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飞狐编者按:古今中外,每一个行走在绘画道路上的人,最终都想成名,成为载入史册的绘画大师。然而,在通往大师的道路上,绝大多数人绞尽脑汁,拿出吃奶的劲,耗尽一生心血,还是无功而返,仰天长啸。这除了自己本身的画技等功力之外,更需要各种机缘,需要得力的社会关系扶持,需要背后“贵人”的帮助。在现当代中国画坛,吴冠中、陈逸飞、张大千、刘海粟、林风眠、傅抱石、华拓、范曾……这些名闻遐迩的大师,是如何走向艺术圣殿?他们的成功之路,会带给读者怎样的思考?本文撩开笼罩在这些大师身上神秘的面纱,让你知道成功就那么“简单”,却又来之不易。】
(一)
吴冠中
运作团队有多强,你的艺术有多高
吴冠中(1919—2010年),江苏宜兴人。
吴冠中早年喜欢干一些出格的事情,当年他的教务长潘天寿要每个同学在毕业纪念册上画一张自画象,吴冠中画的是一张轮廓,没有鼻子没有眼睛没有嘴巴,那本毕业纪念册里,吴冠中的画显得尤为突出。
90年代,吴冠中的作品并不被业界看好,画价也就是几千元左右。刚在房地产业崭露头角的万达集团,以敏锐的艺术高度和商业嗅觉,对吴冠中的作品宣传和运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战略布局,一举将吴冠中推向当代中国画艺术的高峰。
1999年,大连市举办建市百年庆典时,吴冠中受万达集团的邀请来到大连。在万达集团,吴冠中看到了他早年散落在国外的《香山春雪》《泼墨漓江》《竹舍》等作品,很是激动。他问:“这些作品早就流到了海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香山春雪》是当年吴冠中在美国办展时送给一位美国朋友的,没想到这幅作品被万达集团买了回来。从此,吴冠中与万达集团建立了良好关系。
此后,在吴冠中指点下,万达集团先后收藏了吴冠中70余幅作品。2004年6月,万达集团联手中法文化年组委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推出吴冠中水墨画世界巡展。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个巡回展,展出的是万达集团收藏吴冠中的画。在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中,吴冠中作品展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轰动。7月从法国凯旋而归的吴冠中70幅作品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再次引起各界的关注。
《鲁迅故乡》 油画 作者 吴冠中
英国大英博物馆从来没有为活着的画家做过画展。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惯例,首次为在世的中国画家吴冠中举办了大型个人画展。从这一刻开始,中国画家吴冠中就与大英博物馆联系到了一起,证明了吴冠中就是东方最优秀的艺术家。
由此,吴冠中获得了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章和巴黎市金勋章、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称号。在法国获得这些荣誉,吴冠中也是中国第一个人。就凭着吴冠中在英国、法国获得的这些荣誉,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言而喻。
(二)
陈逸飞
绑定名人,量价齐升
陈逸飞 (1946—-2005年),浙江宁波人。
1980年,陈逸飞怀揣38美元自费留学美国。刚到美国时,陈逸飞靠给杂志画插图和到博物馆修补名画赚钱为生,他上学的路上要经过哈默画廊,他一直梦想有朝一日能进入这个顶级画廊办展览。终于有一天,陈逸飞敲开了哈默画廊的大门,成为哈默画廊签约的首位中国画家。
1983年10月,哈默画廊举办陈逸飞首次个展,以哈默的名义,请了世界级的收藏家。开幕酒会上,陈逸飞的42张作品被一销而空,纽约各大报刊一片惊叹。陈逸飞在美国就此一鸣惊人,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陈逸飞和哈默画廊合作了12年,卖出了500多幅画作,全世界收藏家争相购买他的作品,连美国的基辛格、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印尼的苏哈托等各国政要也收藏他的画。因此,他的画在艺术市场持续看好,价格居高不下。12年合同期满,哈默画廊想继续和陈逸飞合作,但是当代国际上最具盛名的英国玛勃洛画廊早就盯上了陈逸飞。
1995年,陈逸飞和玛勃洛画廊签订了三年合同,成为玛勃洛画廊签约的唯一一位亚洲人。陈逸飞说:“我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与国际上最负盛名的英国玛勃洛画廊签约。”哈默是一位传奇式人物,被誉为“20世纪最大胆、最富于冒险精神同时也是最精明的商人、投机家、实业家”,他不仅亲自撰文为陈逸飞鼓吹,还做了一件让陈逸飞在中国迅速“红”起来的大事。
《浔阳遗梦》 油画 作者 陈逸飞
阿莫德·哈默,是俄裔美国人,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商界天才。哈默一生从事过许许多多商业活动,晚年时其事业达到了鼎盛。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曾是主宰世界石油业的“石油七姐妹”之一,为当时西方著名的石油大亨。
哈默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家。1990年他在洛杉矶创建了阿曼德·哈默艺术博物馆,存有大量的艺术珍品。
1984年,邓小平以个人的名义邀请哈默来中国访问,哈默将刚入手不久的一幅油画《故乡的回忆》作为礼物赠予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成就了一段中美友谊佳话,更成就了“中国第一水乡”苏州周庄之美。这幅油画的作者就是陈逸飞。
著名作家郁达夫说“江山亦要文人捧”。陈逸飞用他绵长的故土情怀,将江南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进行了浪漫化的创作,让中国的水乡之美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
哈默的到来不仅让邓小平知道了陈逸飞,更让国内外媒体关注到了油画家陈逸飞。陈逸飞一飞冲天!
