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原创 甘肃有座山形如莲花,一位藏族女弟子在山上站着圆寂

1 已有 171 次阅读   2024-06-25 19:26
原创 甘肃有座山形如莲花,一位藏族女弟子在山上站着圆寂
路生说史 2024-06-25 14:38
萨迦·班智达是萨迦派的第四代传人,年幼时跟随三伯父学法,受严格的佛典经学教育。25岁时,拜前来西藏的印度那兰陀寺主持克什米尔高僧释迦利跋陀罗为师,受比丘戒,学习经论及大小五明之学。他不仅懂梵文,还懂祝夏语(即唐代的勃律)。在佛学方面,除了精通萨迦教法外,对其他教派如噶当派、希解派的教法都有较深的理解。由于萨班学识高超,著述甚丰,品行高尚,声望极佳,人们尊称他为精通大小五明的“班智达”,于1216年接替其伯父主持萨迦寺,成为西藏地方很有影响的佛教大师。
在白塔寺有这样一个传说:
萨班在幻化寺5年多时间,于1251年11月14日圆寂,享年70岁。据史料记载,萨班被紫白檀木火化真身,火化遗体时,烟雾升天,化为彩虹。送葬者均闻仙乐鸣声。骨灰化为许多舍利,三福田(佛教用语,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布满四方。
阔端为萨班举行了盛大的悼祭活动,并修建了一座巍然耸立高约42.7米的藏式喇嘛灵骨塔,方形基座上为十字折角塔座,宽约8米。塔座之上为覆钵;自基座至覆钵高5米,全部夯筑。塔内装10万模制小塔,外表包饰青砖。周围环绕着高低不等的99座白塔,如同守候在凉州大地上的99位神祇。由此,白塔寺也被称为百塔寺,而月亮像是从大地升高的第101座白塔围绕在萨班灵骨塔周围。
另据《凉州四寺志》记载,萨班的妹妹索巴让莫是位瑜珈行者,跟随萨班赴凉州后,常在莲花寺禅修。萨班在幻化寺得病时她常常到此处观望,后听闻萨班圆寂的消息,也随之而逝。莲花寺就在武威莲花山上。
莲花山,古称姑臧山、紫山,位于谷水源头,祁连山国家公园冷龙岭一脉,海拔2700米,距武威市区13公里,位于凉州区松树乡科畦村三组刘家沿沟境内。山势雄伟,奇峰环列,层峦叠嶂,四面险峰,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在莲花山上有这样的一个传说:
上古时期,巍巍祁连山白雪皑皑,人迹罕至。接引道人和元始天尊(一说是白衣菩萨)要造一处人间仙境,就把灵山上的一朵千年白莲花抛向红尘(白莲下凡,万民翻身)。莲花久在佛界,早已具有灵性,它随白云飘浮,选择着理想的安身之处。最终,莲花落在祁连山北麓,化作了奇峰环列的莲花山。随同元始天尊不甘示弱,便在莲花山上撒下了千姿百态的鲜花草木。山清水秀的莲花山,引来了凤凰、孔雀、百灵鸟和虎、鹿、猿等各种禽兽,一时鸟语花香,虎啸鹿鸣,成了佛道两家的人间仙境。
又说,释迦牟尼佛和元始天尊相约,驾云同去天宫与玉皇大帝共商三界事宜,他二人来到凉州地界的祁连山中端,见这里山势雄伟,奇峰环列,层峦叠嶂,周围险峰有序排列,犹如盛开的瓣瓣青莲,山上草木葱茏,山间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清静幽雅,风光无限,山下沃野千里(袈裟本就是一片一片的田野缝补而成),阡陌纵横,麦黍飘香。二人不约而同地发出:“真乃人间仙境也”的感叹。
三日后,议事结束,如来佛祖和元始天尊从原路返回,都想再睹“人间仙境”,他们来到凉州地界后正在极目寻找,只见一座山头上砖瓦成摞,木料成堆,像要大兴土木。他们按落云头一打听,才知道这座山是凉州南边的老爷山,山头上堆放的砖、瓦、木料是当地佛、道的信士弟子所筹,欲建寺庙、道观于一山。
如来佛祖对元始天尊说:“与老爷山毗邻的莲花山形似莲花,山清水秀,山川相连,若建寺庙、道观还是选址于莲花山最宜。”元始天尊说:“寺庙、道观乃佛、道清静之地,老爷山山峰突兀,无草无木更无水,十分荒凉,实不宜选作佛道圣地。”。
二人不谋而合,决定将老爷山堆放的建材移至莲花山,以引导佛、道弟子将寺、观移建于莲花山。当晚四更,元始天尊在老爷山施展法术输送建材,如来佛祖在莲花山接引寺堆放。并分别按用料计划堆放于层层“莲花瓣”上,然后将多余材料堆放于“花瓣”以外的山头。四更未尽,他们把老爷山上的建材全部移放于莲花山之后,便分别驾云回灵山和昆仑山去了。
次日,天蒙蒙亮,凉州佛、道弟子带着工匠上老爷山准备开工,却发现前几日兴师动众搬运到这里的砖、瓦、木料都不翼而飞,于是四散寻找,直到红日当头,才在莲花山找到了所有材料。大家一致认为:数量如此繁多的建筑材料一夜之间从老爷山移放到莲花山上,且堆放有序,绝非人力而为,定是天意。
