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看《人世间》容易把冯化成归于渣男;
上半场充满文学情怀,下半场却背叛婚姻,背叛爱情;
实在为周蓉当初的义不容辞感到惋惜。
但是,认真细品这个人的前后经历会发现,冯化成的改变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一个著名诗人也需要为一间房子,为财米油盐而折腰。
(2)
周蓉与冯化成的结合,应该是那个年代最令人羡慕的自由婚姻;
周蓉聪明,学习好,从小热爱读书,爱好文学;
她的骨子里有着一股不甘被时代湮没的对青春,生命,诗情画意赴汤蹈火的精神气度。
而冯化成有着诗人的高雅和脱俗气质,是当时沉闷枯燥的社会生活的一股清流;
对于正值青春懵懂的周蓉来说,具有深深的吸引力。
虽然诗人也带着政治污点,在讲究出身根红苗正的时代中并没那么光鲜;
但是对于周蓉来说,这不算什么,她根本不在乎;
她追求的不是名和利,她需要的是精神快乐。
她欣赏,崇拜冯化成,不顾一切的跨越几千里下乡到贵州去找冯化成;
两人在艰苦的环境中走到了一起。
这种革命纯洁般的爱情,在60-70年代的中国实属稀缺;
物质是匮乏的,条件是艰苦的,而精神是丰盈的;
周蓉喜欢花,冯化成就每天专门为她采一束花;
美丽的鲜花,即使今天,每天一束玫瑰的激情;
与当时沉闷的社会现状相比,不亚于一对神仙眷侣,令人羡慕。
(3)
如果剧情就这样发展下去,那可能爱情已经终成正果,剩余的只有平淡了;
由于时代的变化,两人从偏远农村回到了城市;
饱含诗书情怀的诗人开始接触生活现实;
开始有竞争,开始有人际特有的争斗;
需要为了一间小房子,一个职称,一次诗歌评奖而打破内心的道德;
而这正是一名出色诗人最薄弱的.
他更适合为诗歌为生活,为浪漫而抒发情怀;
他不擅长揣摩心思,不会勾心斗角,不喜欢去思考对方在想什么;
只会一心沉浸在诗歌的优美旋律中不谙世事;
他的全部心思都用在文字上了。
冯化成开始处处碰壁,内心的坚冰开始融化了;
他开始去迎合,去讨好,去顺应,或者叫去适应;
为了诗歌获奖,也去给领导送礼;
只要得奖,他就能评上职称,就能分间小房子;
生活就能平稳;
从那一刻开始,他的内心失衡了;
纯洁的爱情也不能总让他有尊严;
他沦陷了,开始周旋在涉世不深的年轻女子身边;
不再坚持内心的圣洁了。
(4)
如果冯化成生活在今天的时代,他有才华,会做诗,会写好的诗歌;
他根本无需为任何权贵而折腰。
他只要不断写出好诗歌,资本资源自然会来找他;
给他资源,给他团队,给他支持;
包装他,推广他,让他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级人物。
有了社会影响力,他想要的房子,车子,对家庭的责任,统统都解决了。
他根本无需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他只需要做好他自己,然后获得丰厚回报。
然而,以前的时代没有这种机制;
诗人的地位,只是比劳动工人多些文字书写能力而已,在赚钱能力上甚至还不如一个工人。
冯化成并非真正意义的渣男,他只是个被时代绑架而迷失初心的人;
即使不沦陷,多半也只能活成一个郁郁不得志,空有才华得不到施展的落寞诗人;
人际社会中生存,光会写诗没什么用。
(5)
周蓉选择冯化成并没有错;
能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并不是选择的错。
冯化成也难说是个真正的渣男;
他只是在复杂的社会适应中迷失了自己,丢掉了自己的初心;
与其说是时代造成的,是个人造成的,不如说是爱情本身的特点。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人会变,爱情是动态变化的;
纵是浓情蜜意也会黯淡失色。
所以爱情需要边走边看,共同成长,长久经营,没有一劳永逸;
发现有缺失,要及时填补;
而这需要两个人共同的努力。
首先选择一个对的人;
自己做个对的人;
然后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有修复爱的能力,及时为爱添砖加瓦;
少了任何一个,都无法圆满。
所以,周蓉和冯化成的结婚并没有错,而离婚也有其必然原因。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