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家访谈] 《艺展中国本期专访》赵学超油画作品展

5 已有 3861 次阅读   2018-06-02 08:05
《艺展中国本期专访》赵学超油画作品展

赵学超简介

赵学超

四川省威远人,出生于1974年,现居成都

1998年毕业于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一心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四川省和.意艺术空间创办人

主题油画作品《画布上的情歌-新高原风》

2018年:参加中国艺术创作基金举办的《中国梦.高原情》绘画作品展

2018年:与中南海特聘画家何学斌女士联合创作油画《共商国是》被全国人大会议中心收藏,同年3月再度与何学斌女士联合创作《习近平同志凉山考察》被凉山人民政府收藏。

2017年:应邀参加俄罗斯列宾美院中俄艺术交流展

2016年:作品《在遥远的天空下》获得四川省第六届教师双年展优秀作品奖

2015年出版个人作品集《画布上的情歌之·新高原风》

2014年出版个人作品集《画布上的情歌之·寻找歌声中的记忆》

2013年11月出版《中国油画名家合集》

2013年12月广东保利深圳艺术拍卖会,作品《放飞的纸鹤》顺利成交。

2013年5月画布上的情歌主题油画系列作品之《放飞的纸鹤》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史》

2013年3月画布上的情歌主题油画系列作品之《放飞的纸鹤》《花儿为谁红》《麻花辫》参加献礼全国两会书画作品展

2012年12月画布上的情歌主题油画系列作品之《花儿为谁红》《小憩》参加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

2008年《祖孙俩》参加四川省青年美展

2006年《小憩之二》参加四川省青年美展,作品被四川省美术馆收藏

2005年《小憩之一》入选四川省新人新作展

2002年被聘为四川省徐悲鸿艺术交流中心特聘画家

新 高 原 风

——画幸福的艺术家·赵学超

文/杨欢

明媚的高原,有风。草原像一张无边的绿毯,被一道金光照亮。天地之间的地平线,驾着牦牛的高原姑娘,骑着奔马的藏族小伙儿,一前一后,奔驰而来。牦牛黝褐的毛发,骏马舞动的鬃毛,连同微风下的格桑花,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星星点点。配合着小伙儿追逐的目光、姑娘幸福的微笑,身后只留下油彩飞笔,片片白云,把人思绪带向游牧的远方……

《格桑花的心思》100x100cm

这样的画面和意象,时常出现在画家赵学超的油画中。在他数十年的艺术创作中,总是那些关于游牧、关于爱情、关于幸福的画面。

在浩瀚璀璨的人类艺术长河中,有两类艺术。一种关注苦难、战争和心灵困苦,另一种是注视真善美,表达幸福的艺术。著名艺术评论家贾方舟先生说:“在中国,吴冠中和妥木斯是画幸福的画家,虽然他们的人生都遭受过诸多艰难困苦,艺术创作历经过许多曲折艰辛,但最后的作品总是呈现出光辉的人性、幸福与美。赵学超的绘画无疑是后者,他也是画“幸福”的画家。

《奔跑》120x120cm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时代的剧烈变革对艺术界产生了深刻影响。艺术家要通过作品传达自己内心的强烈感受,来反映时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四川的“伤痕美术”,何多苓,程丛林,艾轩等一大批画家都以少数民族为题材,产生了一批载入美术史的经典杰作。借少数民族这一题材,对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命运的叙事,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都沉淀在张张画作之中。80年代的艺术大多是反思和沉重的,诗意而感伤的,艺术家束缚太久的心灵连表达喜悦和期望都是含蓄的,这也是那个时代的艺术烙印。

《卓玛的羊》60×80cm

改革开放转眼30年,作为70后画家的赵学超面对的是在一个蓬勃向前、高速发展的崭新中国。如何用画笔展现新时代的风貌?如何以艺术的名义体现老百姓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巨大进步和变迁?以及处在这个时代特有的焦虑和困惑,是每个艺术家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物质生活先行发展的今日中国,精神生活的跟进变成的主要矛盾。面对这样的缺失,也许“艺术”才是慰藉人民心灵的一剂良药。

《等待春的颜色》120x140cm

面对大时代,面向自己的内心。赵学超从心而发!把藏区以及少数民族风情这样的传统题材作为载体,来书写自己的艺术。从纯绘画角度来看,他的绘画相较于80年代的绘画,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人本主义的观察视角。

