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书法大家孙晓云——书法有法

4 已有 1611 次阅读   2013-01-08 10:36   标签书法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答疑 
  
    
  当周围人谈到书法用笔,“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已为口头禅。这本是米芾的一句名言,后人继有“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之说,神乎其神,弄得初学者不知所描。,我幼时也曾经过如此“训练”。
    
  到底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笔画?既费事又不自然。我当时困惑,却无答案。
    
  后来,我弄清了“笔法”的原理,自然就理解了:
    
  南宋姜夔说得很地道:“意尽则用悬针,意未尽须再生笔意,不若用垂露耳。”米芾的“无垂不缩”,显然是指“垂露”。“无往不收”是指无论向哪个方向,都得收笔,意思同“无垂不缩”大同。所谓“再生笔意”,即“再生转笔的势头”。
    
  米芾不外乎是解释他自己的用笔,是在“笔势”尚未到尽时,就”再生笔意“的。即转笔不等到势尽,就开始再次转笔衔接下一个字。因此往往有“衔接”的笔画痕迹。
    
  周汝昌先生1982年出版的《书法艺术答问》一本小册子中,将此称为“芒角”。“芒角“来自于梁武帝的论书:“夫运笔正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周先生认为书法史就是一部“芒角得失史”,非常中肯。
   
  而楷书是无“衔接”的。一笔与一笔之间的笔势衔接,黄庭坚形容为“快马入阵”。这个比喻十分形象。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谓“纸者,阵也”,黄庭坚谓之陕马”,想必来源于“拨镫法”。“镫”为五指,笔为“马”,“快马,,无疑指快速的转笔。“快马入阵”指马蹄在阵之外就飞奔起来,是由空中“入阵”。于笔法,意为在笔人纸之先,就已快速转笔发力,不是在接触纸之后才发力,衔接下一笔而“再生笔意”的“衔接”往往在空中形成,留在纸面的笔迹是“意尽”而不“再生”的。
    
  在楷书中能见到笔势“衔接”的,可看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等楷书。
  
  其中典型的“竖”、“撇”画尖上的一小弯,是前一笔的左转,此一落笔即转右转的标志。
    
  孙过庭《书谱》之所以“点画狼籍”,就是因为“芒角”、“衔接”处处皆是。说白了,就是将转笔的机枢与技巧尽量留在纸上,使笔法暴露无遗。
    
  至于“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可以在前面解释“向背”的用笔处得到答案。不外乎是讲转笔的“取势”,具体是指在起笔时的转笔发力。只要基于转笔发力,其结果必然如此。
    
  譬如人要右转,全身之力必先迅速向左,才可发力;要向上抛物,必先向下使劲;要出拳,必先收拳。这是最简单的发力常识,只是总被忽视罢了。
    
  如今,为初学者印的楷书字帖中,大都有楷书“规范”笔画的“说明图”,笔画空心双钩,按照今人理解的“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右先左,欲左先右”的写法,逐步于内填墨,实在是荒谬。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 敬爱堂主 2013-01-08 12:38
    “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右先左,欲左先右”岂是荒谬之理?
    请问大家学武之人就知道;直直打出去的拳有力吗?必须先缩回来再打出去方显伤人之力大
  • 吉林王平 2013-01-08 13:11
    敬爱堂主: “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右先左,欲左先右”岂是荒谬之理?
    请问大家学武之人就知道;直直打出去的拳有力吗?必须先缩回来再打出去方显伤人之力大
         堂主先生    以上的言语就可以看出   教你的老师  肯定不是孙晓云这样的大师      不跟他学也罢
  • 四官殿人 2013-01-08 20:12
    问好
    欣赏
  • 赵振元 2013-01-08 20:30
    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