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没有文凭,终生未娶,一位华丽而真实的艺术旅者

8 已有 2516 次阅读   2017-12-20 22:01
小编推荐
没有文凭,终生未娶,一位华丽而真实的艺术旅者

👉点击阅读:一个惊人的行业内幕!

萨金特

约翰・辛格・萨金特以其无比华丽的笔法及不同寻常的旅居经历,一生中创作了千余幅作品,他的肖像作品在20世纪初的大西洋两岸几乎无人能及,并以其独特的扑捉光影的技巧创作了大量传世经典。萨金特的生命无时无刻都在投入他热爱的绘画中,他的勤奋使他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也谱写了传奇的艺术人生;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贵族,游走于各种名流与聚会之间;那么他的后半生却是一名淡泊名利的旅者,只为在行走中发现令他动容的美。

大师作品及细节欣赏

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

萨金特1856年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美国家庭,他的父亲是美国费城的著名医生,母亲是费城一家富有的皮革商的女儿,也是一位水彩画家,正是因为这样,他的母亲给这个家庭注入了自由和艺术的气息,他们选择放弃美国的事业来到欧洲,并过着悠然自得的旅居生活。萨金特正是在这个家庭旅居意大利时诞生的;更得益于母亲的熏陶,萨金特自幼喜爱绘画,14岁时便进入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习。4年后(1874年),父母为了鼓励他从事绘画,便举家迁至巴黎。

之后萨金特跟随巴黎美术学院著名人像画家卡罗勒斯・杜兰(Carolus-Duran)学习肖像画。这位导师崇尚对人物真实理性的写实。1876年萨金特在印象派画展上第一次看到莫奈的光色表现时,顿时被深深地吸引,他决定将这些外光派绘画大师的表现手法,吸收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来,尽管这时他的肖像画在法国艺术界已经小有名气。1877年,他第一次参加巴黎沙龙展便受到了极大的肯定与赞誉,杜兰于是破例答应萨金特为他画一幅肖像。参加沙龙展之后使萨金特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并逐渐成名;1881年他荣获了沙龙银奖。随后他游学西班牙、荷兰,专心研究委拉斯开兹和弗兰斯・哈尔斯的绘画,企图寻找更多绘画大师的技法。

1883年已经声名鹊起的他因为一幅在沙龙展出的《高特鲁夫人》画像,遭致了法国保守派沙龙成员的不满而离开法国巴黎移居英国伦敦,1884-1897年期间他相继在英国、美国创造了他在绘画领域的辉煌成就,不但在美国与英国成功地举办了个展,而且获得了无数的荣誉,更为他赢得了大量肖像画的订单,这一时期他成了大西洋两侧上流社会最炙手可热的肖像画家之一,他笔下的《哈玛斯丽夫人》,《阿格纽夫人》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代表作。这时的萨金特已经从大量的肖像订单中练就了一手取用印象派外光技法的本领。他以严谨的写实去描绘肖像的全貌,再通过洒脱的笔触与简练的色块创作肖像画上的衣裙及那种英国式的高雅,使画面看起来张弛有度,华丽但极具节奏感;这种高雅的形象正是萨金特的肖像人物作品所特有的艺术趣味。在当时的艺术界和上流社会极受迎。

1907年就在萨金特已不再具有有力的竞争对手时,他却渐渐对肖像画感到厌倦,因为他觉得在这些肖像中自己除了炫技与重复,不再存在能吸引他的魅力,接订单的方式让他毫无激情地工作,找不到乐趣,这时他萌生了休笔不再接订单的想法;于是他觉得应该开始一次旅行,让自己远离自己所熟识的上流社会,而去开始一次陌生的探寻,开始一次发现未知世界的冒险。

行走中的艺术家

萨金特其实原本就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国际人”:意大利出生的美国人,在巴黎学习绘画,定居在伦敦。那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巴黎“印象派”的展览上看到了莫奈的画,便已为他在1897年之后的欧洲旅居绘画生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20世纪初期,他几乎不再愿意待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创作,而是选择不断地在欧洲各国旅行,他让自己投入到各种各样的风景中去,在海边充满激情地作画,在有阳光的地方休息,与当地的居民聊天。在他的风景画里,充满着不同国度的景致:意大利、丹吉尔(摩洛哥)、阿尔及尔、巴勒斯坦、埃及、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苏格兰和挪威等,在他开始在欧洲旅行的几年里,他游走各国,企图用旅行的方式来观察他所生活的社会和人们,这给了他非常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欲望。他曾坦言:“在旅行中,我又一次获得了作为艺术家的命运。”

