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高标治学 低调做人

14 已有 1604 次阅读   2014-06-17 17:07   标签normal  style 
小编推荐
 
            高标治学     低调做人
                              
                                 ---------百年诞辰怀启功

      用“人去业显,学富德高”八个字评价启功先生,恐怕没有异议。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启先生所题,也正是启先生人格魅力的写照。笔者与启先生有过20余年的翰墨因缘,应邀谈几点所见所闻,以资缅怀。
      一,温厚幽默的长者
      启老不居功、不自傲。一次,中书协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国际书法展”,开幕式前例行嘉宾签到。先到的主席团成员们的大名一个个凤舞龙飞、顶天立地、挤满了摊开的签到簿。面对墨迹淋漓的册页,启功主席示意,不让服务女生另翻。他拿过一支笔来,左手枕右腕,挑两个名字中间的空隙之处,签上如蚕豆般大小、温雅平和的“启功”二字。一次,启老在国博书法讲座,中途一青年趁机举手提问:“…既然书法贵在创新,你写了几十年,都是一成不变的‘馆阁体’,请问你对此有何解释?…”启老笑眯眯的听完,问道:“还有吗?”答:“没了!”。启老以手示意:“谢谢,请坐下”。然后,微笑着继续他的讲座。一次,讲座完毕候车,与一老者论书。启老说:“书法先是文化的,再是艺术的。现在一些青年人不好读书,写张作品还错字、掉字,却喜欢谈书法创新”!一老者问:“市场上启功赝品书法盛行,人说与‘启功不打假’有关”。启答:“既然写字能卖钱,得让人家有碗饭吃”。“他们有了饭吃,不去偷,不去抢,不去找政府,有何不好”?还不无幽默地说:“他们的字写得都比我好,写得不好的,才是我启功的”。
      二,平易近人的学者
      “学问深时意气平”。启老处世,乐观幽默。得以度过了艰难岁月。从自拟的《墓志铭》中,不难窥知其坎坷人生和乐天态度。启老讲课,不故作学问高深之言,好用生动形象之语。如:“执笔如拿筷子,夹眼前的豌豆、夹远处的馒头…,冰棍棒与冰棍,字的骨与肉…”,“字的结构重于笔法…”,“黄金分割比例…”,“硬笔书法…”等等。这位平易近人的学者,也偶有有生气之时。一次课毕候车,启老与某老谈及书协事,启老说:“我这个主席是个挂名的,谁想早死,就来当这个主席!…”
      三,博爱的仁者
      1984年请启老为“油田少年宫”题名。他询问了油田、书法教学、师资、教材等情况之后,表示对石油工人怀有敬意。说:你们教师是书法传承的希望所在。教孩子辛苦,我写几个字送给你吧。请代我向少年宫领导、老师、少年儿童们问好!临行奉上润笔,启老执意拒收。说:这样吧,请你拿这钱买些字帖、毛笔,代我分发人给孩子们。

      启老逝世,笔者撰书八尺挽联:“执鞭七十春秋,学富德高传广宇;沾雨万千弟子,桃悲李哭失良师”,带上儿女前往北师大灵堂吊唁。校领导说:好联!算是真知启老者。现在执教鞭近七十年者,已属凤毛麟角,启先生在世时也常说:我是个教书的。启老学富德高,最大的贡献还是在教育、国学。不少挽联只偏重了诗书画,这是不够的。现在很多大学教授都不会撰联、写字了,这真是炎黄文化的悲哀。
      “急功近利寻常见,饱学大儒已难逢”。启老学养的广度、深度常人难以企及,他无愧于一代学人、艺术家的楷模。
    
     (此文根据作者在北京书法家协会怀念启功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已刊于《北京书法报》)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