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余华的5段经典采访,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3 已有 381 次阅读   2023-09-24 14:09
余华的5段经典采访,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余华的5段经典采访,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生活让我遍体鳞伤,我却在伤口长出翅膀。

作者:洞见CC

有网友说:《活着》,是我对余华最大的误解。

以前我们总以为,能靠一支笔,就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人,必定也有着极度沧桑的内心世界。

然而看了余华的采访,你就会发现:

他哪里是一位苦大仇深的批判者,简直就是一个被写作耽误的喜剧人。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余华总能在不经意间,说出令人捧腹大笑的精辟段子。

在谈到人生的无奈时,余华也能以最轻柔的言语,点醒那些身处迷茫的人。

如果此时,你也正为人生中的种种不顺感到内耗。

余华的这5段经典采访,定能让你走出泥潭,获得成长和自愈的力量。

1

关于读书

有人说:读再多的书,还是要历遍人间坎坷,受尽世间疾苦,最终又归于平凡,何苦折腾?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在岛屿读书》的一期节目中,余华关于读书意义的回答。

他说,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

虽然,读再多的书,也不会让原本坎坷的人生,立即变成康庄大道。

但从书中得来的滋养,却能给人驱赶迷茫的从容,和对抗平庸的底气。

更重要的,书读多了,无论你身处何种困境,内心都不会决堤。

王小波年轻时,曾被下放到农村插秧,经历过一段异常艰苦的时光。

在那里,日复一日的插秧生活,让他几乎累断了腰;单调乏味的日子,更是让王小波倍感孤独。

他后来在书中写道:“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他随身携带的几本书,成了他苦闷日子里唯一的救赎。

他读奥维德的《变形记》,里面一个个精彩的短故事,让他心中的苦闷得到了宣泄;

书里一句句的箴言,更是让他理解了苦难是生活的常态。

此后,无论农活多累,环境多艰苦,王小波都再未有过任何的抱怨。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

读书,不能保障命运好好对你。

但书读多了,读出智慧,总可以好好的、正确的去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命运。

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现实中的艰难,精神上的困顿。

那些看似无用的阅读体验,总能在你深陷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当你读过的书足够多,哪怕生活有万种艰难,你都能找到治愈良方。

2

关于工作

现在很多人总是把躺平挂在嘴上。

在他们看来,只要躺平,就可以摆脱所有烦恼。

然而余华却在一则访谈中,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一种不一样的看法。

他说:“我当年努力地写小说,就是为了让我过上一种不被闹钟吵醒的生活。”

在余华看来,要想躺平,必须先奋斗。

毕竟,没有柴米油盐,谈何诗和远方。

你要想有日后的花团锦簇,就必得先熬一段无人问津的种花时光。

你要想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不为生计发愁,就必得先攒够足够的实力和资本。

自媒体作者大维分享过他的经历。

他上大学的时候,为了提高文笔,曾苦熬过一段孤独、艰辛的日子。

那时,别人都在忙着谈恋爱找乐子,他就待在图书馆里,反反复复地看名著,抄金句,写文章;

别人都在逃课,打游戏,浑浑噩噩度日时,他已经找到了写作兼职,并且写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毕业之后,他又凭着出色的文笔,在一家知名报社找到了工作。

在报社的那几年,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而且学到了很多写作的方式和技巧。

后来纸媒没落了,他又出来创业,顺势踏入了新媒体行业。

凭着过往的经验和名气,他很快就在新媒体行业混得风生水起。

如今的他,早已不再为生计而发愁,可以尽情享受闲适的生活。

作家清崎曾讲过一个“添柴悖论”。

一个人抱着柴火坐在寒冷的夜里,冲着大火炉喊:“你什么时候给我温暖,我什么时候给你添柴。”

殊不知,只有他先添柴,火炉才会烧起来。

人生也是如此。

先付出,才会有回报;先耕耘,而后有收获。

只有你先读书,你才能驱赶走生命里所有的迷茫。

你将来能过上怎样的生活,取决的正是你现在的状态。

3

关于挫折

余华在北师大上写作课的时候,曾鼓励学生:

不要害怕困难,因为它会让你们走向一个更好的地方,更高的境界。

每个人的生命里,也都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和接踵而至的困难。

很多人会被它们所苦,觉得人生暗无天日。

但历经世事后,你就会发现,正是这些成长的挫折,成就了我们后来的人生。

就像泰戈尔所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

那些成长路上的苦与痛,跨过去了,其实都是你向上的阶梯。

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早前间也有过一段很坎坷的经历。

他曾在内蒙古参加垦荒工作,因为不小心得罪了当地的大队长,一直被各种针对。

甚至在严寒的冬天,还被克扣掉了赖以生存的燃料。

为了活下去,倪匡只得把附近的一座独木桥拆下来当柴烧。

大队长知道后,当即就给倪匡安上了一个“破坏交通罪”的罪名,并扬言要把他抓捕起来。

倪匡只能四处避难,一路流离辗转到了香港。

为了谋生,他到处打工赚钱。难得休息时,他便会看看报纸。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报纸上的征稿广告。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投出了第一篇稿子,没想到竟被录用了。

此后,倪匡便开始投身文学,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一跃成为了香港青年最喜欢的作家。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

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所以不必害怕的。

人生这趟苦旅,多的是风雨扑面,少的是平坦顺意。

但无论生活怎样艰难,只要你懂得视困难为无物,视失意为平常,那些你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将化作垫脚石,将你送至人生的高处。

4

关于内耗

内耗,是现代很多人的精神苦役。

有网友曾用四句话,总结过内耗者的心理动态:

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

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

如此反复咀嚼,再正常的人也会被拖垮。

但万事都有两面,内耗也不例外。

关于内耗的积极的一面,余华也曾《保持对话》的访谈节目中说道:

精神内耗在某种程度上他是在寻找一种出口,寻找人生的出口,寻找今天的出口。

所以,从积极的角度谈论的话,精神内耗不是一个坏事。

比如余华他写作了40年,也同样内耗了40年。

他刚开始写作时,让他内耗的,是报社的频频退稿,是该不该继续写作的迷茫。

有了一定名气后,他又开始担心,如何写出打动人心的故事和振聋发聩的文字。

带着这样的焦虑,余华一遍又一遍地打磨自己的手稿,一句又一句地推敲自己的文字。

就这样在不断的较劲中,他终于凭着自己的实力,写出了《活着》、《兄弟》等多部传世之作。

诗人阿多尼斯曾说:生活让我遍体鳞伤,我却在伤口长出翅膀。

换句话说,生活中那些让你内耗的地方,也可以是你最好的成长之所。

内耗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吞噬一个人的心灵,也能催着人去不断地超越自己。

当你在内耗中止步不前时,眼前的困境,就会变成囚禁你的深渊。

只有你懂得化内耗为动力,你才能在最痛苦的地方涅槃重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5

关于人生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余华也在《大家》的访谈节目中谈道:“只要他认为他的经历很值得,那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

总而言之,无论经历了什么,只要你觉得来这人间一趟,是不虚此行,便是不负此生。

《活着》里的福贵,一生几乎凝练了所有人生的苦痛。

他年少时,家道中落,从富二代沦落到了社会的最底层。

后来,他又被抓去当兵,等到他历尽千辛回到家里时,又听到母亲病逝,女儿变成聋哑人的噩耗。

紧接着,他又眼睁睁地看着一双儿女惨死。

他的妻子家珍,也因为承受不住丧子丧女的悲痛,撒手人寰。

看着家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福贵内心虽然悲痛,却从未想过轻生。

最后,他即便独自一人,却依旧能牵着一头老黄牛,在田埂上唱出嘹亮的歌。

余华借着福贵一生的遭遇告诉我们:

在苦难的世界里,活着本身,就是最深的意义;

在无常的一生中,活在当下,就是最好的选择。

席慕蓉说:“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的,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

在漫长的一生里,没有人能把生活过得顺风顺水。

但无论遭遇如何,经历怎样,只要你心底里觉得值得,便无愧于此生。

莫言曾说:“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

人世间的苦难和挫折,余华总是看得分外分明。

余华一生,也经历过不少坎坷和伤痛。

然而在他的处世哲学里,却没有苦难和悲情,只有幽默和清醒。

他看透了生活的苦,并用乐观的心态,将生活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而在困难中内耗的我们,也应当学学余华的智慧:

把快乐放在当下,把烦恼抛诸脑后,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就喜欢那一段的时光。

这样,哪怕人生荆棘遍地,我们也能在自己的世界里,走得步履坚定,活得风生水起。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来源   洞见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