于是当即举行了开工议式,进行修建。奇怪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如需削平某一山头,或在半山腰拓出一平台,只要白天未完成的工作量,到第二天一早都能按设计要求自行完成,若遇岩石坚不可摧或巨石挡道,经过一夜则坚岩铲除,巨石搬家。所有工程按原来设计的造型、结构建造,耗时两年半,工程完工。建成了集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于一山的超大型建筑群。
莲花山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秦汉时期(前221—前174),莲花山为月氏与匈奴部落属地,主要居民是姑族部落,姑臧山也因此得名,位于谷水源头,匈奴休屠王筑盖臧即姑臧城、休屠城。姑臧山又名南上,其名来自匈奴语,匈奴语已无可考。兽文石作为古羌族的图腾之一,历经岁月的洗礼,吸收日月精华,向世人展示着莲花山鬼斧神工的魅力。山上玉虚宫,奉天承运御道统,总领万仙镇八方。
这里需要重点介绍的是姑族,2019年7月21日,《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发布,白皮书以不可辩驳的历史依据,掷地有声指出,“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
白皮书援引的历史资料中,反复强调,十六国时期的五凉王朝,始终对辽阔的西域存在统辖关系。“327年,前凉政权首次将郡县制推广到西域,设高昌郡。”就是说,以327年为历史分水岭,之前,两汉、魏晋对西域的统辖,由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管辖天山南北广大地方,西域三十六国与中原王朝是藩属关系。在327年以后,以姑臧(今凉州城区)为中心的前凉王朝,直接把新疆东部变成了内地的郡县制,这是中原儒家文化全面覆盖西域的历史性标志。白皮书中没有例举“前凉政权首次将郡县制推广到西域”的历史文献证据,但凉州人李柏的存世墨书,是全世界公认的硬证据。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前凉张轨、张茂父子时期,已经占据西域,“西包葱岭”,就是说西部疆域已经达到了今天的帕米尔高原,拥有巴吉斯坦、阿富汗和多数斯坦国的境域,在海头地区的楼兰城中设西域长史府,邀辖三十六国。在东北疆的地方,原有西晋任命的武己校尉,同西晋任命的护羌校尉是同级,都是“秩比二千石”的疆吏。但西晋灭亡以后,戊己校尉赵氏孤悬西域,东去又被护羌校尉、凉州刺史的张氏隔断,只好臣服张氏,张氏也认可赵氏世袭戊己校尉,统辖东北疆地方。
白皮书指出,“最早开发新疆地区的是先秦至秦汉时期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塞人、月氏人、乌孙人、羌人、龟兹人、焉耆人、于阗人、疏勒人、莎车人、楼兰人、车师人,以及匈奴人、汉人等。早在2000多年前,新疆地区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的重地,这里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白皮书例举的13个秦汉间西北民族,有5个民族与凉州紧密相关。乌孙人是凉州地方早期的先民,被月氏人所迫,迁往北疆伊犁地方。月氏人,又称禺氏,音禺,同“谷”(yu),他们生活的地方,就是谷水河流域,就是今天的石羊河流域。
月氏王族姑部落,“姑”同“谷”,后音“贵”“贵霜”, 所谓“姑臧山”的今天莲花山、老爷山,就是月氏政权的王庭所在。人们可以想像,在青嘴喇嘛湾、老爷山 、莲花山这一地区,月氏王庭毡帐想相望、牛羊被野的游牧政权的盛况。但到了前174年前后,匈奴人大举进攻月氏王庭,竟然把月氏王给俘虏了,残忍的匈奴人把月氏王的头骨给做了酒盏子,对月氏遗民进行精神羞辱。
月氏人只好在月氏王女儿的带领下含泪西迁,走到了塞国地方,打败了塞人,重新建立了月氏王国。月氏人对匈奴的仇恨,远比汉人猛。张骞为啥出使西域?要害原因是为了找到月氏女王,商量与汉朝夹打匈奴。这在《史记》中交代的清楚。张骞后来千辛万苦找到了月氏女王,对她晓之以理,女王也是泪流满面啊。女王说,我们月氏人就这点种了,没气力再打。报仇是迟早的,但不是现在。
