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八佾篇(13)(14)(15)

6 已有 903 次阅读   2015-07-25 08:22

            



《论语》:八佾篇(13)

【原文】 
3•13 王孙贾(1)问曰:“与其媚(2)于奥(3),宁媚于灶(4),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5),无所祷也。”
【注释】 
(1)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 
(2)媚:谄媚、巴结、奉承。 
(3)奥: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 
(4)灶:这里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 
(5)天:以天喻君,一说天即理。
【译文】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评析】 
从表面上看,孔子似乎回答了王孙贾的有关拜神的问题,实际上讲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这就是:地方上的官员如灶神,他直接管理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但在内廷的官员与君主往来密切,是得罪不得的。

《论语》:八佾篇(14)


【原文】 
3•14 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
【注释】 
(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 
(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评析】 
孔了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

《论语》:八佾篇(15)


【原文】 
3•15 子入太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2)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译文】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