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方回说唐朝律诗之盛有此11人(中):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

2 已有 155 次阅读   2022-10-31 13:11
方回说唐朝律诗之盛有此11人(中):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 

前言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到“唐诗一时之盛有如此十一人”,昨天介绍初唐的四位: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

剩下的八首,都是盛唐诗人,今天介绍其中的四位:孟浩然、李白、王维、高适。

五、孟浩然(689—740)

盛唐的这几位诗人中,孟浩然是老大哥。盛唐早期的诗人,仍然以五言律居多。例如孟浩然五律一百多首,七律只有几首传世而已。

《瀛奎律髓》卷十六为:节序类。古人作诗,常在诗题或者诗中,体现节序以及节令景色、习俗等内容。

孟浩然有《上巳日洛中寄王山人迥》: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
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
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魏晋以后,上巳日为三月初三,古人于当日临水洗濯,借以祓除不祥。《后汉书·礼仪志上》: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卜洛成周地,切题洛中,周公卜择洛邑得吉兆而建为周朝的东都,唐朝的东都也是洛阳。

方回分析说,第二句用“浮杯”二字,切题上巳日的习俗。颔联斗鸡走马,描写节日的习俗活动。

颈联写景,不过“平沙翠幕(游人搭起的帷幕)连”,则体现了古人“祓禊而游”的盛况。

第七句,从上巳日的热闹景色转折,用否定词引出一个十字句: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前六句是已知,后面不知是猜想。这里用王羲之的典故,是把王迥比作王羲之,意思是我猜您这一天参与了诗人的雅集,不知道在哪里呀。

典故中的人物,与酬答的人物同姓,是用典需要注意的地方。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开篇写道: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六、李白(701年—762年)

《瀛奎律髓卷》二十四为:送别类。方回指出这类诗的特点:

送行之诗有不必皆悲者,别则其情必悲。此类中有送诗、有别诗,当观轻重。又送人之官,言及风土者,已于风土类中收之。间亦见此,不可以一律拘也。

李白和孟浩然一样,七律极少,不到十首,但是五律传世很多。这一卷中,方回选了李白的几首,其中一首为《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前四句写“入蜀”的不易,颈联山险云浓。颔联则是蜀地的风景,中二联都是想象中的虚景。尾联则表示,人生命运不是自己能了解和掌控的,所以不必找君平算命,任其自然吧。

李白另有一首《送张舍人之江东》: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首联用张翰秋风莼鲈的典故。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等,起了归乡之情。可见诗中的张舍人应该不是去外地做官,而是归乡。

颔联是警句,方回点评说:

一雁、孤帆之句亦以寓吾道不偶之叹,下句引白日沧波,而云行欲暮,杳难期意可见也。

颔联的一雁、孤帆,表示难遇知音、伯乐,颈联表示将来不知何时重遇,离别以后,只有对月思人了。

七、王维(701年-761年)

《瀛奎律髓》卷二十三为: 闲适类。方回对于闲适,借用了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的一段文字:

所谓穷居而閒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黜陟不闻,理乱不知,起居无时,惟适之安。(《送李愿归盘谷序》)
此能极言閒适之味矣。诗家之所必有, 而不容无者也。凡山游郊行、原居野处、幽寂隐逸之趣,于此所选诗备见之。

盛唐的闲适诗,自然少不了王维的作品,例如这首《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一首早期的五律,有不少不合律(以【】圈出)的地方。孟浩然、李白、王维等人,都有不少这类的五言律诗。

方回《瀛奎律髓》中评价:

右丞此诗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

这种评价,令学者令不可捉摸,不如看一下清代诗人屈复的《唐诗成法》的详细分解,可以看出其中脉络:

一(中岁颇好道)家别业之由。二(晚家南山陲)别业。三四(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承一二。五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承三四。七八(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承五六结。无一语说别业,却语语是别业,神妙乃尔。
以“中岁”生“晚家”,以“独往”生“自知”,以“行到”应“独往”,以“坐看”应“自知”,以“水穷”、“云起”应“兴来”、“胜事”,以“林叟”、“谈笑”而用“偶然”字总应上,此律中带古法。
八、高适(约704年-约765年)

高适是盛唐诗人中,官运最高的一位。李白跟随永王造反时,与之对阵的领军者即高适。

《瀛奎律髓》卷四十三“迁谪类”,选了高适的这首七律《送王李二少府贬潭峡》: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只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第一句点名离别,第二句则问两位,各去何方。

题目中说,王去长沙、李去巫峡,所以第二联中,分别以上下联各切一地名:巫峡、衡阳。顺便用三峡啼猿、以及衡阳归雁两个典故丰富情感,说一说惨状。

青枫江在长沙,白帝城在三峡中。一近一远,近者大约秋天可到,因此秋天远;远者大约冬初到,所以“古木疏”。

被贬谪的人,大多失意落魄,因此诗人在中二联写完路中的凄凉后,尾联宽慰二人。早晚有机会享受朝廷的恩惠,你们还是能回来的,如今暂时离别,无需过于伤感。

结束语

盛唐的五言律诗更加成熟,但是还是有一些杂入古体诗句的律诗。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到“古律”。

如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夜泊牛渚感怀》、王维《终南别业》、孟浩然《洛中送奚三还扬州》等。

方回所说代表唐朝律诗的11位诗人介绍了8位,明天介绍后面三位:岑参、杜甫、贾至。

@老街味道

方回说唐诗之盛有如此11人(上),其中4人是唐律诗之祖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