贵霜帝国在称霸西亚三百年后,就没落了。到了隋唐,贵霜遗民感到在西亚生存艰难,就想起了东归祁连山老家。唐朝在凉州地方设昭武城,接纳来归的贵霜遗民,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昭武九姓”。“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秦代西走,唐代又回来了。什么叫悲壮的走西口?月氏人才算是真正的。
我们把这些历史留给以后的文字,现在只讲莲花山的历史。
曹魏嘉平三年(251年)前后,高僧佛图澄在凉州莲花山大修扩修寺庙,当时莲花山的庙宇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了,在北方已经有很大影响力,这也是最早记录莲花山扩建寺庙的记载,有古树十万零八棵。
西晋永宁元年(301年),“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导致生灵涂炭,洛阳、京兆郡尽毁,百姓苦不堪言。而唯有凉州生活安定,其原因是由于凉州地区“祥瑞四起,”兽文石出现《晋书·张轨传》有大量记载。兽文石为一奇。
东晋太元八年(384年),太祖吕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甘肃凉州,鸠摩罗什在甘肃凉州待一十七年弘扬佛法,在这十七年里莲花山每年水陆法会鸠摩罗什都会主持。
唐代高僧道世(668 —683年),所著《法苑珠林》载,佛祖舍利有十九所在中国,此处就是史书记载的凉州姑臧故塔,又名镇魔塔,其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文昌宫之铁钟,索巴让摩之铁像,金顶之铁冠,称之三铁。铁钟穿山,书声朗而学子立。铁像静穆,佛音稀而行者冥。铁冠摇铃,莲瓣开而杨柳飞,为二奇。
唐朝开元二年(714年),仅十岁被称为四大译经师的不空三藏法师随舅父周游凉州莲花山学习一切有部,不空三藏法师后来成为了密宗的祖师之一,唐玄宗赐号“智藏”。五龙宫侧,半石斧削,形肖棋盘。石繁而形密,画精而曽众,之为三奇。
唐朝开元二十四(736年),诗人王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到武威后游历莲花山,作《凉州郊外游望》,题诗: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此诗传之后世,为莲花山现存时代最为久远的一首,因而显得十分珍贵。
唐朝天宝十一年(752年),诗人高适秋冬之际,担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驻足武威与朋友窦侍御游览莲花山,作《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题诗:
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跻。
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
空色在轩户,边声连鼓鼙。
天寒万里北,地豁九州西。
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
始知阳春后,具物皆筌蹄。
唐朝天宝十二年(753),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奏请玄宗,玄宗又降敕将在韶州的不空追回。他到长安保寿寺休息月余后,即又奉诏令往河西。不空遂到凉州,住凉州莲花山开元寺从事灌顶译经。天宝十三年(754),又征安西法月的弟子利言(一称礼言,有《梵语杂名》一书传世)来参加译事。
元朝延祐七年(1320年),元仁宗下诏,在全国各路建造八思巴帝师殿,以此永远纪念这位功臣,凉州莲花山随造八思巴帝师殿。藏历木鼠年(1324年,元泰定帝元年)八月,“绘帝师八思巴像十一,颁行各行省,俾塑祀之。”追谥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板的达巴思八八合失。
明朝洪熙元年(1425年),广西参政戴弁《咏塔诗》,题诗:
不省何年结构功,一峰突兀白云中。
高临北极天光回,低压南山地势雄。
风送铃声归碧落,雨落虹影入晴空。
安能平步丹梯上,尽日徘徊兴莫穷。
其诗描写气势宏伟,规模可见一斑,论景色,论规模在河西走廊,乃至西北那都是屈指可数的佛道二教的圣地。
