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并且尽情、忘我的的表达着一些他一开始并不能理解的各种语言,有肢体的,有声音,也有画面的。他在自身强大到不行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体验它,审视它,剖析它,融入它,最后开始感谢它。
夜店也好,私人party也好,类似的活动的魅力就在于它们能够让参加的人全身心的自愿投入其中。不是被迫的,这一点很重要。每个参与的人都是主人,有着应有的各种权利,没有谁比谁更与众不同。
Zappos(美捷步)的企业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正式从谢家华的上述经历中孕育出的。
宣传“顾客就是上帝”和做到“顾客就是上帝”是两个概念。谢家华无疑是后者,一切事情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均以“顾客体验”和“员工体验”为前提。
且不说谢家华童鞋的这种跳跃性迁移思维根本就是常人无法效仿的,即使是其它的人可以通过其它的途径特得出同样的结论,能否做到又是会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商榷的问题。
谢家华童鞋得出“客户体验是最重要的”的这一条结论,是哲学角度的,是方法论范畴的,这就使得他得出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结论,而是一种处理事情的本质方法,也是个人价值观体系的另一种完善。这种东西不是学就一定学的来的,也不是单纯的仿效就有效果的。这就好比《资本论》一样,全世界那么多人在看,又有几个人能真的将里面的结论运用出来呢?伟大的《资本论》作者马克思前辈都未必可以做到。何况是谢家华这种作者兼实践者的东西呢?
除非我们也同样可以用其它的途径得出这个结论,引入骨髓,融入脑海,成为习惯。
否则,《三双鞋》对于我们来说就只能是:实在的的东西都是没用的,有用的东西都是虚的。不争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