(三)
张大千
资本介入是最短平快的成功之法
张大千(1899—1983年),别号大千居士,斋名大风堂。出生于四川省内江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神笔”。
近代国际画坛因西有毕加索,东有张大千,而有“东张西毕”之说。1956年,张大千去拜访毕加索,在毕加索的加利福尼亚别墅,毕加索对张大千说:“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首先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还是源自于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的黑种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是为何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桃花图》 国画 作者 张大千
毕加索与张大千的这次会晤,经过媒体的报道和渲染,张大千的身份便成为了东方艺术的代表人物,为资本介入运作张大千打下了了良好的基础。
很长的一段时间,张大千分别在巴西、美国等地游历,然后回到台湾。无论张大千走到哪里,哪里都有张大千的新闻。在资本的包装与运作中,张大千一边保持着很高的国际关注度,一边建立了一个数量可观的收藏家队伍。这些收藏家通过多种方式来抬高张大千,继而保持了张大千作品的市场持续走高。
(四)
刘海粟
既要会包装自己,更要找高人运作
刘海粟(1896—1994年),江苏常州人。1912年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专科学校。历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上海美协名誉主席、中国美协顾问。
刘海粟是一个懂得炒作自己的人,特别会说“故事”。少年时代他就说自己跟马蒂斯、塞尚有交往,说马蒂斯、塞尚都曾称赞自己是艺术大师。后来他说周恩来找他谈话,谈到夜里三点钟。
刘海粟是一个懂得把握机会的人,当年德国的一个文化机构,委托刘海粟编写中国历代绘画作品选,一套十本。书编好后,人们发现,前面九本编的是古人,第十本编的是刘海粟自己。刘海粟把自己和历代的大名家放在一个体系里。释放出这样一个信息:刘海粟和历代大名家是一个水平的。
《巴黎圣母院》 油画 作者 刘海粟
刘海粟是一个懂得包装自己的人,他请当时的著名评论家傅雷先生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傅雷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艺术推广人,这些文章极大地占领了舆论阵地。傅雷的评论文章,往往先确立一个概念,然后不断强化这个概念,再然后把这个概念广而告之。于是,刘海粟就成了艺术大师。
(五)
林风眠
桃李满天下的学生是最好的推手
林风眠(1900年—1991年),广东梅县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中国绘画强调骨法用笔,林风眠的画里几乎是没有,像林风眠这样的创新画家,很容易被历史所忽略,那他怎么就成了中国画大家呢?
