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何《诗经》中古人的情感如此朴素、真挚、浓烈和美,为何几千年后的现代社会,我们人与人之间反而情感淡薄,甚至没有情感?为什么我们缺乏真情实感?因为我们的主体是瘫痪的、生命是瘫痪的。要想建立起我们的主体,只有通过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生命的主体才能有效地挺立起来,我们的生命才能饱满起来,我们的精神脊梁才能挺立起来。只有每个人的精神脊梁挺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脊梁才能挺立起来。这就叫重筑国魂。重筑国魂的前提是重筑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
文字 | 东方生命研究院
图片 | 东方生命研究院
文末附视频
中国文化以儒佛道为代表。在儒佛道文化中,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以佛道两家文化为双翼,这种儒佛道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至今已长达两千年之久。近几年出现了“国学热”,人们开始热爱国学,希望从国学中能得到一点什么。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很多人都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够接触并学习国学,认为学习国学对孩子们的成长会有帮助。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学习国学,尤其是学习儒家的一些经典著作?对此,社会上有一些人作出了解释,这些解释各有侧重,在此就不一一评论了,我换一个角度跟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当代“国学热”的根源是很深远的。西方文化入侵中国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的文化发展史也可以叫“西方文化东移史”,或者叫“西学东渐史”。“渐”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入侵”之义,直白地说就是“西学东侵”。日本入侵我们中国是有形的武力入侵,而西方入侵我们中国则是无形的入侵,是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入侵,这比武力入侵更为可怕。如果是武力入侵,我们可以用武力将其打回去,就像我们国家曾经八年抗战把日本侵略者打回去一样。但西方对我们国家的文化入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文明入侵、思想入侵特别难以抵挡。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抵抗西学的入侵。我们不仅不能有效地把西学赶回欧美去,反而西学在我们东方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越来越肆虐。西学成了我们东方的主流文明,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占有了压倒性的优势。这就导致了我们祖辈几代人,还有我们活着的老中青三代人受教育的过程,就是被西化的过程。我们受教育的程度越深,被西化的程度就越深。如果我们当上了博士,我们基本上就被彻底西化了。我们虽然长了一张东方人的脸,却有着西方人的灵魂;我们穿着东方的服饰、说着中国话,但思维却是西式的,或者说把西方的精神用汉语表达出来。我们就成了这样的一种人。
那么,这种状况持续的结果会是怎样?这里面就涉及经验智慧与般若智慧的关系问题。人类有两种智慧,即经验智慧与般若智慧。西方文化所提倡的智慧叫经验智慧。但除了经验智慧以外,还有一种智慧:佛家称之为般若智慧;基督教称之为神智;儒家称之为德智,即从德性中显化出来的智慧,或者称之为仁智,即从仁性中发出来的智慧;道家称之为道智,或者叫玄智。这些只是称呼不同,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
般若智慧是从德性中发出来的智慧,因为德性是与生俱来的,是从我们一出生就带来的。因此,般若智慧是与生俱来的,即德智是与生俱来的。而经验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经验智慧是后天积累而来的。经验智慧最大的特色是“经一事,长一智”,我们必须经历了这件事情,才能增长相关的经验智慧。人们平常说,老年人比年轻人有智慧,指的是老年人比年轻人有经验智慧。因为老年人经历的事情比较多,老年人经历的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比较多。有句老话说,老年人走过的桥比年轻人走过的路多,老年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饭多。因此说,老年人比年轻人有智慧。此处的“智慧”特指经验智慧,而非德智。
