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友名“寨子山人”,读过我的文章“神韵的追问”后,有很多疑问,提出很多的见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几经交谈,涉及讨论了一些问题,现将讨论实录抄于下,欢迎关心这一问题的人参入讨论。
寨子山人:
文化领域、文化高低的划分,人便有了不同的文化群体。不同文化群体之间是不能谈神韵的。
书法神韵,只能是爱好书法的人,在特定的时间段对书法的一种判读。离开了特定的文化群体,书法是没有好坏的,假如,把王羲之的草书和现在一年级学生的字拿给农民看,农民一定认为一年级的学生写得更好;离开了一定的时间段,书法也是没有好坏的,假如,先秦时期,真有人把王羲之的草书给人看,没有一个会说王羲之的书法有神韵。
书法神韵,大约应该是爱好书法的群体,在特定的时间段,对书法的笔画、结构、布局、用笔等等共同倾向的感悟。
书法,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演进,书法爱好者的探索,使得书法不断得到发展,然而,也使得书法在书法入门之前的人面前,显得玄而又玄。
书法,是艺术,是书法界对写字的升华,是书法界人士对书写的精神追求,这种境界是没有止境的,是值得探索的。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宝库,博大精深。
09-06 14:39
树林 回复 :
审美观念是在变,但共同的审美是有的,一个连基本的审美都没有的人,是盲,不足以谈美。神韵是书法本体中显现的的,不是欣赏者赋予的。就像一个人,精神焕发与萎靡不振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玄学,是可观可赏的。
09-07 09:36
寨子山人 :
“审美观念是在变,但共同的审美是有的,一个连基本的审美都没有的人,是盲,不足以谈美。”这句话,似乎有贬低他人、歧视他人的嫌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他的美,只不过这种美不一定是社会主流的美,或者说,不一定是统治集团者认可的美。善于从老百姓中发现美,才是真正的美。虽然如此,应该承认,从具体到抽象,是科学的理性化、理论化过程;应该感谢书法家们对传统书法的探索、突破。
“神韵是书法本体中显现的的,不是欣赏者赋予的。”这句话,先生要说的就是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其实,主观反映客观的时候,它是能动的,也是被动的,能动时,有可能超乎主观;被动时,有可能落后主观。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对客观的反映是完全正确的,最多,也只能说在逐步靠近客观真实。
再说“神韵”二字含义,不仅人人理解不一定相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也会发生变化,还有,中国的词语本生就具有模糊性,比如“中午”,究竟刚刚十二点叫中午呢还是十一点五十到十二点十分叫中午,抑或十一点到十三点叫中午?......书法的“神韵”,不完全是本体中显现,也不一定不是欣赏者赋予的。
09-07 09:42
寨子山人 :
“其实,主观反映客观的时候,它是能动的,也是被动的,能动时,有可能超乎主观;被动时,有可能落后主观。”中的两个“主观”应该为“客观”。
打字有误,实在抱歉。
09-07 11:16
树林 回复 :
没有贬低歧视,书法欣赏是需要专门知识的,不懂就是不懂!和一般的审美感觉是不同的。我说的是主体与客体,不是主观与客观,“神韵”的理解不同,不影响“神韵”的存在,书法神韵只有在本体中显现才有意义,如果是欣赏者赋予的那是在说谎。谢谢你的关注,欢迎探讨!
09-07 12:20
寨子山人 :
神韵,就是精神韵致。韵致,就是音韵、情趣。似乎是精神、主观层面的偏多。书法神韵,就是人这个主体对字这个客体赋予了人或物的精神、音韵、情趣等,比如“字具有龙飞凤舞的神韵”,就是人赋予了字以龙凤飞翔的精神、情趣。
09-07 13:56
树林 回复:
一个人精神焕发,是精神层面,是一个人从里到外焕发的,一个人萎靡不振,是病态的。从书法作品中展示的神采奕奕,使每一笔画都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韵,韵致,韵律、韵味,韵味与骨感生硬、僵死反差最大,书法的韵味是作品中艺术的处理,大家的作品都有神韵的,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是人赋予的,是书法家赋予的,一旦赋予,就是作品的,是这一副作品所独有的。欣赏者怎么描述这种神韵,可能有差异,但他改变不了作品原有的神韵。
寨子山人 :
仓颉发明字时,可以说就连仓颉本人都不会写全所有的字,更不用说写好每一个字,也就是说,当时就没有书法家,那么,那时的字有没有神韵呢?
