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细的毛衣丝线和毛发,颔首凝目的女孩……这不是镜头前的真人,而是一幅油画。
最近,曾任武汉画院院长、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冷军在抖音上火了。对普通人来说,即使不懂油画,看到他的画作,也会被深深震撼——
△《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
△《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局部
△《肖像之相——小雯》
△ 《肖像之相——小雯》局部
△《肖像之相——小唐》
△《肖像之相——小唐》局部
冷军作品的极端写实早先就曾引起争议,在许多网友们惊叹叫好之余,也重新引起了讨论:与照片精度相媲美的超写实油画,其艺术价值在哪里?
在网友评论中,有鲜明的两派观点——
ClockworkPotato
一幅精心拍摄,后期加工好的照片,和超写实有多大分别?你甚至可以在电脑上修改照片,在上面添加或删除元素,用数位板来在照片上二度作画!所以,有何意义?
Zuuyiing
相机是机器,相片是印刷颜色。而画是人为的作品。人类就是不断挑战自己极限,画可以被人画任何样子,但是相机却不能拍出你想象的样子,所以画就只能画想象中东西而不能画实物吗?画就是画,相片永远不能代替。
那么,冷军又是如何看待这样的评论呢?
△冷军肖像
“照片的色彩的真实性永远比不上写生色彩的真实性”
随着高清照相器材的普及,超写实油画面临的质疑声音此起彼伏。冷军曾在采访中提起,“07年全国第四届全国画院展,我的一件作品《肖像之相——小罗》获画院奖,当时评委不能肯定这个作品是画的,据说还拆开了画框研究了一下。”
与一些超写实画家喜欢照着高清照片绘画不同,冷军的超写实油画是对着实景进行创作的。他不认可对着照片绘画的方式,认为很多东西无法靠机器拍照表现出来。
△冷军创作《肖像之相——小姜》时的场景
冷军并不追求对事物本身的极致还原。相反,他反对像一个画盲一样,一丝不苟地、绝对地、机械地还原照片或印刷品,而是在其中“造”出许多内容,最终形成一个极其逼真但又并不存在的图景。
这种创造需要的敏锐的观察能力,与冷军多年的经历有关。少年时期,冷军很长时间内都在大脑里“绘画”。他从小没有接受专业训练,由于喜欢画画,上小学时一位老师给了他一些画册让他临摹,令他如获至宝。他曾多次为画一幅作品专门跑去观察一件静物,练就了强大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其实,冷军在八十年代上大学时,在画坛风潮的影响下一度尝试过抽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绘画。那时他的素描就可以画得非常细致,在一次尝试对静物进行“放飞自我”的超写实尝试后,他找到了释放自己的感觉。
是否能成为一件好的有意义的艺术作品,我总结了三个“度”,必居其一,否则就不是。首先是艺术的宏观角度:这个角度指的是艺术家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认识艺术和表达艺术,其实就是个艺术世界观的问题。其次就是表现的深度:主要指的问题揭示的深度和艺术表现的深度。第三就是艺术审美的高度:这类作品审美意义大于一切,大部分只体现在传统艺术审美和趣味之中。这类作品往往需要艺术家具备极高的艺术涵养,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学养以及高境界的精神形态等。这类作品往往自有一片广阔的天地,艺术家游离其中自娱自乐、超然出世。
△冷军 《肖像之相——小罗》2010年北京保利秋拍以3136万元成交。模特为冷军前妻。
超写实之于普通观众:别让“像就是美”误导了你
比起许多玄而又玄的抽象画作,超写实的作品很容易让普通人感受到画家的功力,但又往往因为“像照片”的表象止步于更深一层的审美之外。
△冷军《世纪风景之三》,2016年于保利华谊(上海)首届艺术品拍卖会上以2817.5万元成交。
在《世纪风景之三》中,稚弱的儿童玩具被一片工业瓦砾包围,这样的构思承载着作者的情感。
△《五角星》
△《天光》(墙壁也是画的一部分)
冷军曾说,超写实的作品对普通观众而言往往会起到误导作用,看作品时他们很容易去与照片做比较,往往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作品。
其实我希望有更多的观众能站在绘画的角度上来看画,站在艺术的角度来欣赏。如果也是从事写实绘画的画家,他们来看作品肯定不会迷恋画面的表象,而是会从画面的形式语言,比如画面的组织结构、色彩的关系、画面的丰富性等,画面是否传达出一种情感、美感来解析作品。
如果说超写实主义画家的努力就是为了与照相机“比精度”,那就大错特错了。艺术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人的思考与创作,无论是明暗色调、构图还是笔触的调整。正是画作与照片所能拍出的场景之间的不同,令作品的深度超越了照片。
反之,任何试图机械复原照片的分毫细节的画作,都只能是拙劣的模仿。如此“超写实”是毫无主观性、空洞无物的,也就与印刷品没有区别。
△冷军《突变——有刺的剪刀》
3D打印技术越来越成熟,却不会让雕塑作品失去意义;调音软件的日益发展,也不会让人声歌唱失去价值。关键在于艺术虽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
抽象与具象绘画皆为艺术,若跳出“像不像”后能感受到作者注入作品的情感与思想,或带来美的体验,那它就是一幅值得钦佩的作品吧~
图片源于网络
-End-
你怎么看待超写实主义油画?
本期作者、编辑:晴二
原创新媒体制作人员:王广燕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