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作为一代大学者,平生钻研学问而无穷尽,他平日不介入政治圈子,不营生计,不交权贵,不慕荣华,不图享受,平日深居简出,生活简朴,虽交游不广,然与同时代之学术界人士有广泛接触,做学问是他一生的全部工作和事业,他以其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独特的地位。
来源 | 谁最中国
图片 | 来自网络
1924年秋,清华学校正在筹办“国学研究院。”校长曹云祥希望聘请胡适进入国学院,担任其中一位导师。但胡适却拒绝了:
“非第一等学者,不配做研究院的导师,我实在不敢当。你最好去请梁任公、王静安、章太炎三位大师,方能把研究院办好。”
梁任公,就是搅动“戊戌变法”的梁启超;
章太炎,更是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
王静安,就是最神秘的王国维。
就这样,王国维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和陈寅恪、赵元任、梁启超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
陈寅格、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
这所研究院有多牛?
存在的4年中,毕业生仅仅70余人,但是质量非常之高,有50余人都成为中国人文学界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也因此桃李满天下。
1926年夏,清华研究院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师生合影于清华园 前排右5起:赵元任、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
这位中国近代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著述四十余种,都是后人含义超越的学术经典。其中《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影响力巨大。
陈寅恪先生评论他:“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是他一生的写照。
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位大师的留下的经典文字。
01
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用古人的词句,点破人生的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02
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成為“完全”的人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
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
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
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
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
前些年在网上走红的“史上最牛毕业证”,毕业证的主人叫李鸿樾,“清华学校研究院”毕业,因毕业证书的导师栏里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李济等五位国学大师,而被网友惊呼为“史上最牛的毕业证”。李鸿樾是浏阳人,曾在长郡中学、浏阳公学等校任教或任职。
03
人不可無知識
人苟欲为完全之人物,不可无内界及外界之知识,而知识之程度之广狭,应时地不同。
古代之知识至近代而觉其不足,闭关自守时之知识,至万国交通时而觉其不足。故居今之世者,不可无今世之知识。
知识又分为理论与实际二种;溯其发达之次序,则实际之知识常先于理论之知识,然理论之知识发达后,又为实际之知识之根本也。一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博物学等,皆所谓理论之知识。至应用物理、化学于农工学,应用生理学于医学,应用数学于测绘等,谓之实际之知识。理论之知识乃人人天性上所要求者,实际之知识则所以供社会之要求,而维持一生之生活。
04
道德關乎福祉
有知识而无道德,则无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会之安宁,未得为完全之人物也。
夫人之生也,为动作也,非为知识也。
古今中外之哲人无不以道德为重于知识者,故古今中外之教育无不以道德为中心点。
盖人人至高之要求,在于福祉,而道德与福祉实有不可离之关系。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爱敬人者反是。
如影之随形,响之随声,其效不可得而诬也。
王国维与宫内同僚们合照,照片中还有罗振玉、陈宝琛、郑孝胥、朱益藩等诸多名流
05
有我與無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06
人要有嗜好
人心之活动亦夥(注:huǒ,“多”的意思)矣。食色之欲,所以保存个人及其种姓之生活者,实存于人心之根柢,而时时要求其满足。然满足此欲,固非易易也,于是或劳心,或劳力,戚戚睊睊,以求其生活之道。如此者,吾人谓之曰“工作”。
工作之为一种积极的苦痛,吾人之所经验也。且人固不能终日从事于工作,岁有闲月,月有闲日,日有闲时,殊如生活之道不苦者。其工作愈简,其闲暇愈多,此时虽乏积极的苦痛,然以空虚之消极的苦痛代之,故苟足以供其心之活动者,虽无益于生活之事业,亦鹜而趋之。如此者,吾人谓之曰“嗜好”。虽嗜好之高尚卑劣万有不齐,然其所以慰空虚之苦痛而与人心以活动者,其揆一也。
07
真正的學問
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08
于文學中求慰藉
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
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学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
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
独上高楼 · 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图片
王国维学问广而深,从甲骨、考古到边疆地理,从蒙古史到词曲,都有超迈前人的造诣。梁启超称王国维的学术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绝学”,鲁迅除对他的老师章太炎甚为信服外,赞佩的人唯有王国维,说“谈到国学,他才可以算是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他是中国文化最后的坚守者
在那个人人都向“美丽自由”的西方世界看齐的年代
只有王国维在人群中逆行而上
向世界证明——
中国的学问,一样很精彩
本公众号充分尊重原作者的合法权益及相关利益,如所发布文章的原作者对其文章内容的使用或转载存在争议,请直接联系:Hi-zixun,我们将及时按照作者意愿予以更正或删除。
来源 | 谁最中国
图片 | 来自网络
投资与洽谈可添加
小编达达微信:“Hi-zixun”
阅读原文关注更多
华友生活精彩资讯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