在萨金特50岁后,他索性关掉了自己的工作室,将所有的精力都专注于旅行,这让他总是有所收获,当他“在路上”的时候。他说:“画面上讲述的所有东西,都在旅行中,在国外,当我看到阳光,就是我要看到的一切。”萨金特在波士顿的家中设立一个展示空间,这个空间被布置得充满异国情调,于是他在这里展示了旅行之后的水彩作品,这时他惊讶地发现,这些画能为他热爱的旅行筹到足够的资金,而不仅仅只有画肖像画才能做到。在之后的几年里,萨金特尝试着不断在技法上有所创新,他创作了大量实践性的水彩作品,为了能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阳光下令他激动的瞬间,他便尝试背着水彩盒和颜料管快速地在户外工作。萨金特在创作《卡拉拉山消防员》(Carrara Lizzatori)时可以看出,顶部和山石勾勒了充满激情的笔触,他将水彩锡盒打开成为一个调色板并放置在一个便携式三脚架上进行创作,为了抓住消防员们的登山动态,他大量使用了画棒涂抹,将消防员们抓住纤细绳索正爬向烟雾上升的山顶的状态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捕捉灵动的光影

在萨金特众多的作品中,女性无疑是本次展览的明星,她们存在于萨金特的每一幅画面里,巨型苍白的钟塔上屹立着精美绝伦的女神俯瞰高山景观,亮丽的遮阳伞,迷人的衬裙和羊毛围巾,这些都是萨金特“坚定的单身主义”的原因;他笔下的她们并不性感,但拥有美丽优雅的身姿,女性是他人生旅途中的美好伴侣,画面中的她们也是上流社会的缩影;萨金特将她们的身影留在过叹息桥,也曾将她们刻画成圣经中的人物,或是在阳光下消磨午后时光的贵妇人;这次展览中的水彩作品,画面所捕捉到的,几乎也都来自于他旅行中的经历,而他的风景作品中多少总会出现人物肖像画的技法,华丽却不失自然,有光影的迷人叠加和他特有的情调,这恰好也是萨金特绘画的特点。 萨金特大量使用了不透明与半透明的颜色相结合的技法,在个别局部,用湿的油性颜料刷在不透明和半透明水彩间洗涤使其混合的技法,都使画面获得了不寻常的效果,既有像珍珠般的亮点,也有如油画般的视觉效果。今天我们拿萨金特与其他同时代的画家的水彩画做对比,他的画面是如此的厚实,有时竟然会裂开,有专家认为这是蜡与石墨在空气和湿度不同的地区,又因其铺垫于水彩和油彩下面收缩变化而成的。而另一方面,萨金特的作品又很轻,几乎没有什么重量,所以,看似简单的一份水彩画,他却赋予了它们复杂而多样的技术,有时它们是在白色的纸张上用快速留白的方式裸露亮点来创作;有时是白色纸张上用不透明的水彩制造笔触来表现。

虽然萨金特可以以一种完美的方式捕获他所要的基调和情绪,但他却不是一个出色的调色师。美国的研究机构通过一些化学技术来分析他的水彩画面,竟然得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他所有使用的颜色,几乎都是从颜料管直接挤出来放到画面上的,他的天空――钴蓝;他的水――维利迪安绿……没有调和也没有比对,这些完美的颜色全都来自于他的直觉。

在一幅名为《白船》(1908)的画作里,萨金特刻画了一艘正待扬帆起航的船只,在风中膨胀和运动布帆,映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非常干净,白色船身是白纸本身的颜色,而本应该不透明的锚却被画成了半透明,他运用了少量的粉红色和绿色体现在白色船体的位置,却给了这只白船足够的亮度;对船身勾勒仿佛使它拥有了伊丽莎白佩顿那样漂亮的外壳和曲线。为突出白船他减弱了其它的颜色,而是呈现了一个贝壳一般亮丽完美的船。这一时期萨金特画的技巧吸收了当时印象派的“印象化”,不再是他肖像画时期的那种细致完整的刻画。因此他的笔触就“放松”了许多,而这种松弛的笔触给人非常活泼灵动的潇洒感。而他又不象印象派那样走得太远:让形体的边线完全松弛,甚至被光分解,虚化。而是恰到好处地控制了画面。

在他晚年的作品中,他早已解决了调色的难题,可以将复杂的变为简单,可以将任何外光下的景色都画得具有萨金特独有的浪漫与华丽。他既能在简单中塑造出繁华,也能将繁华归于简单。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