1924年,在法国学了三年绘画的林风眠在法国东部举办中国美术展,正旅居法国的蔡元培作为嘉宾出席,他被林风眠的作品《摸索》深深吸引。蔡元培赞叹作者是艺术天才,几次和夫人去林风眠的住所看望他。
1928年,在蔡元培的力荐下,林风眠出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8年,几经变迁的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改称为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改成中国美术学院。
《春》 国画 作者 林风眠
他教育学生用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传承。在每次课堂上,他经过学生们的身后时总会说:放松一些,随便一点儿,多去看一些文艺、哲学、历史方面的书。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培养出的学生撑起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半壁江山,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董希文,席德进,苏天赐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可见他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
在林风眠桃李芬芳的几十多年教育生涯中,学生遍布海内外。自然而然,这些学生就成了传播他影响力的最好推手,给林风眠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从而奠定了现当代中国美术界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三足鼎力的地位。
(六)
傅抱石
画名是领袖手书,身价大增
傅抱石(1904—1965年),生于江西南昌。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等职。
提到傅抱石,必然要提他的那幅《江山如此多娇》。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建立十周年,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需要一幅大型的国画,决定由傅抱石和关山月来完成。国务院批准了郭沫若与吴晗的建议:以毛泽东作的《沁园春·雪》的词意为题材,主题是“江山如此多娇”。陈毅提出:“必须体现江山之娇,图中可见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白雪皑皑的西北高原,郁郁葱葱的江南大地,还要见东海。三个多月后,完成初稿。周恩来审定时,提出画幅应加大尺寸,太阳需放大数倍。傅抱石与关山月当即剪了几个太阳模样,试看以后,最后选中一个最大的。画名是毛泽东主席手书“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大字。
毛主席诗意画《忆秦娥·娄山关》 国画 作者 傅抱石
(七)
华拓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出镜率最高的一幅画,名扬天下
华拓,1940年生,江苏省国画院艺术顾问,“新金陵画派”第一代中唯一健在的当代中国青绿山水画大师。华拓的作品悬挂在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等场所。
近现代中国画界三大画派: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以傅抱石、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华拓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影响力最大。华拓作为“新金陵画派”第一代中唯一健在的中国青绿山水画大师,一生致力于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创作,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新金陵画派”主张“其命惟新”的创作理念,个性鲜明的青绿山水画,在当代中国画界独树一帜。
华拓为国务院会议大厅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山高水长》,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出镜率最高的一幅青绿山水画,这幅画,让华拓名扬天下。
《山高水长》气势雄阔,格调俊雅,意境深远,情感激昂,笔墨丰润,既有清新的时代气息,又有灵性的笔墨交融,秀中有雄,柔中带刚,将“新金陵画派”践行的“一手讲传统,一手讲时代”的典型艺术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在以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华拓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第一代画家群体中,载入史册的开篇巨作是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收篇巨作是悬挂在国务院会议大厅华拓的《山高水长》。
(八)
范曾
建一座个人美术馆等于给自己竖一个“丰碑”
范曾,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
八十年代初,荣宝斋首先觉察到中国艺术市场即将红火,便开始在全国各地收画,就在这个时候,荣宝斋将范曾的作品纳入为重点,并将范曾早期的作品包了下来,与范曾之间形成一种捆绑。荣宝斋每年都为范曾搞一个作品年度展,在荣宝斋这个金字招牌的包装中,配合媒体宣传,范曾作品在市场上逐渐走强,2009年的范曾画展,开幕的当天,参展作品就全部卖光,销售金额达4800万。
范曾的成功更多的来自他的个性,他的性格里一直就有这种自我推广的能力。24岁那年,范曾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他当时就去拜会了两个人:郭沫若和沈从文。
《竹林说道》 国画 作者 范曾
范曾带着他的毕业作品《文姬归汉》去见郭沫若。后来范曾说:创作此画的最初冲动,是因为看了人艺上演的郭沫若写的《蔡文姬》。完全没有想到的是,郭老看到范曾画的《文姬归汉》后竟激动得夜不能寐,半夜起来为这幅画题了一首五言诗。
范曾一生中,做了几件大事。1983年,在日本冈山建立“范曾美术馆”,中国当代活着的画家建美术馆,范曾是第一个。
当时,争议很大,中国比他好的画家比他资格老的不知道有多少,为什么选他呢?但日本的财团就是选他了,指名道姓地选择他。
范曾很会做人,1987年,49岁的范曾赴日本东京、冈山举办画展,画展大获成功,筹得几百万,为南开大学捐建了一座东方艺术大楼。
范曾对“形象工程”驾驭的有声有色,请人策划自己与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莫言同台谈天说地,抬高档次。还通过与郭庆祥打官司,有意无意的进行炒作,知名度持续增长。坊间对此以至岀现了这样一个说法,范曾不怕别人骂他,就怕别人忘记他。“骂不倒的范曾”一说,由此而生。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