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听孔子讲"成人":如何"成人" 孔子提出两种方案

10 已有 8723 次阅读   2015-10-08 16:50   标签孔子  如何 
小编推荐

听孔子讲"成人":如何"成人" 孔子提出两种方案

张保振

    成人者,全人也。或说,是完美无缺的人。

  世上有“成人”吗?孔子说,有。这不,当他的弟子子路“问成人”,即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时,孔子明确提出了两种方案。

  其一,是理想化的“成人”。这种成人,集各类优异卓越人物的优势、优点于一身,如,既有“臧武仲之知”,又有“公绰之不欲”,还有“卞庄子之勇”,同时,还不能缺少“冉求之艺”。仅此还不够,还要“文之以礼乐”。如此,“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孔子提出的这种理想化“成人”,成则成矣,但常人实难达到。如,卞庄子的“勇”。他能徒手搏虎,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再如,臧武仲的“知”。他在齐庄公要给他封地时,不知通过什么渠道,能预料到齐庄公将被杀,因而想出一千条理由、一万句拒辞予以回绝,从而使自己在后来没有受到牵连。他的这种“聪明”,一般人能做到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孔子对此也十分清楚。这样的人,只可遇,不可求。也许,500年才出一个呢!不过,这并不妨碍现实中成人的出现。为此,孔子提出了方案二,即现实版的“成人”。孔子说:现在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只要能“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意思是说,在当今社会,只要能做到看见财利,考虑到道义;遇到危险,肯献出生命;长期过穷困日子,仍不忘平日诺言,就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

  孔子学识渊博,但不夸夸其谈。他常能从问题出发,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首选来应对。也许,在他老先生看来,与其明天登天成仙,不如今天立地“成人”。这种“成人”,亦即完美的人,应该“完”在接地气,“美”在立旗帜上。接地气,离不开现实;立旗帜,离不开担当。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之“现实”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礼崩乐坏,新旧交替;既使人彷徨,又催人奋进。面对如此动荡的时代,以孔子之见,完美的人就要敢于正视、敢于担当,敢于行义忘利、“见利思义”;在危险关头、关键时刻,敢于冲上去、豁出去;无论贫富,诺言一出胜千金,特别在贫困时,不忘当初诺言,敢于向着心仪的目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等。

  听孔子讲“成人”,让人顿感,完美之人非无有,就在我们生活中。古代的且不论,且看当代的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以及现在活跃着的“最美妈妈”“最美路人”“最美孕妇”等,哪个不让我们感到他们就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的“成人”。

  听孔子讲“成人”,让人顿悟,做人一定要严。“成人”都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严在修身严、用权严、律己严。在他们的人生辞条中,惟德才可通天地,惟道才能行万物。故坚信,财高不如义高,势尊不如德尊,从而遇事知剪裁,有力不遗余力,有责不推其责,工作中不干“说归说,做归做”的事儿,生活中不为“一时特别愤激,事后却又悠悠然”(鲁迅语)的事儿,敢不以利累名,善不以位亏德,不管顺境逆境,信仰不变,形如石坚。

  听孔子讲“成人”,让人顿明,做人一定要实。“成人”都是实在人。实在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这种种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很有理想,但不理想化,而是用理想作为行动的指南,直面现实,视解决现实问题为要,善于抓住现实一分钟去干,决不空想一整年去谈。特别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口,善用手动代舌动,敢以担当绘新篇。坚信,事不克济,患在不为,不患其难。问题永远都在为中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21 24 版)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