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丨又是一季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来源:诗词天地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对清明节留下了诗词,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不妨欣赏一下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吧。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们只要看到了杏花村,我们就想到了清明的美酒。看到了清明的美酒,我们就想到了杜牧,我们想到了杜牧,我们就仿佛看到了在大唐时代那样一幅春雨的图景和那样一个无比美妙的清明节。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本是晋国人为了悼念介之推而流传下的节日,因为介之推葬身火海,所以这一天禁火,只能吃冷饭,所以叫寒食。韩翃的这首诗是讽刺得宠的权贵,本来寒食节禁火,受宠的太监和大官却得到皇帝的格外恩赐,享有特权。
诗的讽刺很巧妙,不直接讥讽,而是巧隐暗示,却深刻地鞭挞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这首诗写出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战争带来死亡,处处都在上坟,燃烧纸钱的烟升起来,却不是百姓做饭的炊烟,凄凉之景让人不忍心多看。
该诗立意深刻,不仅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不要忘记战乱的苦痛。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这是一首最“正点”的清明诗,写出了上坟时的感受。大好春光,在上坟的眼里却看不到美景,却看到危桥破屋……好不凄凉!
以田野、小路做对比,寄托哀思,写出了对亡者深深的哀思和自己的孤独。亲友一旦离世,再无相见之日,因此,无论亲情还是友情,都要多多珍惜。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细致的描写渲染气氛:随风飘飞的纸钱,一座座古墓,梨花、白杨……坟场的一切都给人萧杀之感,令人顿生悲情。
暮雨中归去,看似萧条,实则是一种弃死向生的象征——暮雨过后必有晴朗的明天。离开代表死亡的墓地,走向人间烟火处,这才是对待死亡的正确态度。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帝都清明,热热闹闹,诗人却满腔忧愁思念。车马声在路上喧闹,郊外杨柳青翠,欣欣向荣的大自然、车马喧闹的郊游又关诗人何事?
放弃追求仕途,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于心不甘啊。淡泊使人明志,人生在世,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多么重要啊。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佳节清明,大自然的一片生机,百花盛开。大自然蓬勃的春景与人生难道生死形成鲜明的对比。
人不能逃脱的死亡的命运,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一个归宿:死亡。还是活在当下吧,保持自己的操守,做最好的自己。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岁一岁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
愿你所怀之人,不在远远乡;
愿你所念之人,近在咫尺望。
林清玄曾说:“如果人能快乐的归去,死亡就不能杀人,反而是人杀掉了死亡。”
生死是我们唯一不能左右的事,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坦然而快乐地告别。
比起害怕离别,恐惧死亡,不如去面对它,用爱去温暖它,或许这就是清明节最美的意义。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