09-07 15:17
树林 回复 :
你错了,文字的发明有一个孕育过程,不是偶然的仓颉造字是一次由黄帝中央政权发起的文字改革,以规范统一各部落的文字,请读我的“中华文字改革第一人——仓颉”一文,“神韵”是书法作品成熟的标致,在文字初创期还不具备,但有神韵的萌芽!
09-07 15:38
寨子山人 :
按你说的,书法神韵是大家或者书法家赋予的,那时候没有书法家为什么有神韵呢?
09-07 15:44
树林 回复 :
书法是人写的,有书法就有书法家?
09-07 16:07
寨子山人 :
既然那时没有书法家,为什么说书法有神韵的萌芽呢?
09-07 19:56
树林 回复:
书法家是后来的称谓,文字初创,就有书写人,在书写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要写得对,有人就写的好,写的好的,又符合书法审美的字,就有神韵,但不成熟,有时是无意识的,所以说是萌芽。文字在它一诞生时,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按当时的审美意识去写字!
2小时前
寨子山人 :
我们是怎么知道文字初创时有人字写得好且符合书法审美的呢?是不是那时的人亲口说的?
一刻钟前
树林 回复:
这是一般的规律,从现在的出土文物,甲骨文来看,已经颇能说明问题,比这更老的,鸟迹文结体虽然以象形为主,但形声、指事已经有了,线条的向抽象化倾向发展,已经为文字打下了基础,个别字接近现代字,在文字中神韵初露端倪的判断就基于此,不用谁告诉,是文字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的。
寨子山人:
文字初创时书法具有神韵,也就是后人的判断,而不是前人所说的嘛。也就是说,书法是否具备神韵,也还是书法爱好者对书法的判读嘛。
9-8 15:58
树林 回复:“神韵”是目前我们要建立的书法评判的标准之一,因为书法评判标准历来不统一,这给书法艺术造成很大的困难。同样一笔,怎么判定它的优劣,就如同欣赏一篇文章,要先看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有没有主题,主题的深浅,就决定这篇文章的优劣的条件之一。书法的神韵也是同理,有神韵的书法作品,就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的笔法、墨法、结体、章法都统一在神韵下,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书法艺术是抽象的形象艺术,就像一个模特,在台上一走,传递的是美的信息,像舞蹈,人们可以从舞姿神情中读出传递的主题。前人说没说不重要,问题是神韵是不是存在书法中,能不能作为书法的一个内容,能不能区别书法作品的优劣,这正是我研究神韵的初衷。
●
寨子山人 :
书法的神韵,其实就是书法爱好者将生活中的感悟,也就是对生活中美的感悟通过笔、墨、写,融入到书法作品中。对生活感悟至深的书法爱好者,又能将这种感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书法作品中,作品就有了神韵,这样的书法爱好者,可能也就成了人们公认的书法家了。书法爱好群体,由于有共同志趣,他们对书法的交流会形成一定的导向,当然也就形成了书法神韵的主流意识;欣赏作品者,因为对生活中的美有所感悟,对书法也有所了解,也就能够判读书法作品的神韵了。
辩论基本可以告一段落了,通过这次辩论,我看到了先生几点,值得学习:
一.对书法艺术的保护决心之坚。几乎容不得任何人对书法的歪曲和亵渎。
二.对书法艺术的理论贡献之大。已经大大超越了一般书法爱好者停止在写字的范畴,对书法理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探索。
三.文字功底深厚。
四.思辨能力强。
五.比较大肚。
祝先生继续,走出一条更加宽阔的阳光大道。
9-9 8:38
树林 回复:
谢谢!对书法理论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很多事情刚开始是说不明白的,通过交流,层层开剥,就会有所发现,道理越辩越明,先生思维敏捷,逻辑性强,善于总结,请继续关注书法神韵问题,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研究书法理论,把一些混淆的问题弄明白,这对书法发展有益。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