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桥北张村,有座百忍堂遗址。据《旧唐书》记载:寿张县张家庄村张公艺(577-676),以 “忍、孝”治家,九世同居,和睦相处。麟德二年(665)冬十月,唐高宗偕同皇后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离京去泰山封禅,归来路经寿张县访贤,当时张公艺已88岁高龄。当高宗问张公艺治家的方法时,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字,做《百忍歌》,并道出不忍的诸多弊端: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高宗听后倍受感动,当即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封张公艺的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并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敕修百忍义门。 张公艺去世后,后人为纪念这位贤人,便为他修建了“百忍堂”,永志纪念。
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
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
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
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
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张公艺的“百忍歌”,其忍不代表让人忍气吞声,而是有宽容、包涵、相互谅解、求大同存小异之意。明代一个叫清虚子的评价张公艺说:“能其忍者,唯唐时张公一人而已。公自幼及老,事无论大小,人无论贤愚,莫不处之以从容,过之以乐易。在人见之为险阻者,公视之,皆坦夷也,在人见之为艰难者,公视之,若平易也。” 下面本文拟就其具体内容略做解析,与大家一同学习这修身养性、忠厚传家的处世良方。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