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钩沉] 孙多慈画展:她和徐悲鸿有过一段“慈悲之恋”
热2 已有 5830 次阅读 2016-02-18 13:42 标签: position relative 徐悲鸿 border center没有圈内大咖、没有领导出席,只有主办方对其生平的介绍和家属答谢,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11月6日下午,在浙江美术馆举行的“孤山丽水觅诗情——孙多慈画展”开幕式极为简洁。
提起孙多慈,部分人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她的老师徐悲鸿却几乎无人不晓。作为徐悲鸿的女弟子,孙多慈是出色的画家、艺术教育家,曾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这次展出了包括其油画、素描、水墨、书法等80件作品,涵盖了各时期的创作。
“孤山丽水觅诗情”
孙多慈(1913~1975),安徽寿县人,其伯祖父孙家鼐是清季重臣,历任工、礼、吏、户部尚书,中国首任学务大臣,曾主持创办北京大学的前 身京师大学堂;父亲孙传瑗曾参加晚清民主革命,担任过安徽大学教务长。孙多慈1930年成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旁听生,翌年就读,老师便是徐悲鸿。
“孙多慈先生的艺术与一段民国美术史紧密相连,其艺术探索和实践明显留下了那个时代美术转型的痕迹,而其间的纽带就是她的老师徐悲鸿。”浙江美 术馆馆长斯舜威表示。民国时期,一些艺术家力主用西方的表现手法改造中国美术,徐悲鸿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极为欣赏孙多慈的艺术天赋,悉心传授,孙多慈 也精心研习,1935年毕业之初便出版了个人素描集,后在安徽、上海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并曾在国立艺专任教。
1940年代末,孙多慈前往台湾,后担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兼任文化大学艺术系首任主任。在台期间,她曾多次携现代中国水墨作品赴欧洲、亚洲、美洲参展、演讲。1975年,年仅63岁的孙多慈在美国病逝。这是孙多慈晚年的作品,也是孙多慈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画展取名‘孤山丽水觅诗情’,是因为外婆在浙江丽水、杭州呆过不短的时间,这里有她最多的回忆,很多作品在这里创作、或者与这段经历有关。比 如,一组‘保育院’的素描就是在丽水的浙江省第一保育院任教时创作的;水墨画中也有不少是在杭州和丽水景宁县时的写生。”孙多慈外孙女、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美术系副教授李既鸣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
孙多慈曾在丽水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在友人于当地创办的浙江省第一保育院教书,在此认识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并结为夫妻。此后,夫妇俩在杭州安家,孤山是她离开大陆前最后的居住地,其子许珏方就出生在孤山文澜阁附近的宅子里。
谈到画展作品的来源,特地从美国赶来的许珏方说:“办画展是母亲一些学生提议的,这些画是她的学生花了好几年时间找到的。”
李既鸣介绍,外婆孙多慈的作品包括油画、素描、水墨、书法等,“从我个人认识看,她的素描最有天赋,观察力很强,能抓住主要特征。她在大学里学的是油 画,在油画方面有一定造诣,但最专注的还是水墨画。从风格而言,她早年的作品以写实为主,构图、用色较为规整;到台湾后向写意转变,用色大胆,不拘小 节。”《龙马》:徐悲鸿擅长画马,这是孙多慈画展展出唯一一幅与马有关的作品。
对“师生恋”,她未曾为自己解释半字
此次画展主办方提供的材料,只是在油画部分的介绍中提及孙多慈师承徐悲鸿——事实上,这对师生有过一段“慈悲之恋”。
“中安在线”2015年3月发布的一篇文章称,1930年代初,徐悲鸿情感大裂变,相恋的对象就是小他18岁的孙多慈。但这段感情经过10年煎熬,最终以天各一方结束。
1930年秋,孙多慈旁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11月,徐悲鸿便为她画有素描稿,旁注“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那 年冬天,徐悲鸿创作了油画《台城夜月》,画上一男一女被认为是他自己和孙多慈。这幅画被徐悲鸿夫人蒋碧薇发现后,引发两人的矛盾。
1932年,徐悲鸿在南京的公馆落成,孙多慈送来枫苗百棵,蒋碧薇让佣人把枫苗当柴火烧掉。徐悲鸿得知后,将自己的画室称为“无枫堂”,并刻下“无枫堂”印章一枚。
徐悲鸿还有一方闲章,上刻四个字:上是“大慈”,下是“大悲”。
孙多慈毕业后,徐悲鸿为她争取庚款留学机会失败,孙多慈回到老家安徽安庆,在中学任美术教师三年。期间,徐悲鸿曾到安庆帮助她举办画展,并画了《女画家孙多慈》等。
抗战爆发后,孙多慈一家流徙长沙、桂林等地。此时,徐悲鸿已登报声明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但孙家长辈反对徐、孙的婚事,全家转往浙江丽水。后来,徐悲鸿去印度讲学,抗战结束后娶廖静文为妻。
2008年9月4日的《新华日报》“人文”版曾刊发题为“孙多慈,一个优美而简约的侧影”的文章,作者写道:徐悲鸿1953年去世,接下来的半 个世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有两个写了回忆录:蒋碧薇写了《蒋碧薇回忆录》,廖静文写了《徐悲鸿的一生——我的回忆》。唯有孙多慈,从来缄默有加, 任由他人涂抹,直到1975年辞世也未曾对早年和徐悲鸿的交往说过半字。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