说到德智的话,老年人未必比年轻人多,年轻人未必比老年人少。德智与年龄无关,与你有没有“明明德”有关。如果你不主动地去“明明德”,你活一万年都不会有德性智慧;如果你现在就努力地去“明明德”,那么你很快就有德性智慧。年轻人可以成为圣人,老年人也有可能是小人。所以说,德性智慧超越年龄,而经验智慧与年龄息息相关。
经验智慧与德性智慧在东、西方文化中被重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特别重视经验智慧,而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特别重视德性智慧。因此,东、西方文化造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建立在经验智慧之上的。把经验智慧升华了、系统化了,就会形成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东方的德性之智成就不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德性之智的升华与系统化,只能成就生命科学。德性之智只能让我们对生命的内涵更加明白和了解,因此,它只能成就生命科学。《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以及所有的佛经、道经里面,是找不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即便你把《大学》倒背如流,《大学》里面也流不出自然科学、流不出社会科学、流不出数理化来,因为《大学》等传统圣贤经典都属于“明明德”的学问。“明明德”是生命科学,“明明德”是“明”我们生命真理的科学。学习《大学》,可以更好地让我们明白生命世界的内涵,但不能让我们明白外在自然界的内涵。要想明白外在自然界的奥妙、内涵,我们就得学习自然科学,学习数理化等科目。《大学》《中庸》《心经》《金刚经》《道德经》《南华经》等经典,都只能让我们明白内在的生命真相,让我们获得内在的解放。
这又出现了两种结果,建立在经验智慧之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只能为人类带来外在的解放;而东方以儒佛道为代表的国学与传统文化能给人类带来生命内在的觉醒与解放。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解放、不同的自由。自然科学中发明创造出的自行车、汽车等是对我们双腿的解放,我们现在不用靠双腿走路,我们有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自然科学中发明创造出的电话是对我们耳朵的解放,如果没有电话,人与人之间远距离的沟通就会有障碍,有了电话,人们即便相隔万里,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实现通话。自然科学中发明创造出的电饭锅是对我们双手的解放,过去没有电饭锅,人们做饭很辛苦,烧一顿饭烟熏火燎,现在有电饭锅了,看完一集电视剧就可以吃饭了。这也是一种解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能给我们带来外在的解放。
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再怎么发展,都不能带给我们内在的解放,解决不了我们的生死问题,解决不了我们的烦恼问题。比如失恋,这是物理学、化学等解决不了的,因为这是内在的问题。人生活在世界上,有很多内在的问题需要面对,如失恋问题、人生之意义和价值问题、存在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无法用金钱解决,有的人钱越多,活得越没劲、越空虚、越颓废。这些都是内在的问题、主体的问题、生命的问题,与外在无关。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没有办法解决的。要想解决这些生命问题,必须回到东方文化中来,回到儒佛道中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东方文化就是主体的文化,就是生命文化,这是东方文化的长处,东方文化擅长解决这些问题。让西方文化去做它不擅长的事情,是不行的;让东方文化去做它不擅长的事情,也是不行的。假如让东方文化去发明飞机,是难为它。因为像《大学》等经典里面不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通过《大学》等经典也发明不了飞机。但在《大学》等经典里面能够找到生命的真相、找到明德、找到亲民、找到至善等,以及能够实现生命的终极关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呢?我们应该让东、西方文化各自发挥各自的专长。我们不要因为西方文化不擅长解决主体问题、不擅长解决生命问题,就否定西方文化;也不要因为东方文化不擅长解决人类外解放的问题,就否定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能带给我们什么?东方文化能带领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找到生命的价值和内涵,找到挺立的主体。人是主体。如何把这个主体挺立起来?这是儒佛道能告诉我们的。即便是很精通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人,也没有办法让我们的主体挺立起来。而东方文化从《三字经》开始,就在挺立我们的主体。这个主体里面包含着人格主体、性格主体、道德(自律道德)主体、审美主体等。这些统称为主体。为什么现在社会上人们的审美趣味急剧下降,以丑为美,以无耻为荣,以邪恶为荣,以堕落为荣?为什么我们的审美趣味、道德主体如此崩溃?因为我们的主体没有挺立起来,支撑道德和审美的主体瘫痪着。
