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一种特殊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等等。一般来说,我们按照字数把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不过这种分类也引起一些争议.
其中王力先生代表了一种意见,就是以62字为界限,把词分为小令和慢词,这么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一、小令、中调、长调,少一字为短,多一字为长传统的分法,来自于南宋人的《草堂诗馀》,这本书中按照小令、中调、长调来分章节。后来明末清初的诗人毛先舒指出:
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古人定例也。
万树在《词律· 发凡》中批驳说:
就《草堂》所分而拘执之。所谓定例,有何所据?若以少一字为短,多一字为长,必无是理。
万树举例说,《雪狮儿》有89字的词体,也有92字的词体,这种是中调呢还是长调呢?
王力则认为,这样区分,固然是太拘泥,但是以58字内为小令,还是有些道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小令为何以58字为限?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讲解词时,提到过很多小令其实是由近体律诗或者近体绝句增减而来。
有的词牌,和七律一样也是56个字。例如《瑞鹧鸪》有一体就是标准的七律:
才罢严妆怨晓风,粉墙画壁宋家东。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燕燕巢时罗幕卷,莺莺啼处凤楼空。
少年薄幸知何处,每夜归来春梦中。南唐·冯延巳
七律八句56字,如果加上2字,恰好为58字。例如《踏莎行》这个词牌: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北宋·欧阳修
这阙词可以看做一首七律,第1句和第5句,各填了一个字破为两句,于是成了58个字。
三、王力为何以62字为限?王力先生用二分法,把词分为小令和慢词,以62字为界限。为何选62字呢?
还是因为上面的原因,因为很多小令用律诗和绝句改变而来。最长的小令自然是由七律加字而来。
加了2字为58字,再多加就超过58字了,但是以62字为界限,可以把这类七律改编的词牌包括进去。
例如《鹊踏枝》可以看做一首七律或者两首七绝合并,上下各加2字,成了60字: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莫。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南唐·冯延巳
第2句和第6句各加2字拆为两句,于是成了60个字。按照一般的划分,这个词牌成了中调。
又如《定风波》,可以看做上添2字,下添4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北宋·苏轼
上阙加了:谁怕?下阙加了:微冷、归去,于是成了62字。这种词牌,如果以58字为限,则被归为中调。而王力先生则归类为小令。
结束语王力的观点是,凡是和律诗绝句字数差不多的词,都可以称之为小令。
因此词只需要分为2类就可以了,62字以内为小令(大致和普通的小令差不多),62字以上为慢词(包括常人说的中调和长调)。
王力先生关于诗词格律的观点深入人心,但是关于词的2分法却不甚流行。
不过,词如何分类,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定风波》是中调还是小令,大家也不必太较真。
@老街味道
律诗对仗二三事:这样对仗可以吗?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