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孙过庭姓名考

1 已有 1120 次阅读   2012-01-03 17:11   标签姓名 

——书法神韵断想之十九

 

一个人要想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不仅要勤学苦练,还要学习书法理论,而孙过庭的《书谱》是书家必读的。读不懂者不受益,读懂者必受益,小懂者小受益,大懂者大受益。当然,唐人的作品,对于今人来说有一点难度,加之,《书谱》研究者众多。著述多,说法多,形成一个庞杂的体系,使本来有难度的《书谱》又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盲人摸象般的妄评,让初学者如坠迷宫,难辨真假。对于《书谱》的解读,千百年来偏读、错解者多,全读、正解者少;罕议、妄评者多;公议、确评者少。为了更好的解读《书谱》,通过对众多的资料研读,梳理出主要脉络,以帮助大家阅读《书谱》。

对《书谱》研读涉及三个部分。一、关于《书谱》作者背景资料,二、关于《书谱》书法理论,三、关于《书谱》草书实践及艺术特色。现围绕这三个问题逐个解读。

一、关于《书谱》作者的背景资料

1、作者的名和字

说法有二:一、孙过庭,字虔礼,二、孙虔礼,字过庭。   

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孙过庭,姓孙名过庭,其姓名按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现在为什么还要当作一个问题提出来呢?这是因为年代久远,资料出自多家,加之孙氏在世时名气不大,官小位卑,名不见经传,青史无名,后人记述,又都是间接的资料,一时间让人真假难辨。以致于这么大的名人至今还弄不清他叫什么名字。

唐人的姓名不同于今人。今人的名字只有一个,再有就是又名、曾用名。而唐人名和字是分开的,同时都有,也都同时使用。按说在《书谱》中署名是孙过庭,这个署名是名应该是无误的了。问题出在陈子昂的身上,陈子昂在《府录事孙君墓志铭》中开篇写到“ 呜呼!君讳虔礼,字过庭,……”这样,孙氏的名就有了孙过庭、孙虔礼两种说法。

唐张怀瓘《书断》下《能品》云:“孙虔礼,字过庭,陈留人,官至率府录事参军。”很显然这是沿袭陈子昂的说法。张怀瓘,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活动于开元(713-714)间,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其善正、行、草书。对自己书法十分矜恃,自称:“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手迹无存。著有《书议》、《书断》、《书估》、《评书药石论》等,为书学理论重要著作。有意思的是,张怀懽与孙过庭同样在率府任过从八品的小吏,一个是录事参军,一个是兵曹参军。

唐窦臮《论书赋》下窦蒙注云:“孙过庭,字虔礼。富阳人,右卫胄曹参军。”窦臮:(dòu,jì),字灵长,扶风(今陕西省麟游县西)人,活动在唐代天宝年间(742-755)。历官范阳功曹、检校户部员外郎、宋汴节度参谋。工书,师承张芝、王羲之。窦蒙:唐代书家.字子全,窦臮之兄.扶风(今陕西省麟游县西)人.宫国子司业.书迹末见.曾经为其四弟窦臮的《述书赋》作注,著有《述书赋.注》凡7460余言,然尚觉得意有未尽,另作《述书赋语例字格》,且褒且贬等.窦蒙曾说:“吾弟灵长翰墨师张、王,草隶精深。”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其“词藻雄赡,草隶精绝。”其撰有著名的《述书赋》,起自上古,综论历代书家。《述书赋》附论朝代自周至唐一十三代。论工书史籀等一百九十八人。论署证徐僧权等八人。论印记太平公主等十一家。论征求保玩韦述等二十六人。论利通货易穆聿等八人。其成书于“大历十年龙集乙卯二月乙丑,”(公元775年)由时任陕州大都督府夏县尉窦蒙初校,检校国子司业、太原县令窦蒙甫校。窦蒙的注,说法与陈子昂、张怀瓘相反

 陈子昂、窦蒙、张怀瓘都是唐人,都在写书论,却有两种相反的称谓,到底孰是孰非呢?《书断》成书于玄宗开元15年(公元727年)比《论书赋》早了48年。距《书谱》的成书时间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晚了40年。     

 陈子昂是唯一在孙过庭死后为他写《墓志铭》《祭孙录事文》的人。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他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据王根权先生研究说,陈子昂的年龄小于孙过庭42岁,那么孙氏的《书谱》成书之年,陈子昂26岁,孙氏死于天授二年即691年,陈子昂30岁为孙氏作墓志铭。陈子昂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中进士,唐代京城是长安,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唐的都城实际已迁到洛阳,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将洛阳改为神都。入仕后的陈子昂与孙氏可能相处的时间前后仅7年。陈子昂与孙氏到底是什么关系?王根权先生说是师生关系,但是,陈子昂无论是官阶还是诗歌文名都比孙氏高,论出身陈子昂是进士正途出身,只是年龄比孙氏小,陈子昂不可能拜孙氏为师,有可能的只是文友关系,最多是亦师亦友关系,因孙过庭比陈子昂年长,敬重其学问,书法艺术与书法理论。有交往,了解孙过庭,但对其生平却不太了解,这是《墓志铭》不写生卒年月的原因。

笔者认为:陈子昂的说法是可信的。理由有三:

一、陈子昂、窦蒙、张怀瓘三人中,只有陈子昂是直接资料,是与孙氏有密切接触的人,一个经常交往的人,可以不知道对方的生日,绝对应该知道对方的姓名。何况陈子昂为孙氏写墓志铭,是一件严肃的事,作为一个进士,诗人,文人,绝不会荒唐到把名字都搞错的份上,搞不清的,可以向好友询问核对,不会闭门造车,在墓志铭中,孙氏的籍贯是空的,可以证明陈子昂是确实不知,或者是不确切,就空着。墓志铭成稿十年后,陈子昂又写了《祭孙录事文》可见他对孙氏感情之深。这期间他有充足的时间来纠正,修改。如果错了,他有机会纠正,至少可以在文中补笔。他没有这么做,就说明他的说法是正确的。

二、《书谱》前孙的署名是孙过庭,王根权先生说:“按照唐人的用语习惯,自报家门时,一般情况下是籍贯加姓名加字;也可以是籍贯加姓名略去字;还可以省去籍贯,先报姓名后报字;还可以只报姓名不报字。另外,一般情况下名前加姓,字前不加姓。“吴郡孙过庭”就属于籍贯加姓名略去字一类。窦蒙注云则属于省去籍贯先报姓名,后报字一类。”这正是困惑大家的地方。按说自报姓名不会错,后人主要是依据这称孙氏为孙过庭。可是大家注意到上文“一般情况下”五个字,孙氏是个例外,是个特殊。名字是父母起的,而字则是自己或自己参入下起的。孙对字比较喜爱,对外常用“孙过庭”,习惯如此。唐人有使用姓加字的,《旧唐书》称房乔字元龄,《新唐书》称房元龄,字乔,同一讹异。房元龄就是一例,世知房元龄的多,而知房乔的少。在《书谱》中习惯落款孙过庭。从《墓志铭》看陈子昂是读过《书谱》的,他不会不知道孙氏的署名,在墓志铭中他郑重的写他的名与字,就是怕别人误会把字当成名。

三、窦蒙的《论书赋》成书时间比《书谱》晚八十三年,窦蒙根据间接材料分析的,根据什么?不详。如果连与和孙氏关系密切的陈子昂都闹不清,窦蒙又根据什么判定的,因此,窦蒙的注是不可信的。

在没有新的资料的情况下,孙氏的名虔礼,字过庭,习惯称孙过庭,以字行世。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