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上课讲段子,扬言灭汉字,胡适:该死的钱玄同,怎会至今未死?

2 已有 272 次阅读   2021-11-12 15:30
上课讲段子,扬言灭汉字,胡适:该死的钱玄同,怎会至今未死? 

欲知故事烹酒,敬请关注崔黎黎

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个段子:鲁迅是钱玄同造出来的。

意思就是说,若没有钱玄同,这世上便没有了流芳千古的大文豪鲁迅。其实这话也没错,若不是当初钱玄同死缠烂打地找周树人投稿,很有可能周树人不会变成大名鼎鼎的鲁迅。

1917年,钱玄同任陈独秀所创杂志《新青年》的同人编辑,整日里为了杂志的质量找优质的撰稿人,住在宣武门外绍兴会馆的周作人、周树人两兄弟就是钱玄同想要争取的对象。

周作人、鲁迅

周作人很好说话,很快就给钱玄同投稿,但是颇有性格的周树人却迟迟不肯动笔,任钱玄同跑断了腿,费尽了口舌,依旧我行我素,不为所动。

被钱玄同缠得太过频繁,周树人终于说出了自己不愿下笔的原因:“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并不感到就要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明白周树人心中的痛苦和无奈,因为他便是那“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但他不同于周树人的悲观,既然当初有人能叫醒他,那他便也有叫醒其他沉睡之人的义务,于是反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钱玄同

正是这句话给了周树人极大的震撼,让他看到了挣脱铁屋的希望,于是也加入到这支以唤醒沉睡之人为己任的队伍中,通宵达旦地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旨在抨击旧礼教的《狂人日记》,落下了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名字——鲁迅。

从此,鲁迅如打开了文学创作的阀门,一发不可收拾,作品不断,扛起了新文化运动主力大军的旗帜。

对于鲁迅来说,钱玄同在某种程度上是激励、成就他这匹千里马的伯乐,倒也不枉钱玄同作为师者的职责。

钱玄同、鲁迅

在北大教书期间,钱玄同在学生群体中受欢迎的程度一直排名前三。相对于胡适风度翩翩的人格魅力,钱穆的学富五车的博学之才,钱玄同给人最大的印象便是诙谐风趣的幽默感。

一次,钱玄同讲到“开口音”和“闭口音”,听惯了段子的学生们纷纷请求老师举一个例子。

鲁迅、钱玄同和友人

钱玄同对于段子是信手拈来,说道:

“北京城有个唱京韵大鼓的女艺人,长得极为漂亮,却因一次事故,磕掉了两颗门牙,事后,他尽量紧闭双唇,避免说话。万不得已必须答话,则一律用‘闭口音’,以便遮丑。

比如:‘贵姓?’‘姓伍。’‘多大年纪?’‘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这些就全部是‘闭口音’,可以不漏齿。

后来,这位女艺人重装了一对又白又亮的门牙,很是满意,再与人交谈时,便全部改用‘开口音’,以便露美。

还是之前的问题,就变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这些就全部是‘开口音’,需要漏齿。”

一席话,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但是在欢快之余,又很形象地分清了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区别。

当课堂上有一个段子手般的老师,每堂课都像在听脱口秀,这样的课堂怕是没有学生愿意遗漏吧。

都说幽默之人性子温润,但钱玄同不然。他的性子极其激烈,甚至于常常走极端。纵观钱玄同的一生,都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中,言辞更是相当激烈。

他曾主张废除汉字,甚至扬言“汉字不死,中国必亡”,其张扬之势可见一斑。但同时也得益于钱玄同的主张,让我们如今的学习因为有了拼音和标点符号更加便捷。

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没有实现,但其他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首倡改革都得到了一一落实,比如:

小学课本、新闻纸旁注注音字母;用公元纪年;规定语法之词序;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用阿拉伯号码和算式书写数目字;文章加标点符号。

如今这些在当年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变革早已变成了学习之规范,而我们在用标点符号断文,用拼音习字,用阿拉伯数字计数时几乎从未思考过这一切的便利应当感恩钱玄同这位国学大师的改革提倡。

钱玄同向来喜欢把十分的话说到十二分,他曾经宣言:“人到40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因着他这番偏激的言辞,当他快到40岁的时候,周遭好友纷纷为参加他的葬礼做准备,讣告、挽联等皆已备好,还准备合同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

更加好笑的是,与钱玄同性格天壤之别的胡适还专门成文《亡友钱玄同先生成仁周年纪念歌》,文中写道:“该死的钱玄同,怎会至今未死?”

胡适

钱玄同身上的趣点何其之多,不再一一赘述。对于钱玄同本人来讲,他一生中最骄傲的作品应当是自己的几个孩子,尤其以超出他名声的儿子钱三强为盛。

钱氏家族人才辈出,随便说一个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钱钟书、钱学森、钱穆、钱伟长皆是出自钱氏家族。也正因为如此,很少有人会将钱三强和钱玄同联想起来。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钱玄同和钱三强可谓是上阵父子兵,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不菲的成就。

钱玄同暂且不谈,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老一辈的国学大师,名声早显。

而作为国学大师的儿子,钱三强则更加值得一谈。他没有继承父亲钱玄同的衣钵,继续在国学上研究,而是另辟疆域,追随自然科学的脚步,成为了著名的核物理学家。

钱三强

众所周知,钱三强是赫赫有名的两弹一星荣誉获得者,被称为我国的原子弹之父。文艺的国学大师生了个原子能专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注定要成为一段美谈,而这一切与他父亲钱玄同的教导息息相关。

钱玄同幼时曾深受封建礼教的苦楚,所以对儿子的教育持开放态度,重在参与和引导,从不妄加决定。

钱玄同曾说:“我们以后绝不许再把三条麻绳(三纲)缠在孩子们的头上......我自己拼着牺牲,只救青年和孩子。”

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能够拥有这样一位思想开明又博学的父亲是钱三强的幸运。

因为钱玄同的支持,钱三强的启蒙区别于其他孩子的之乎者也,而是从罗马字母和国学开始,平日里读的也是《儿童世界》、《鲁滨逊漂流记》、《呐喊》等新式课外读物。待他稍大一点,钱玄同才引导钱三强读《红楼梦》、《西游记》等国学精粹。

虽然钱玄同是国学大师,但他从未要求儿子必须走自己这条路,他有意识地培养钱三强全方面发展,音乐、绘画、文学、体育多领域开花。

钱三强和父母

钱玄同对钱三强说:“一个人应该有科学的头脑,对于一切事物,应该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究真相,判断其是非、对错,然后定改革的措施。”

钱玄同自己是这样做的,言行教导下,让钱三强也如此践行着自己的人生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