明朝正统十二年(1447),凉州莲花山善应寺重修,《重修善应寺记》碑言:“名山之古刹,山川之幽静,姑臧之雄镇也。”。莲花山大寺,周遭无坡,山如斧劈。寺有凉台,塑三宝佛于其上,佛大且威严,通身金装,口传佛肚子中有金心、银肠。
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莲花山皇帝成化五年农历三月敕赐重修,明朝乙丑夏五月望日动工,明朝乙丑十月落成,皇帝御赐重修的第一次记载。老君洞,洞前修有5间大殿,殿前有5间卷棚,修造华美。殿前卷棚平房墙上画有八仙过海的故事,台上塑老君像,台下有供桌一个,桌腿为六个,中间两腿埋地一尺,桌上有一石,呈方形,色白红纹,名曰炼丹石。
明朝正德二年(1507年),莲花山立《明重庆上应寺碑》,晋阳姚文奎撰文。乙酉三月全部重修, 已丑十月重修完毕。善应寺是藏传佛教从西藏、青海传入河西最早的寺院及凉州四大古寺之一。
清朝雍正年间,号称“凉州三征士”的张昭美作有《夏五游莲花山四首》诗,题诗:
山色遥看近却无,招提处处缀璎珠。
药泉汲水供茶灶,松石点苍入画图。
宗室卧游辜胜景,匡庐结社得吾徒。
归来四载婴残疾,刚到壶天气象殊。
未到灵岩意已闲,踏苔们壁闯松关。
悬崖绀宇云封径,断涧红桥石作斑。
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凉州大才子李蕴芳考取陕甘两省第二名,名动西北,乾隆十七年(1752),考取二甲三十三名进士。乾隆二十年(1755),三月李蕴芳受累于文字狱,抑郁成疾,英年早逝。凉州士子们恐遭连累,同年六月凉州地方官员把李蕴芳留在凉州莲花山建筑上的墨宝、题匾全部涂抹或销毁,李蕴芳家族逼迫外迁往南山。
清朝嘉庆年间,两江总督牛鉴三次去游玩捐赠数目巨大,三次去他的恩师处(科畦村二组)拜谒,并题写下大量匾额,清代前期、中期、后期大量增修扩建,寺庙道观体系更趋完善。
中华民国时期(1927年),5月23日清晨5时20分,武威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地震烈度为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位于古浪县(北纬37.6度,东经102.6度),使得山上建筑部分震毁,塔也被震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78),莲花山重修,虽然修缮,但是几乎都是民间捐赠修筑,其规模有限,这个河西最大的宗教遗址,缓慢的在恢复其原有的雏形,直到2015年。
莲花山是研究西域佛教、汉传佛教、西域佛教与藏传佛教融合的见证。莲花寺尤其以唐宋时期的壁画最为精美,菩萨栩栩如生,佛陀超凡脱俗,这些壁画充分展示了不远万里来自西域的绘画大师精湛的技艺,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巧夺天工,虽说在后来被毁,但始终挡不住其在西北群山中显赫的地位。
莲花山巅建有金顶塔,又称镇魔塔,也是萨班的妹妹索巴让莫圆寂之处。据说,当索巴让莫听到哥哥圆寂的消息,不久便站着站着圆寂了,目光注视着遥远的西藏,心却留在了莲花山上。
如今,金顶塔侧沟中有一眼波光粼粼的清泉,清澈冰凉的泉水哗啦哗啦地流淌,当地人谓之“药王泉”。据说,当年索巴让莫静心打坐,身旁的磐石兀然而立,她觉得口渴,便用足挪动了磐石,一股清泉涓涓而出,这便是药王泉的来历。
在当地还有一种说法,即药王泉与西藏布达拉宫是相连的,并且,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原因是他们相信,这个世界很多地方虽然相距过远,也没有沟通它们的河流,但水却能变成云在天上把它们连在一起。青藏高原上的水变成云一路赶到甘肃,落下来就成了莲花山的水,虽然经过了天空的转换,但都是祖国母亲甘甜的乳汁。莲花山在母亲的乳汁里,因了索巴让莫点化越加丰秀神奇,也因为索巴让莫,药王泉水与泉沿相齐,涝时不溢,旱时不干,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人们朝山时,总会舀水而喝,以求吉祥。
当地人还说,药王泉水为武威最好的煮茶之水。所以,过去武威城区大户人家总备有专门买水的马车,一有尊重的客人便上莲花山买药王泉之水,以便冲茶,有“茶不茶、谁说话,药王泉、神仙茶”之说。莲花山就这样成为了索巴让莫的传奇,当地人说,当年,王母娘娘曾派遣天女散花,在人间遗落了不少的莲花,而索巴让莫正是遗落在莲花山的一朵青莲。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