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菜根谭》:静、闲、淡,人生的三种大修行

3 已有 363 次阅读   2024-02-27 14:03
《菜根谭》:静、闲、淡,人生的三种大修行 

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静、闲、淡,是人生的三种大修行,亦是人生三种真境界。

01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

人在宁静时,思想意念清明透彻,此时最能看清内心世界。

“静”自古以来就为圣人所推崇,孔夫子言:“仁者静”,老子也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有相关表达“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每一个人,若想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所得、有所成,离不开一个“静”字。

静,不是指没有任何声音,也不是没有任何想法,更不是让自己脱离现实,真正的静是要求自己以一种淡定的姿态,理清自己的所有念头和表象,在现实中去看清自己的本质。而只有明白自己的念头和看清自己本质,才能有针对性的设法提升。

周国平曾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浅薄的热闹、虚名与浮利对人生无益,丰富的静才能促人长久成长。

静下心来,心水清了,人生境界才会高。

02

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

在闲暇中气度舒畅悠闲,可以发觉心中真正的玄机。

北宋理学家程颢有一首诗叫《秋日偶成》:“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心情闲静安适,方能发掘自己心中的真正玄机,看透人生的道理,做到处事不慌不忙,安定从容。

现代人脚步匆匆,生活忙碌,目的无非是为自己、为家庭争取更多的利益。但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获得的东西多了,有时候反而觉得沉重,不及以前的生活来得轻松愉快。作家柯云路曾经写过,一位美国教授在考察中国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人活得太累了。”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似乎只有两个词:成功和拼搏。人生如棋,子子拼杀,中国人为了房子、车子、票子、圈子、面子、孩子而努力,却很少闲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很多时候人们感觉自己的身心如挣扎在泥泞中,想拔都拔不出来,这大都是因为自己一味埋头前进,却忽视了在“闲”中体察自己的内心。

“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适当给自己做减法,减掉不必要的负累,享受一些闲暇时光,使生活重归洒脱自在。闲暇从容,未尝不是一种生命的丰盈。

03

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

人在淡泊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冲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

淡泊,不止于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心境,可以助人在纷扰世界里走得更远。心存淡泊之心才能做到“平淡对得失,冷眼看繁华”,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味。

其实人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结语曾这样说道:“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人有淡泊之心就不会落于空寂,空寂是争利之人的失落,当我们不执着于外物,才能有内在的超越,才能有精力追求人生的真正乐趣。

实际上,淡泊并不是反对追求名利,而是即使身处名利场,依然保持自我,坦坦荡荡,从从容容。周国平说得好,淡泊是属于我的当仁不让,不属于我的千金难动其心。这种淡泊之心,执着于自己的真正乐趣,忽视“不得我命”之事,该奋发时不怠惰,该坚持时不失守,该忽视时绝不浪费精力。

淡泊可以给人滋养,帮人多一分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伐,让人得意时不张狂,失意时不失落,不献媚不趋从,不改初心,走得更远。人生在世,如果能将名利和淡泊一视同仁,能欣赏浓烈,也甘于平淡,才算真正到了境界。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大道知行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