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原创 “早大暑,凉嗖嗖;晚大暑,热死牛”,怎么区分早大暑和晚大暑?

3 已有 138 次阅读   2024-07-22 22:02
原创 “早大暑,凉嗖嗖;晚大暑,热死牛”,怎么区分早大暑和晚大暑?
以文温暖三农 2024-07-21 23:58
在中国的传统节气中,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炎热达到了顶点。然而,大暑的来临时间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在月初,有时则接近月末,人们便形象地将其分为“早大暑”和“晚大暑”。这两种大暑不仅时间上有所区别,在气候特点和对农事活动的影响上也各有不同。
以2024年为例,大暑节气在7月22日下午15时44分11秒到来,这一天是农历的六月十七,属于六月中旬,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为“晚大暑”,区分早大暑和晚大暑的方法有三个,我们来看一看,是哪三个划分方法呢?
一是按日期不划分大暑节气
如果大暑节气在中伏到来之前,称之为早大暑,如果大暑在中伏到来之后,就称之为晚大暑,今年的中伏7月25日至8月13日,共计20天;末伏8月14日至8月23日,是10天,共计40天,所以是加长版的三伏天。
当太阳在7月22日下午15时44分11秒那一刻达到其在天空中的最高点,我们迎来了大暑这一盛夏的节气。这一时刻的精准到来,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奏响的夏日序曲,宣告着酷暑的正式来临。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大暑似乎来得早了一些,像是急性子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现其炽热的热情。这样的早大暑,不禁让人联想到那句古老的谚语:“大暑中伏前,必定是灾年。”这句话虽带着几分神秘与宿命,却也透露着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认知。
若是大暑落在中伏之后,那便是另一番景象了。那时的太阳虽然依旧炙热,但暑气已经逐渐收敛,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做好了准备。此时的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因为他们知道,今年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满满的收获。
二是按大暑到来的时辰来划分
一般而言,中香所指的“大暑”,乃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酷热的天气达到了顶峰。而关于“早大暑”与“晚大暑”的区分,不仅仅是一种时间上的划分,更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
当大暑在正午12点之前到来,阳光已然炽烈如火,人们称之为“早大暑”。此刻,烈日炎炎,仿佛大地都被晒得滚烫,空气中弥漫着热浪的气息,仿佛连风都带着灼人的热度。
然而,若大暑在中午12点之后姗姗来迟,那便是“晚大暑”。今年的大暑,恰恰是在7月22日下午15时44分11秒那一刻降临。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阳光依旧炙热,但比起“早大暑”的凶猛,它似乎多了一丝温柔。此刻的大暑,仿佛是大自然在夏日即将结束时,为世人送上的最后一波热情。
这样的划分,不仅让我们对夏日的炎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节气的敬畏与尊重。在这个炎炎夏日,无论是“早大暑”还是“晚大暑”,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独特体验,让我们在酷暑中感受到生命的热烈与顽强。
在炎炎夏日的深处,大暑的节气如一位庄严的君王,踏着灼热的步伐,缓缓降临。古语有云:“早大暑,凉嗖嗖;晚大暑,热死牛。”这句话犹如一首生动的田园诗,描绘出大暑时节的奇妙变化。
随着太阳的逐渐升高,大地的温度也如同被点燃的火焰,迅速攀升。到了傍晚时分,大暑的炎热更是达到了顶峰。那热浪滚滚,仿佛连空气都在燃烧,连最坚韧的牛儿也难以承受这酷热。此刻,大地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让人无处可逃。
这种奇妙的转变,正是大暑节气的魅力所在。它既有清晨的凉爽,又有傍晚的酷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场魔法表演。而我们,也在这变化莫测的夏日里,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更加珍惜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三是按照大暑在年头、月中、月未的时间来划分
今年的大暑,恰好落在7月22日这一天,农历的六月十七,它带着炽热的阳光和沉甸甸的农谚,缓缓走来。这是一个晚大暑的时节,如同一位晚到的贵客,虽然姗姗来迟,但带来的热度却丝毫不减。
“大暑月头,六月大旱。”这句古老的农谚,仿佛是大自然对农夫们的警示。如果大暑来临在月初,那么整个六月都将被烈阳笼罩,田地里的作物将在饥渴中挣扎,祈祷着天降甘霖。
“大暑月中,秋收一场空。”这是何等沉重的预言!若大暑正好在月中,那么秋日的丰收之梦恐怕将化为泡影。金黄的稻谷、饱满的玉米,都将因缺乏足够的水分而枯萎,农夫们的辛勤付出将化为乌有。
“大暑月尾,七月大水。”然而,若大暑姗姗来迟,到了月末才显露它的威力,那么七月将迎来一场肆虐的洪水。
早大暑的到来,往往意味着夏季的炎热已经提前到来。由于此时太阳辐射强烈,气温迅速升高,天气通常比较干燥,雨水相对较少。这种气候特点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一方面,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作物蒸腾作用加强,水分流失加快,需要农民加强灌溉管理;另一方面,充足的阳光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生长。
而晚大暑则不同。由于此时已经接近夏季的尾声,太阳辐射逐渐减弱,气温虽然仍然较高,但相对较为稳定。此外,晚大暑期间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加,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此时正是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雨水充足、气温适宜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除了对农事活动的影响外,早大暑和晚大暑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影响。早大暑期间由于气温高、湿度低,人们容易感到口渴、疲倦、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因此,在这个时期人们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补充水分和营养。而晚大暑期间虽然气温仍然较高但相对较为稳定且雨水增多使得空气湿度增加人们会感觉相对舒适一些。
总之,“早大暑,凉嗖嗖;晚大暑,热死牛”,早大暑和晚大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气候特点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夏季的高温天气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
你认为我分析得有道理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