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对于命运看得更加通透,并且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可悲的是,有的人却真糊涂,五十岁之后,还做一些违背规律的事,导致晚景凄凉。
古人云:“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命运好坏,终究是自己的言行举止决定的,对于事情的判断,主观意识占了主要部分。
因而,当我们祝福“大吉大利”的时候,更要避开一些不吉利的事情,去伪存真。
那些晚年不幸的人,多半做了以下几件不吉利的事,需要尽早改正。
01
不听忠告,认为难听的话都“不吉利”。
与人聊天的时候,一旦听到别人的好话,顺耳的话,马上就会接洽:“我啊,借你吉言。”
一旦有人批评你,诽谤你,嘲讽你,马上就黑着脸,甚至找人动手了。
就是很诚恳的指教,也可能被当成“不吉利”的话,被否定了。
《汉书》中有一个故事。
一位主人请客人吃饭,客人看到烟囱旁边,就有柴火,马上提醒:“这是祸患啊。”
主人听了,不仅不理睬,还很不高兴。
果不其然,过了几天,主人家就起火了。到了这一步,主人还认为,大概是客人“乌鸦嘴”,导致自家有火灾。
直到左邻右帮忙灭火,然后说明客人的道理,主人才悔悟。
类似的情况,还有“扁鹊见蔡桓公”,扁鹊作为医生,看出了蔡桓公的病灶,可是好说歹说,都不被采纳。
蔡桓公病逝,扁鹊害怕被追捕,逃走了。
什么话是吉利的?什么话是不吉利的?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千万不要搞反了,把那些虚与委蛇的话当成良言,把真诚警醒你的话,当成耳边风。
多少上了年纪的人,被不良商家请去听讲座,然后被骗,就是因为听了人家的“虚伪话”。反而把子女的话,当成了恶言。
人过了五十岁,要学会听真话,扎心的,往往是最有用的,给自己帮助的。
02
倚老卖老,消耗了自己积累的“德行”。
有的人,上半生确实做得不错,对社会也有一定的贡献,但是老了,却居功自傲,仍旧活得不幸。
这就是,没有领悟到善始善终的道理。
一个老人,一开口就说:“当年,我是谋局长,带着大家如何奋斗,要不是我啊,哪有你们的幸福生活......”很明显这是被人讨嫌的。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
聪明的人,一方面“好汉不提当年勇”,一方面“老骥伏枥,锲而不舍”。
看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他上半生叱咤风云,是中原的霸主。帮助燕国攻打戎人,遏制楚国北上扩展,尊重东周的王室。
但是他到老年的时候,就开始昏庸,相信竖刁等一些奸臣。
齐桓公走不动的时候,被奸臣困内宫,饿死。死后一百多天,都不能落葬,几个儿子只顾争夺王位,剿灭奸臣。
在社会上,老人横行霸道,就更可悲了。比方说,霸占公交车的位置;在公园里爬树,采花;去乡下破坏人家的菜地。
回到家中,老人倚老卖老的行为,就更加可悲了。
把儿女的事情都管一管,动不动就说:“我把你们养大了,就应该听我的。”
对于儿女的婚姻,指手画脚,还说:“怕什么,我 家有的是钱,不怕找不到对象。”
《易经》中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稳定的社会大局,和谐的家庭,就是吉利的地方。若是老人破坏了,那就是养老的环境被破坏,生活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幸福。
03
过分自信,晚年还在持续折腾“财富”。
北宋时,年轻的苏轼,想要一展宏图,但是他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
他贬到黄州,写了《赤壁赋》:“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人的收获是有定数的,不要一直折腾下去。
就是五十岁之后,有大器晚成的心,也不要随意折腾。毕竟,我们还要看,有没有大器晚成的命。
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的张大爷,六十岁的时候,拿出积蓄,开一家工艺品店铺。
张大爷曾经是一位老师,对做生意是一窍不通,只是爱好工艺品而已。
店铺开了,但是收入很少,并且他喜欢的东西,不合时宜。从而,老伴责怪,自己伤心,子女受气。好端端的养老生活,就迷茫了。
在古代,人老了,有一种做法叫“乞骸骨”。
就是说,大臣请求皇帝,把自己的老骨头还给自己,从此不问世事,不求官位,不求功名。
“四肢百骸”这个词语,还告诉我们,爱惜身体,就是最大的善良,不要去作恶了。
人到晚年,身体健康,知足常乐,就在最大的财富,退休金不多,但是心满意足,就行了。
0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是已经做了不吉利的事情,如何止损、改过呢?
某个夏天,弟子冒酷热播种,心情很坏;风吹走草种,弟子气得跺脚;鸟也抢着吃草种,弟子咬牙驱赶。
师傅说:“随时、随性、随缘。”
一阵雨过后,草种发芽,弟子开心不已。
师傅却平淡地说:“随喜。”
我们经常说:“吉人自有天相。”这不就是“随”的智慧吗?根据时间和万物的变化,去调整心态和行为,也主动去分享万物带来的快乐。
五十岁后,把握现有的一切,和命运握手言和,保持积极乐观,坚持积德积福,晚年就会欣欣向荣。
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不折腾钱财,放手子女,掩藏过去的功劳,谦卑做人,努力学习,助人为乐。
生而为人,阳光每一天,吉祥一天又一天。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