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趟,遇见你们我很荣幸,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
一个14岁的女孩,在写下积压已久的痛苦后,从窗户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人生。
这是最近偶然刷到的一个真实故事,看完女孩留下的遗书,只觉如鲠在喉、痛心不已。
提起家人,她说:
“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
谈到成绩,她说:
“是我太懦弱了,不敢面对下一次语文六十多分,数学七十多分和英语八十几分。”
写到最后,她说:
“我不气你们了,我真的尽力了。”
诉说完自己的崩溃,她还不忘叮嘱家人,接奶奶过来住,少加班少熬夜,帮忙归还在图书馆借的书......
难以想象,这个孩子在一笔一划写下这些文字时,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她的父母、余生又将面临多么漫长的寒冬。
教育专家钱树云说:
“让孩子走上极端、走上绝路的绝不是孩子脆弱、不懂事、或是挫折本身,而是生无所恋的绝望。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恰是父母对孩子心理需求和精神世界的无视,以及有条件的爱,让孩子无法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世界的美好。”
毁掉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不停地说他《茉莉的最后一天》里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
16岁的高中生林茉莉,是众人眼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大家常提到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某天夜里,茉莉突然走向阳台,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
茉莉离世后,她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想不明白女儿为何要这样做,直到她通过科技读取了茉莉生前的记忆,才得知了一切真相。
原来,在妈妈长期的苛责和课业的压力下,茉莉早已患上抑郁症,但她只能默默忍受。
因为在她心里,妈妈根本不在乎她的感受,只看考试成绩的好坏。
茉莉考好时,本以为会得到妈**夸奖,却只等来一句:
“你不要太得意,要不是我这样盯着,你以为你可以考第一名吗......”
当茉莉稍微退步时,妈妈就会满脸失望地看着她:
“失误粗心都不是借口,我只要求一件事,就是顾好你的成绩......”
在妈**认知里,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半点问题,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在母女相处的每个日常中,那些毫无温度的交流,就像一根针,一次又一次刺痛着茉莉的神经,最终让她失去了希望。
教育家卢梭说:“世界上最没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和自我感动。”
为人父母应该明白:不要总想在言语上“赢”过孩子,要知道,悲剧里没有赢家。
从小注射的“外在动机”,让孩子患上了“空心病”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名很优秀的北大学生,入校时成绩排在学院第一,无论是往科研还是学术方面发展,都被老师们看好。
但他却在求学期间确诊为抑郁症,出现了自杀行为。
深究原因,既不是人际关系受挫,也并非学业压力。
身边的亲朋好友方法用尽,想帮助他,却只能换来一句寻求“解脱”的说词:“活着没意思了,觉得疲惫。”
几番折腾下来,父母只好给他办理退学,终止学业。
看完后,不免为其感到可惜,不少网友也纷纷应声:
“我家孩子也这样,各方面都不差,却对啥事都兴致不高,就一句‘太累了’挂嘴边!”
为什么会这样?
有学者就此分析过成因:
“唯分数论”的高期待、“功利主义”的学业压力与个性压抑,让孩子患上了“空心病”。
而这种“好学生品质”披着优秀的外衣,使得父母看不见他们的无助。
孩子也在外界高期待的加持下,被动变优秀,很难接受失败。
所以,我们不难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悲剧”:
外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患上了“阳光抑郁症”,想着和世界告别,却又怕辜负父母的付出。
优秀的孩子习惯了在赞美声中获得价值感,待步入社会摘下“光环”后,内心只剩慌乱。
孩子到了青春期,闭嘴是标配,陪伴是高配,共情是顶配家庭教育中,你想要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就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孩子。
尤其是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时,情绪不太稳定,忧虑和惶恐时常会占满他们的内心。
这个时期,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当好引路人,做好这三件事:
01管住嘴:改善说话方式,避免矛盾升级
李玫瑾教授说过:
“无论你和谁发生冲突,一定要记住,一般三到五句,我说一句你顶我一句,我再说一句你再顶一句,再说下去就急了。
这时候就可以扭头走开了,三到五句,到点就停下来的才是明白人。
因为争吵已经到这种程度了,事情已经说不清了,不必再去争高下。”
有的话不确定会不会伤到孩子时,那就不要说,换一个方式去沟通。多一点鼓励和表扬,少一点埋怨和否定,孩子才会觉得被重视,才会拥有自信心。
02常陪伴:听听孩子心里话,坚定站在他身边
沟通分为两部分:合理的表达和耐心的倾听。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烦恼,长期积压在心里,就会影响身心健康。
正确的方式就是,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听一听孩子内心的声音,鼓励他说出烦恼和需求,帮助他更快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对父母有“分享欲”,家庭教育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03能共情:尊重孩子的选择,稳定自己的心态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做好那盏明灯就好,剩下的,应该交给孩子自己完成。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稳定好自己的心态,无需过度焦虑,不用过多干涉。
该呵护的时候精心呵护,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作家庆山曾在写给孩子的信中这样说道:
“我替宇宙照顾和保管你一段时间,愿你能够因为得到过爱,而懂得爱自己、爱他人,因此得到更多的爱。”
愿你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给孩子金山银山,都不如好好陪伴。
“投诉兴智教育有用吗?”兴智教育是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品牌,现如今已经有超68W组家庭在兴智获得了帮助,兴智不仅有专业的老师为你提供帮助,还有大量名师授课、指导,北辰老师、胡剑云老师、曹宏老师、于宏杰老师等等。兴智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给家长提供帮助,实现幸福家庭。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