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之法,易成而难好。泼墨之法,更为难好。特别对人物画,更是极难好也。宋梁楷之《泼墨仙人图》今人大呼妙绝,而梁其它作品极为平平。难怪当时对其画评介乱头粗服。观梁之工笔倒也不差,想来其一辈子不去变法写意泼墨,日子要好过些。也难怪古来人物画基本都是工整之作。
重彩之法,虽古来有之,但皆为工笔加重彩。与泼墨相容者只见大千也。大千之作多见山水,偶涉荷花。现今人物画试用之,少见成者。
现代人物画,倡变形者众也。照相日见便捷,紧逼写实画风。然写实画并非照相,如古希腊之雕塑,岂与蜡像等同?写实人物也有变形之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画有粗细笔之分,但任何粗笔佳作均有细微之处,大写意的形是极为讲究的,草书的字眼,大写意的画眼,往往精妙之处稍有差迟便流于一般。花鸟画中有白石的工笔草虫与泼墨花卉的结合,人物画中可有泼墨与人物精细相得益彰。
年轻气盛之时,望丹青之妙,总觉凭着才气,五年十年既可学习到手。暗怪老先生未免故弄玄虚,然一路走来,方知画内画外功夫非几十年岁月积累而不可得。感悟生活,感悟笔墨,特别是感悟内心,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艺术的个性,并不是自己想要有就可以在一夜过后就可突然出现的,虽是因人而异的。而艺术个性出现得晚也并不是坏事,先前对艺术的积淀越多,脱变也会更美,所谓大器晚成也。
求变是要有本钱的,这个本钱可以是外来艺术,可以是民间艺术,可以是姊妹艺术,也可以是传统艺术中的冷僻者,这种本钱仅仅靠看看是不可能得到的,必须是在这方面下过功夫的人,不然表面变了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曾到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家里看画,见他的画风和水平基本和在校时变化无几,我有些诧异,因为他的水平在校时是很不错的,他告诉我,他一直是以真人为模特,一直在研究真人,认为这才是艺术的正道。我说研究自然当然很重要,但是你研究的方法也只是学校中老师所教授观察方法。而研究自然是几千年来艺术必然遵循的法则,艺术学习当然要涉猎其它画派画风才有建树,那能一条道走到黑。他连声赞同。
很多人都说中国画的学习靠临摹,西画的学习靠写生,其实并非如此。写生的重要性现在不必多说,现代学院教学的写生课已经很多了,但是外国人就不临摹了吗?非也,看一看西方大师的经历,大都是从临摹师傅的作品起手的,还有如罗丹等是从学院毕业后将前辈大量的作品仿成小雕塑以作出售,看来不在临摹上下过大功夫是不可能学习到优良的传统的。
如何来界定中国画?守住宣纸这条底线,似乎是大多数人不争的。既然如此,充分发挥宣纸的特性便是画家所必须研究的事。宣纸上的变化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纯浓、纯淡、纯干、纯湿的。但究其根本还是要在宣纸上充分展现浓、淡、干、湿,而且水份在宣纸上的运用才是获得妙处的根本。
西班牙的米罗对中国艺术非常推祟。观其画,对中国画用线的理解确实非凡,其用笔或重或轻,或徐或疾,或虚或实,或涩或畅,甚至超过了我们很多国人。中国画的运笔自书法而来,但在绘画中已经将运笔表现得更为丰富,更加强烈,每个画家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用笔,来表现个性。但是对于用笔的讲究都不能忽视。
练习书法使我们对毛笔有很好的掌握能力,毕竟我们可以较少的考虑形而专心于点画,以致以后在画的时候可疾可缓,掌握自如,中国的毛笔是世上少有的好的绘画工具,而且历史悠久,有如此丰富的品种及由此产生优秀的作品可以借鉴,不认真对待,是不聪明的做法。但是这种学习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是从中了解书法本质的用笔。
书家常羡慕画家的画上用笔,叹道这些线用在你的字上该多好啊!而画家常为书家的画不爽而想不通,为什么不能把你字上的用笔用于画上呢?可见书和画虽为同源,但毕竟分成两条河了,要想在每条河上都能跑得快,你的船或者筏得多练练。
转载于雅昌网http://zhuxinlong.artron.net/news_detail_462310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