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行·游记] “终南山第1隐士“:隐居30多年,天天清水白菜,现亲人已认不出

3 已有 420 次阅读   2022-09-05 22:15
“终南山第1隐士“:隐居30多年,天天清水白菜,现亲人已认不出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把"道"作为其信仰的核心理念,以追求"与道同体"而羽化成仙为最高目标,倡导"我命在我不在天"、体道合真达到"天人合一"和物我无分的精神理念。

宇宙自然中存在、运行着"道",其中包含着阴阳两种动力,它们不断化生着万事万物,赋予事物种种本性,只有圣人、君子们才能受到"道"的启发,从中见仁见智,这种觉悟和意识相当于我们现代文化学理论中所谓的"文化自觉"。

抱朴归真的修炼

道教提倡:世间万物,皆顺其自然。信仰道教的人大多都成为了隐士,隐士便是来源于道教的哲学术语,成隐士者,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和大智慧,再者就是必须要自愿步入仕途。"归隐"讲究的便是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平心静气的专心入教,一旦心系仕途之事,就不再那么纯粹了。

隐士喜欢游山玩水,畅游在山水间,所以在全国的各大名山,著名景区都有很多隐居的人,不过大多数人喜欢住在终南山。

终南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历代都有很多隐士隐居在此,总计超过5000人,古有老子,姜子牙,王重阳等道教人士。现代有"但侯大师",被称为"终南山第一隐士"。

一心坚持每天做同样的事,日积月累就达到了"超脱"的境界。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

但侯大师,把老子先生奉为榜样,深入学习研究老子的思想和生活,虽秉持着道教思想的原则,但要参悟其中二三分道理,是需要日日夜夜的冥想了。

侯大师为了参悟这其中的思想,每天早上熟读背诵《道德经》,黑夜反复诵读,下雨之日或是狂风暴雪之时都拿来背诵,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都在反复做着这一件事,大师说,无论是哪一个时刻,哪一种环境下,诵读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悟出的真理也都是不同的,所以但侯大师愿意远离世界的纷纷扰扰,专心做这一件事,这使他感到快乐。

不仅每天重复做的事情很枯燥,但侯大师的生活条件也十分简陋,在终南山上的一角,但侯大师住的仅有一间小小的房屋,屋内陈设布局十分简单,没有任何电器和娱乐设施,这里与世隔绝,没有城市的电,网,信号,几乎与正常世界断了联系。

但侯大师却并未感觉到无聊和孤独,他每天严格遵循自然规律,正常起床休息,平淡无奇的生活里却也有简单的快乐,他就每天下山喝着自己打下的白水,吃着朴素的白菜,一天下来要做的就是冥想和打坐,其实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枯燥无味而感到孤独。

活在自己简单的世界里,就这样,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小男孩,到如今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整整三十年,但侯大师把他整个青春都留在了终南山,留给了道教,留过了自己内心清澈无比的世界,他不觉有任何后悔或遗憾,直到现在仍觉得活在这里的日子是最舒心和快活的,他陶醉在其中,也乐在其中,或许这就是心无杂念,脱离世俗的最高境界了。

他的世界无人能够进入,同样的,也无人能够去玷污和打扰到那片纯净的乐土。

忠于自己,坚守初心

这个世界,似乎存在着太多的偏见,我们都执拗地认为自己的活法就是最正确的,不去接触了解别人的生活方式,就大加抵触和抨击,面对别人的不善时,能够坚持做自己,就更是不易。

对于但侯大师这长达三十年的隐居生活,也并非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和理解。

有一次,家人去终南山看望但侯大师,让她们失望的是,从前的少年再也找不到当初的半分影子了,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已经不在了,家人已经辨认不出他,追寻也未果,活在不同的世界里,思想上理解的偏差也造就了亲人的疏远与血肉的分离。

于是外界有些人开始对大师的生活方式大加抨击,他们认为但侯大师是自私的,他把自己与世界隔离,也把自己与亲人与血缘隔离了,只考虑到自己无扰了,却没有考虑过亲人是何等感受。

人处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周围息息相关,没有人能够离开集体独立存在。

虽然这是个正确的哲学思考,但是放于此处这未免也有点道德绑架了,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乐于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方式,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思想,一千万种生命有一千万种活法,没有谁能规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无人能够有资格左右别人是哪种活法。

对于这些争议,但侯大师也认为自己值得争辩,自己当初毅然决然来到这里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的,他既然能够做出这个决定,是一定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当初那个少年的一时冲动。

他在那个年纪能够选择自己人生的活法,就已经比同龄人更加了解自己,更加知道自己一生中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了,但侯大师追求自己当初少年时的理想,追求了整整三十年,追求的就是一种自然无为的超脱境界。毕竟仅靠着一颗凡心扎根于现实生活是相当不易的。

事实证明,但侯大师30年的坚持是值得等待的,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他最终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心境,"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面对外界世俗的异议,他不悲不喜,不骄奢于夸奖,也不沮丧于质疑,他已然练就成了一颗"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态,但侯大师的"不凡"心境最终禁得起世俗的诱惑,也禁得住时间的考验。

文/竹昂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