我们古人的审美趣味极高,关于这方面可以看看我们古代的书法、国画,看看我们古代的音乐、戏曲(如京剧、黄梅戏)等,它们都是那么美。我们过去传统的舞蹈,通过壁画艺术等就能看出来,可以说是长袖善舞、柔美飘逸。现在很多人却提倡暴力、歇斯底里。为什么我们的审美趣味每况愈下?因为我们审美的主体没有挺立起来。道德主体、审美主体等一切真善美的主体都没有挺立起来。
我们总在社会上呼喊,在电视、报纸、杂志上不断呼喊。我们喊了几十年,要大家注意,我们的道德滑坡了,但都没有用。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主体是瘫痪的、残缺的、侏儒式的,因为所有的审美都是以主体为载体、为基础的。口号喊得再响亮,没有主体这个地基,都是空中楼阁。西方文化不能告诉我们主体在哪儿,因为西方文化是经验智慧,经验智慧只是让我们明白客体,让我们不断走近客体、走向客体,不是让我们不断走向主体。让我们不断走向主体、走向内在的是国学,只有国学才能引导、启迪我们走向主体和内在。
只有当我们的主体挺立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谈得上道德和审美建设。为什么现代人没有友谊了?因为我们的情感世界崩溃了,我们情感的基础、主体崩溃了。只有我们的主体、我们内在的生命不崩溃,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这情感里面包括友情、爱情、亲情等一切情感。为什么现在的人对待一切情感都如此冷漠?为什么古人的情感如此浓烈和美?就像《诗经》,《诗经》的美与意境、情感的表达,哪怕是民众朴素的友情、亲情和爱情,都无与伦比的美。《诗经》诞生时,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智刚刚开化,但那时人们的情感都是那么朴素和美。现在我们的文明都发展了几千年了,人与人之间反而情感淡薄,甚至没有情感。为什么?难道我们是在倒退吗?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倒退,我们的自然科学在前进,但我们的人文在倒退,生命在倒退,主体在倒退,倒退到了连夏朝都不如。《诗经》里面有很多内容产生于夏朝,都是来自于老百姓,来自于山里砍柴、种地的农夫。我们现在都自称为文明的都市人,但这只是自称而已,其实我们连夏朝种地的农民都不如,他们的情感如此真挚、朴素、热烈、奔放。这可以《诗经》为证。
为什么我们的情感建立不起来,因为我们的主体是瘫痪的、生命是瘫痪的。要想建立起我们的主体,只有通过儒佛道这些经典,才能够让我们的主体最快、最全面、最有效地挺立起来。当我们的主体挺立起来了,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的脊梁、灵魂的脊梁挺立起来了,我们自然就明白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审美。那时我们就能真正理解“桃园三结义”那般高度的友谊,就能拥有不亚于古人的深厚友谊,这些都会从我们的身上体现出来。关公就是读《春秋》长大的,他一手拿青龙偃月刀,一手拿《春秋》。可以说,关公的主体很挺立,他的生命很饱满,充满着光辉,闪耀着光明的德性。因此关公才会过五关斩六将,不惜生命都要捍卫友谊。有了挺立的主体,才能有伟大的友谊诞生。爱情、亲情,亦复如是。这些都是在主体挺立的基础上才能谈的。
现在我们的主体瘫痪了,难以呼唤得来真正的友情,也难以呼唤得来真正的爱情。所以说,有愿望没有用,还得有“道”,有大学之道,有好的方法才行。这个道路和方法就是“四书五经”,就是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四书五经”等圣贤经典,我们生命的主体才能有效地挺立起来,生命才能彰显出来、张扬出来,人们的脊梁才能挺立起来。只有每个人的脊梁挺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脊梁才能挺立起来。这就叫重筑国魂。重筑国魂的前提是重筑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个人的灵魂如何建立?从国学中建立。这就是为什么这几年来国学又流行起来的原因。国学的流行不过是人们为了寻找到自己生命的主体、内在的归宿、生命永恒的家园、道德觉醒的起源。自律道德起源于内在,最终落实到“明明德”这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学习“四书五经”等圣贤经典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终才能够达到“止于至善”。
点击欣赏精彩视频
(点击上方文字链接查看活动详情)
(点击上方文字链接查看简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