从题材选择上,赵学超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来观察藏族的人物风情。以往的绘画往往有先入为主的嫌疑,画家要么患有“崇高症”,认为藏族人民就应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就应该是精神崇高的,每天似乎都应该在转经、磕长头的路上。要么是“丑化病”,认为藏族同胞就应该是黑黢黢的,脏兮兮的。以上可以概括为“臆想症”,立场先行,几乎放弃观察和真实感受,作品自然概念化,程式化。然而,在赵学超看来,不应该用俯瞰或者仰望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任何事情。藏民其实就是我们身边有血有肉的亲人或者朋友,他们也要开怀大笑,也会伤感流泪。跟我们一样默默走过人生的平凡之路,生而为人,都会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是赵学超朴实的视角,所以他的画面总是尽力以平视的,尊重的,不带任何偏见的视角观察他们,表现他们,往往就是抓住生活中平凡的一瞬间,自然而然,亲切感人。

《经幡捎去思念》100x100cm

二:妙在“实”与“虚”之间,东方美学的本能体现。

任何绘画技法都是为情感表达服务的,这是吴冠中的艺术观点,也是赵学超的基本艺术创作观。看他的绘画有三个阶段的心理体验。

“看山是山”。赵学超的油画,远观的感受一定是“真实”的艺术。高超的写实绘画技巧支撑起合理、真实、“近乎照片”的画面效果,而这种感受是最浅表的视觉体验。这是“实”的感受。

“看山不是山”。但当我们走进画面,走向细节,厚薄相间的油彩,忽快忽慢的笔触,色彩的高度对峙,电光火石,烟火般处处绽放!这时候你的感受一定是“虚”的,动态的。具体形象的消融瓦解,正是抽象美的诞生!这样的表达无疑是东方式的,它有类似书法的起承转合,有近似国画的干湿浓淡,这恐怕也是他作为一个东方人的文化自觉。这是“虚”的境界。

“看山还是山”。再次远退,同样的画面,“实”与“虚”的感受交相辉映,观众感受到的不是浅表的“实”,而是内心的“真实”。

作为一个东方的艺术家,油画只是作为载体,表达的却是强烈的东方情感。这,也许这才是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最好注解!

《在遥远的天空下》100x100cm

三:“画幸福”的艺术家。

“我要画幸福”!这是赵学超作为一个画家面对新时代的中国给出的肯定答复。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到:“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这正是赵学超的艺术追求。

《温暖阳光》90×120cm

历史上,每个艺术家成功的背后,总伴随着一些贵人相助提携。就如同当年齐白石遇到了陈师曾,在后者的鼓励下成就了其“衰年变法”,终成大师。而在赵学超的艺术前进的路上,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他的师姐何学彬。何学彬是中国著名画家,全国人大代表,其作品多次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天安门城楼展示,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何学彬在艺术上对赵学超倍加关心,给予了他很多帮助,鼓励他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画老百姓的美好幸福生活的艺术道路。”

《小憩》120x140cm

2018年初,习总书记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了解当地贫困现状,听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落实情况介绍。习近平表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蔚蓝的旋律》100x100cm

为了纪念这一时刻,何学彬和赵学超联合创作了油画《习近平同志在凉山考察》,祝愿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越来越好!这是政府的决心,也是老百姓的心声。

《习总书记凉山考场》80x100cm(与何学斌合作)

另外,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来到四川代表团与人大代表们共商国是,为纪念这一重大时刻,何学彬与赵学超共同创作了油画《共商国是》,并被全国人大会议中心收藏,颇具历史意义。这也体现了两位艺术家的历史责任感。

《共商国是》90x110cm(与何学斌合作)

这次《画布上的情歌》将幸福的音符融入笔端,祝愿,“画幸福”的赵学超艺术能够开花结果,也希望他画中的“人民”能够永远的幸福下去!

《圣山》100x100cm

《远行》80×100cm

《瞬间》80×100cm

《高原上的一抹蓝》100x100cm

《格桑的牧场》50×60cm

《圣洁的守护》140x160cm

《肖像习作》40×40cm

《肖像习作》40×40cm

《肖像习作》40×50cm

《艺展中国》展出全国一线艺术大家最新力作,是一线大咖与全国艺术同仁、藏家、艺术爱好者最直接最美的窗口,带最美的艺术展遍全国、走向世界。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