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双年展”以 “重新发电”为总展题,在当代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展。于是我的一些朋友很是耿耿于怀,认为“重新发电”不切题。事实上,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前身,好像是“世博”的“城市足迹馆”,“城市足迹馆”的前身,好像是原南市区的一个百年发电厂。那么,这样了解下来“双年展”取名为“重新发电”也没有什么不妥的。但是朋友们说:可以叫“重温旧梦”、“重整旗鼓”、“重装上阵”的都可啊!而叫“重新发电”就直白了,还有艺术的味道么!其实,管他叫什么,对我个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不想再争论不休了。
上海“双年展”第一届我是去了的,后来就很少去(有时会为外地的朋友作个向导什么的),我固执的认为“双年展”上的那些所谓艺术,对小老百姓来说多半是垃圾。如果不是垃圾,从第一届到第九届,我们记住了哪些令人鼓舞、魂萦梦绕的作品?估计是一个也说不出来了吧,那么它不是垃圾又是什么?如果不信,待这些展览结束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至当地的环境部门联系一下,说有你负责拉回家去,我相信环境部门会贴你运费的。
至于“双年展”以及“三年展”、“单年展”等各项展事,我是不反对的,因我也知道有个老外曾说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话。所以“垃圾”有“垃圾”存在的道理,这样你看,我还能说啥呢?
“重新发电”从今年10月1日开始运作,到现在已“发”了一个半月的“电”。这一个半月时间里,除了“发电”那天还有点意思,因毕竟是老电厂了吗几十年不“发电”了,而怀旧又是当下人玩情调、为消遣生活的一部分内容了,所以“发电”时来看个热闹,也是合乎人情世故的。但人情世故是多么真实的人生写照呢!“发电”一个多月来,如今的“发电”现场已是门可罗雀了,与“发电”时门庭若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仅仅是因为人情世故了么?
记得前几年北京中国美术馆好像举办过廿世纪绘画大师作品展,一直到闭馆日,门口仍然是门庭若市,这是什么道理?上海美术馆也曾举办过类似的廿世纪山水画大师作品展,门口门庭若市了好几天,我的朋友们纷纷都从外省组团来沪参观,这是什么道理?同样在今年十月初,为纪念弘一法师圆寂七十周年,在杭州举办了弘一法师手迹展,十天展期,门口天天门庭若市,这是什么道理?
“重新发电”要发到2013年的3月份,到时请知情人告密一下,有多少人是从外地慕名到“重新发电”现场来的?又有多少粉丝组团来的?门口门庭若市了几天?事实上,据我所知,大多数画展的开幕即闭幕,啊!门可罗雀那是常景常态常见病。
“双年展”叫不叫“重新发电”不要紧,要紧的是要“重装上阵”才有个吸引力的。这个“重装”,当然是向观众展些啥的意思,是展概念还是展观念!抑或是信念,请策展人说吧!有诗为证:
重新发电电灯泡,
看啥心理都起毛。
如影随形作噩梦,
何处天涯无芳草。
2012年11月16日仲敬干草就于秋雨上海。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